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国家统计局十位司局长撰文解读2021年
TUhjnbcbe - 2023/1/15 21:26:0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16日讯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10位司局长(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刘文华、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杜希双、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翟善清、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方晓丹、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王有捐)撰文解读年中国经济“一季报”。

赵同录:经济运行开局良好恢复势头持续稳定

一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我国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一、经济稳定恢复态势持续巩固,开局总体良好

一季度,我国GDP为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上年一季度为下降6.8%);比年同期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注:按年一季度、年一季度两年同比速度的几何平均值测算);与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3%,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同比增长24.4%,两年平均增长6.0%,拉动经济增长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5%、37.2%和58.3%。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比重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5、1.5个百分点。

二、生产持续恢复性增长,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分行业看,工业保持快速恢复态势。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4%,拉动经济增长7.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7%。随着全国客运的逐步恢复和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1%,两年平均增长6.6%。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影响较大的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7%,推动服务业稳步恢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在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3.2%的基础上增长21.2%,两年平均增长17.1%。

三、三大需求稳步恢复,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作用提升

消费需求持续恢复。随着扩内需促消费*策成效显现,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持续回暖,推动经济供需循环日益畅通。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3.4%,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实际增长17.6%,两年平均实际增长1.4%。

投资需求稳定增长。各地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稳步推进“两新一重”建设,投资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为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一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4.5%,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1.2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两年平均增长2.9%。

净出口需求有所改善。稳外贸*策持续发力,外贸进出口实现良好开局。一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2.2%,拉动GDP增长2.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据海关统计,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顺差.9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6%;据商务部统计,1—2月份,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下降77.2%,同比减少.8亿元。

四、创新动能稳步增强,市场活力不断提升

新动能保持快速增长,市场活力和潜力不断释放。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9.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2.3%、9.7%,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2.9个百分点。服务业重点领域营业收入实现正增长,1—2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2%、37.5%和31.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5%、15.2%和13.4%,分别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5.5、5.2和3.4个百分点。一季度,线上销售继续较快增长,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15.4%,高于线下零售额平均增速。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

李锁强:夏粮生产基础良好畜牧业生产持续恢复

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粮食生产,持续推进生猪产能恢复,夏粮苗情基础较好,畜牧业生产稳定向好,农业生产开局良好。

一、冬小麦总体长势好于常年,夏粮生产基础良好

据遥感监测结果显示,3月下旬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总体长势略好于常年。自去年秋冬播以来,全国大部麦区气候条件较好,土壤墒情总体适宜,冬小麦生长发育较快,目前由南自北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总体长势好于常年,好的苗情为夏粮丰收奠定良好基础。

二、生猪产能持续恢复,牛羊禽稳定增产

一季度,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吨,增长21.4%。其中,猪肉产量增长较快,牛羊禽肉产量稳定增长。牛奶产量保持增长,禽蛋产量略有下降。

生猪生产延续恢复性增长势头,生猪存栏环比连续6个季度回升。随着生猪稳产保供各项*策措施落地见效,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一季度末全国生猪存栏万头,比上年一季度末增加万头,同比增长29.5%,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2.3%。其中,能繁殖母猪存栏万头,同比增加万头,增长27.7%,比上年四季度末增长3.8%。生猪存栏持续恢复,环比已连续6个季度回升,恢复到年末的94.2%。一季度,全国生猪出栏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万头,增长30.6%;猪肉产量万吨,增加万吨,增长31.9%。

牛羊禽肉、牛奶产量稳定增长,禽蛋产量略有下降。一季度,全国肉牛出栏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54万头,增长5.2%;牛肉产量万吨,增加9万吨,增长6.0%;牛奶产量万吨,增加56万吨,增长8.5%。一季度,全国羊出栏万只,同比增加万只,增长7.4%;羊肉产量万吨,增加8万吨,增长8.3%。一季度,全国家禽出栏37.32亿只,同比增加2.54亿只,增长7.3%;禽肉产量万吨,增加39万吨,增长7.4%;禽蛋产量万吨,减少17万吨,下降2.1%。

三、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体上涨,涨幅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

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7.8%,主要受生猪价格下降影响,涨幅较上年同期回落31.2个百分点。

