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根
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在他的《双重职业》一书中,提出概念“slash”,也就是近年来火爆一时的“斜杠青年”,即“斜杠并非是你全职一份工作,而是身兼多职”。
如果留意过一些调查数据,不难发现,新一代年轻人的就业越来越呈现出更加不稳定的特征——短持续、闪辞等。同时,身边的很多人都似乎有“另一个身份”,这个身份与他的本职工作也许无关,却常出现在下班后、分组可见的朋友圈、与私密朋友的饭局里。
好像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现代人都想要成为所谓的“斜杠青年”。换言之,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正在寻找自己的“副业”。
新兴业态急速发展的产物
时代总是在变化的,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征。上上一代人的职业特征或许就是,完全依附国家,呈现出超稳定的特征;上一代人,则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自由度。而现在,这一代年轻人的就业特征,除了拥有自由,还发生了新的变化——不稳定,或者不够稳定,成为新一代年轻人职场的显著现象。
有媒体调查发现,95后首份工作平均在职时间只有7个月。职业社交网站领英发布的“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显示,职场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职时间呈现出随代际明显递减的趋势。“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年才换,“80后”则是3年半,而“90后”骤减到19个月,“95后”只有7个月。
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2.3%的受访青年确认身边有“斜杠青年”。
清研智库等机构发布的《年两栖青年金融需求调查研究》中,全国年轻群体中有主业的兼职者、创业者这类“两栖”“斜杠”青年则已超万人,以80后至95前人群为主,高学历人群占据“两栖”青年的主流。
可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斜杠”越来越成为现代人们的刚需。尤其是随着参与者越来越多,当各行业都呈现出“内卷化态势”的时候,任何“斜杠”都几乎无法避免。正式工作提供的薪酬增长正在变得微弱,面对物价上涨和多样的生活开支,从事副业是人们自己给自己发的奖金。而其之所以能够诞生,则是新兴业态急速发展的产物。
一方面,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新兴职业强势崛起,为多重职业者提供了更多可能。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路子广、渠道多成为职业发展的新业态。社会消费的整体升级带来了生活性服务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需求也从衣食住行,转向了体验。这带动了第三产业的成长,创造出大量新的职业选择。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在基本的生存需要满足的基础之上,一些诸如运动健身、教育培训、美食私厨、美容时尚等发展需要和享受需要逐步凸显。我国消费状况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定制化的趋势,也产生了酒店体验师、宠物陪玩、慢跑陪练等新型职业,个人的职业选择也变得更为多样。
另一方面,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人文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投入,从事与知识生产、符号建构、创新研发、创意营销、理念设计、信息处理等相关的非物质性劳动或非体力性劳动。生产性服务行业依赖的人文资源和资料资源是无形、自足、可再生的力量资源,能够突破传统制造行业对有限的物质资源和体力资源的绝对依赖,更容易实现跨行业、跨职业的资源整合和技能