分类别看,农业产品生产者价格同比上涨17.9%,林业产品价格上涨1.5%,渔业产品价格上涨4.4%,饲养动物及其产品价格下降1.1%。

分品种看,玉米、大豆生产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1.3%和17.3%,稻谷、小麦价格分别上涨6.8%和7.8%;蔬菜价格上涨6.4%;水果价格下降3.4%。活牛和活羊价格分别上涨14.9%和8.5%;在生猪生产持续恢复带动下,生猪市场供应明显增加,价格由上年一季度上涨.2%转为下降6.3%;活家禽和禽蛋价格分别上涨4.6%和9.8%。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司长李锁强)

江源:工业经济稳中向好企业效益明显改善

一季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工业经济延续去年以来稳中向好态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产能利用率达到近年同期较高水平,企业效益快速恢复。

一、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能利用率水平较高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去年一季度为下降8.4%),比年一季度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以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经季节调整,一季度环比增长2.01%,略高于上年四季度水平。从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长最快,一季度同比增长27.3%,两年平均增长6.9%;采矿业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10.1%、15.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0%、4.8%。

多数行业持续恢复。一季度,41个大类行业中,有40个行业同比增长。其中,35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13个行业增速超过30%。从两年平均看,34个行业增长,行业增长面达到82.9%,比1—2月份扩大7.3个百分点。

产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提升。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2%,同比大幅提高9.9个百分点,比年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其中,钢铁、油气开采、有色等能源原材料行业产能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汽车、专用设备、电气机械、通用设备等装备行业同比均实现两位数提升。在41个大类行业中,有27个行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年一季度水平。

二、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引领增长,消费品行业加快恢复

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增势强劲。一季度,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9.9%、31.2%;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7%、12.3%,增速均明显高于其他行业板块。从主要行业看,一季度,汽车、电气机械、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分别增长55.1%、45.3%、40.2%、39.9%、37.2%。从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主要新兴产品产量翻番增长,与基建相关的工程机械、载货汽车增速均在70%以上,微机、集成电路等重要电子产品分别增长73.6%、62.1%。

消费品行业恢复加快。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消费逐步回暖,一季度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呈稳步恢复态势。13个消费品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生产超过年一季度水平,纺织服装、皮革制品等行业生产虽未恢复到年一季度水平,但降幅较1—2月份收窄。其中,受医疗物资需求大增、疫苗量产上市等因素带动,一季度医药制造业生产同比增长28.5%,两年平均增长12.0%;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制造一季度产值同比成倍增长,生物药品产值增长60%以上。

三、市场需求持续好转,出口带动作用强劲

企业订单情况继续向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中,产品订货量高于或处于正常水平的企业分别占85.5%、71.5%,同比均大幅提高三成以上,比上年四季度也均有提升。

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在海外需求回暖、订单回流等因素拉动下,一季度,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30.4%,延续去年底以来的较强带动作用。从两年平均看,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达到8.2%。从行业看,受国外防疫抗疫产品需求的带动,一季度医药制造业出口增长83.2%;电子、电气机械、汽车、专用设备等重点出口行业两年平均也保持两位数较快增长。

四、企业效益明显改善,用工需求持续回升

企业效益快速恢复。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1.79倍,两年平均增长31.2%,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较快增长势头。其中,九成以上行业利润实现增长,近六成行业利润翻番。企业盈利能力明显提升,1—2月份,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60%,同比提高3.15个百分点;2月末,企业亏损面为27.1%,同比下降9.0个百分点。

企业用工需求持续回升。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同比增长3.0%,年以来首次实现由降转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企业用工需求指数为54.0%,比上年四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总体看,一季度工业经济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对下游企业造成较大压力,企业用工成本、海运成本上升有所加剧,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招工难问题仍较突出,工业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下阶段,应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稳定产业链供应链,保持宏观经济*策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努力保持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司副司长江源)

刘文华:能源供需快速恢复能耗强度保持下降

一季度,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能源供需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能源生产稳中向好,进口较快增长,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能源消费快速恢复,能耗强度保持下降,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

一、能源生产稳中向好

随着一系列能源保供*策措施的稳步推进,在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同期基数偏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品种生产均实现不同程度增长,原煤、原油、电力生产两年平均增长(是指以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较为稳定,天然气生产两年平均增长较快。

原煤生产快速恢复。原煤生产企业认真落实能源保供各项措施,充分释放优质产能,积极有效增加供给,确保迎峰度冬和春节期间平稳供应。一季度,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6.0%,上年同期为下降0.5%,两年平均增长7.4%。

原油生产稳步增长。一季度,原油产量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同期放缓1.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9%。原油加工快速恢复,原油加工量增长16.5%,上年同期为下降4.6%,两年平均增长5.4%。

天然气生产增长加快。为保障清洁生产、清洁取暖需求,上游供气企业积极组织国内气田增产增供,全力保持满负荷生产。一季度,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3.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0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1.1%。

电力生产快速回升。随着经济运行持续稳定恢复,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快速增长。一季度,发电量同比增长19.0%,上年同期为下降6.8%,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火电同比增长21.1%,两年平均增长5.4%;受来水偏枯等自然条件影响,水电增长0.5%,两年平均下降4.6%;核电增长18.8%,两年平均增长9.6%;风电增长30.9%,两年平均增长17.6%;太阳能发电增长14.1%,两年平均增长12.5%。

二、油气进口增加

根据国内能源供需形势变化,同时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清洁能源需求,有效发挥国际能源资源补充调节作用,增加原油、天然气进口,同时减少煤炭进口。根据海关总署快报数据,一季度进口原油万吨,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7.2%;进口天然气万吨,增长19.6%,加快17.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0.3%;进口煤炭万吨,同比下降28.5%,上年同期为增长28.4%,两年平均下降4.2%。

三、能源消费快速恢复

一季度,我国能源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初步核算,一季度能源消费总量同比增长14.6%,上年同期为下降3.1%,两年平均增长5.4%。

占全社会能源消费六成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增长14.4%,上年同期为下降4.3%,两年平均增长4.6%。其中,电力、钢铁、化工、石化、建材、有色等六个主要耗能行业(合计能源消费占规模以上工业八成以上,合计增加值占三成左右)能源消费增长14.0%,上年同期为下降3.2%,两年平均增长5.0%;其他行业能源消费增长16.7%,上年同期为下降9.8%,两年平均增长2.6%。

能耗强度保持下降。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1%,上年同期为上升4.0%;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8.1%,上年同期为上升4.5%。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司长刘文华)

杜希双:服务业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我国服务业运行开局良好,总体呈恢复性增长态势,发展动能继续提升,幸福产业加速发展,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一、服务业呈现恢复性增长

服务业稳步恢复。初步核算,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5.6%,两年平均增长4.7%(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方法计算的增速)。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8.3%,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9%,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3个百分点,分别高出第二产业21.1、3.8和0.7个百分点。

企业生产经营向好。3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25.3%,两年平均增长6.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业,房地产业两年平均增速均快于年同期,批发和零售业与年同期持平。1—2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8%,两年平均增长10.0%,已接近年同期水平;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由负转正,10个行业门类盈利均较上年同期有所改善。

服务业投资保持恢复势头。一季度,服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4.0%;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9亿元,同比增长51.5%,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近八成。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下降。1—2月份,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规模下降,但服务出口表现明显好于进口。服务出口.5亿元,同比增长21.9%;服务进口.3亿元,同比下降18.6%;贸易逆差大幅减少.8亿元,同比下降77.2%。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提升,进出口总额.6亿元,同比增长17.2%,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至45.4%,较上年同期提升8.0个百分点。

二、新动能持续快速增长

现代服务业保持活跃。从增加值看,一季度,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1.4%、21.2%和5.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6.8%、17.1%和5.7%,合计拉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3个百分点。从生产指数看,3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产指数同比分别增长23.2%、21.6%和5.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4%、7.2%和4.6%。

服务业新业态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线上化、数字化加速向更多服务业场景延伸。在“就地过年”的倡议下,网络购物、线上订餐、跨境电商等新型消费迅速发展。一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两年平均增长15.4%,占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1.9%。消费市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快递市场规模加速扩张,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亿件仅用时83天,较上年缩短45天。“云端过节”、数字红包、电商促销等拉动移动互联网流量保持快速增长。1—2月份,全国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3亿GB,同比增长31.8%;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2.6%和49.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5.3%和22.5%,均明显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的两年平均增速。

重点服务业领域发展潜力快速释放。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8.6%,高出全部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4.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2%。1—2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2%、37.5%和31.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5.5%、15.2%和13.4%,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5、5.2和3.4个百分点。

三、幸福产业服务多元民生需求

幸福产业扩容提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定制化需求不断提升,旅游、文体娱、健康、养老等幸福产业进一步壮大。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居民出行意愿增强,本地游、周边游需求持续释放。1—2月份,规模以上休闲观光活动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2.3%,两年平均增长12.3%,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3个百分点;3月份,旅客运输量同比大幅增长93.3%。文化、娱乐、体育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加快,线上演播、沉浸式体验等新文娱业态和在线健身等新体育业态加速崛起。1—2月份,规模以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6%,增速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27.8个百分点;春节*金周电影票房达78亿元,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1—2月份电影票房较年同期增长7%以上。去年疫情以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充分发挥“远程、高效、智能、便捷”的优势,互联网诊疗、医院呈快速发展态势。

四、服务业企业预期继续改善

服务业升至较高景气水平。随着疫情防控成果进一步巩固,消费需求不断释放,3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2%,较2月份上升4.4个百分点。从行业情况看,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电信广播电视卫星传输服务等行业业务总量增长较快,受年初局部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租赁及商务服务等行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2.9%,连续两个月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企业对市场发展预期继续看好。

随着支撑经济稳步恢复的积极因素继续增多,服务业有望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但也应看到,国内疫情防控压力犹存,餐饮等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恢复相对滞后,线下消费明显弱于线上消费,服务业恢复不平衡、基础不牢固问题仍较明显。下阶段,应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着力把服务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服务业统计司司长杜希双)

翟善清:投资持续稳定恢复结构逐步优化向好

年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进一步发挥投资关键作用,投资稳定恢复,结构优化向好。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5.6%,以年一季度为基期,两年平均增长2.9%;与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06%。

一、三次产业投资延续恢复性增长态势

一季度,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5.9%,两年平均增长14.8%。其中,畜牧业投资增长1.36倍,农业投资增长14.8%,林业投资增长13.4%,渔业投资增长11.8%。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7.8%,两年平均下降0.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29.8%,高于全部投资4.2个百分点。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39.4%,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6.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48.7%。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6.5%和27.0%。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4.1%,两年平均增长4.0%。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5.6%,商品住宅投资增长28.8%。

二、高技术产业投资增势良好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投资新动能不断壮大。一季度,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长9.9%,明显高于全部投资。

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1.6%。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50.0%,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49.5%,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42.7%。

一季度,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8.6%。其中,检验检测服务业投资增长55.7%,研发设计服务业投资增长48.2%,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38.6%,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30.2%。

三、民间投资保持稳定

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市场主体活力逐步增强。一季度,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6.0%,两年平均增长1.7%。其中,农林牧渔业民间投资增长49.2%,教育民间投资增长37.5%,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35.8%,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29.2%,房地产开发业民间投资增长26.9%。

四、民生领域补短板投资力度加大

各地积极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项目和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投资恢复至年同期水平以上。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9.7%,比年同期增长4.7%,两年平均增长2.3%。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66.6%,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62.7%,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42.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0.6%。

一季度,社会领域投资增长31.7%,两年平均增长9.6%。其中,卫生投资增长50.9%,教育投资增长27.0%。

一季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0.0%,两年平均增长10.6%。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2.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19.3%。

五、投资向好支撑因素增多

随着国内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投资项目要素保障不断加强,投资先行指标积极向好。从资金面看,一季度,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0.0%,高于全部投资4.4个百分点。从新开工项目看,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29.3%,高于全部投资3.7个百分点。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看,3月份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2.3%,较2月份回升7.6个百分点,位于高位景气区间。一系列指标表明,投资稳定恢复的增长态势将持续巩固。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投资司司长翟善清)

董礼华:一季度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复苏势头不断增强

一季度,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持续显现。消费市场延续上年逐季恢复态势,市场销售持续改善。特别是3月份,消费市场加快复苏,餐饮等接触式消费明显改善,实体零售店铺经营继续回升。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回升,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市场销售大幅反弹。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两年平均增长(是指以年一季度为基期,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4.2%,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与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86%。

复苏态势进一步增强。3月份,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疫情对消费市场的影响不断减弱,消费需求加快释放。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2%,增速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比1—2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

图年以来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二、城乡市场持续恢复,乡村市场销售加快改善

城镇市场销售好于乡村市场。一季度,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4.6%和29.4%,因就地过年及汽车销售增长等因素,城镇市场销售增速比乡村市场高5.2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增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3%,增速比乡村市场高1.1个百分点。

乡村市场销售加快回升。3月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4.9%,增速比1—2月份加快8.2个百分点。从两年平均增速看,乡村市场销售增长7.1%,增速比1—2月份加快5.8个百分点。

三、商品销售增势良好,餐饮等服务消费明显复苏

商品零售较快增长。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0.4%,两年平均增长4.8%。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单位各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化妆品、体育娱乐用品、通讯器材等8类商品零售额基本恢复至疫情前增长水平,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从月度数据看,3月份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9.9%,两年平均增长6.9%,增速比1—2月份加快3.1个百分点。

接触型消费快速恢复。一季度,餐饮收入同比增长75.8%。其中,3月份餐饮消费显著改善,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1.6%,两年平均增长0.9%,而1—2月份两年平均下降2.0%。住宿业经营明显回升。3月份,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客房收入同比增长.1%,两年平均下降4.9%,降幅较1—2月份收窄近10个百分点。

四、网络销售发展向好,实体店零售继续回升

网络购物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一季度,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19.9个百分点,比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5.4%。从与网购密切相关的邮*快递业发展情况看,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亿件用时仅83天,比年缩短45天。

线下零售加快改善。一季度,限额以上零售业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2.2%,两年平均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实体零售进一步恢复。超市在上年同期增长1.9%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增长,便利店、专卖店等实体零售业态经营明显恢复。超市、便利店和专卖店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4.5%、5.3%和7.7%。

一季度,消费市场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同时要看到,住宿餐饮等接触型消费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实体店铺零售经营仍显乏力。下阶段,随着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策效果持续显效,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恢复,居民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消费市场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司长董礼华)

张毅:一季度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一季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显效,国民经济稳定恢复,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1—3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分别为5.4%、5.5%和5.3%,1、2月份,受春节因素影响,加之年初部分地区出现散发疫情,失业率环比有所上升。进入3月份,随着疫情形势好转,企业复工复产进度加快,用工需求增加,求职者陆续找到工作,失业率开始回落,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失业率为4.8%,比2月份下降0.2个百分点。2、3月份调查失业率分别比上年同月明显下降0.7和0.6个百分点。总体来看,一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二、企业用工需求增加

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背景下,各地区各部门继续强化就业优先*策,有力有效推进复工复产。3月份制造业景气明显回升,建筑业重返高位景气区间,服务业升至较高景气水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带动企业用工量增加。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上年5月份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之上,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继续回升。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3月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9小时,比2月份增加0.6小时,比上年同月增加2.1小时。

三、就业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较好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1—3月城镇新增就业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27%;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7万人,均保持较高水平。此外,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保持平稳,一季度全国人力资源市场求人倍率为1.60,比上年四季度上升0.08,招聘岗位数量继续大于求职人数。

四、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

虽然当前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重点群体就业仍面临一定压力。3月份,由于节后大量外来人员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部分人员仍处于寻找工作期,外来农业户籍人口(主要是进城农民工)失业率比2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5.4%。从青年群体就业情况看,由于青年人就业稳定性较弱,寻找工作时间更长,失业率有所上升。3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为13.6%,比2月份上升0.5个百分点。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达万人,再创历史新高,随着6月份毕业季的来临,青年人就业仍存在较大压力。

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效果持续显现的情况下,投资消费持续恢复,特别是服务业有望稳步恢复,吸纳就业能力将明显增强。同时各类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各种各样的灵活就业模式拓展巩固,将有力推动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下一步,要继续保持宏观*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强化就业优先*策,狠抓*策落实,保持就业大局稳定。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张毅)

方晓丹:居民收入增长持续稳定恢复居民消费支出恢复性反弹

一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实现较快增长。与年一季度相比,居民收入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居民消费支出呈现恢复性反弹。

一、全国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农村居民恢复好于城镇居民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13.7%;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3.7%。与年一季度相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年平均名义增长7.0%,实际增长4.5%。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延续上年同期以来增速逐季走高的趋势,保持稳定恢复性增长。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名义增长12.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名义增长1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4.1和4.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

二、转移净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两年平均增速超过年同期水平

转移收入是拉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增长10.7%,与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8.7%,增速比年一季度加快1.4个百分点。各地区继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加强社会救济和临时救助,针对特殊群体发放生活补贴,全国居民人均社会救济和补助收入增长13.4%,人均*策性生活补贴收入增长25.6%。就地过年使外出务工人员务工时间增加,居民人均家庭外出成员寄回带回和人均赡养收入分别增长26.7%和26.8%。

三、稳企业保就业*策持续显效,工资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工资收入是带动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石。一季度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保居民就业、保市场主体成效持续显现。同时,就地过年使居民从业时间显著增加,工业生产增长加快、服务业逐步恢复带动农村居民外出从业增加,为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稳定增长打下坚实基础。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2.4%,与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6.7%。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19.7%,两年平均增长9.1%。

四、居民消费支出大幅反弹,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在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居民收入增长持续稳定恢复的基础上,居民消费支出同比大幅反弹。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名义增长17.6%,上年同期下降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6%,上年同期实际下降12.5%。与年一季度相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两年平均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4%,实际增速低于年同期4.0个百分点。但从增长趋势看,一季度居民消费已经扭转上年同期以来连续四个季度下降的局面,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15.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增长21.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1%。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5.4和5.3个百分点。

五、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吃、用支出持续增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加强基本民生保障,为居民基本生活提供重要支持。一季度全国居民吃、用等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6.3%,与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9.0%,增速比年一季度增速加快5.4个百分点,其中由于在外就餐逐步恢复,人均饮食服务支出大幅增长56.2%。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19.9%,与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增长3.1%。

六、服务类消费支出快速反弹,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较低

受疫情冲击影响,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消费支出上年同期降幅较大,尽管一季度增速实现快速反弹,但两年平均增速仍然较低。其中,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增长16.0%,与年一季度相比,两年平均下降1.9%;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增长55.7%,两年平均下降0.2%;包括旅馆住宿、美容美发等在内的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4.2%,两年平均下降1.7%。

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快速反弹拉动下,一季度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2.5%,快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4.9个百分点;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比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方晓丹)

王有捐:一季度我国物价总体稳定

一季度,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基本民生得到保障,国内产需稳步回升,CPI运行基本平稳,PPI结构性上涨,物价走势总体稳定。

一、消费领域价格运行基本平稳

CPI同比逐月回升。一季度,CPI与去年同期持平,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与去年同期持平,处于低位。分月看,受春节因素影响,1、2月份环比分别上涨1.0%和0.6%,3月份下降0.5%;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由高走低影响,1、2月份同比分别下降0.3%和0.2%,3月份转为上涨0.4%。

食品价格略有上涨。一季度,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2%,涨幅比去年同期大幅回落20.1个百分点。其中,随着生猪生产持续恢复,猪肉价格同比连续6个月下降,一季度平均下降12.5%;在猪肉价格下降带动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下降9.3%和4.0%;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影响,食用植物油价格上涨6.7%;鲜菜和鲜果价格季节性上涨4.8%和2.8%;淡水鱼短期供给偏紧,水产品价格上涨4.7%。

工业消费品价格有所下降。一季度,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4%,主要是能源价格下降带动。尽管汽、柴油价格环比已连续4个月恢复性上涨,但一季度同比仍分别下降3.0%和3.4%。疫情期间需求偏弱,除能源外的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总体稳中略降,其中大型家用器具、个人护理用品和服装价格一季度分别下降1.1%、0.5%和0.1%。3月份,受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文娱耐用消费品和大型家用器具价格环比略涨0.5%和0.4%。

服务价格仍处低位。一季度,服务价格同比下降0.2%。其中,疫情期间出行总体偏少,飞机票、旅行社收费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下降21.0%、8.2%和4.1%;教育服务和医疗服务价格较为稳定,分别上涨1.7%和0.8%;就地过年带动文娱消费需求上升,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6.2%。

二、生产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

PPI涨势有所加快。一季度,PPI同比上涨2.1%。分月看,1月份PPI环比上涨1.0%,推动同比上涨0.3%,时隔11个月后同比首次上涨。2月份环比上涨0.8%,同比涨幅扩大至1.7%。3月份环比涨幅扩大至1.6%,加之去年同期对比基数相对较低,同比涨幅快速扩大至4.4%。

PPI结构性上涨特征显著。近期PPI上涨多集中在上游生产资料行业。一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2.8%,影响PPI上涨约2.12个百分点。生产资料中,采掘工业价格上涨6.6%,原材料工业价格上涨4.0%,加工工业价格上涨2.0%,涨幅随产业链自上而下逐级递减。下游生活资料行业价格走势相对平稳。一季度,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微降0.1%,影响P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中,除食品价格上涨1.7%外,衣着价格下降1.1%,一般日用品价格持平,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1.7%。

输入性因素是推动PPI上涨的重要原因。去年5月份开始,在需求逐步回升、供给相对偏紧、市场流动性宽裕等因素影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我国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价格上涨增加生产成本,推高相关行业出厂价格,带动PPI持续上行。今年一季度,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关联程度较高的石油、钢材、有色金属等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2.13个百分点,超过PPI总涨幅。

总的来看,消费领域价格运行平稳,生产领域价格结构性上涨。从未来看,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较强,重要民生商品保障有力,宏观*策空间充足,国内物价能够保持总体稳定。

(作者系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王有捐)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统计局十位司局长撰文解读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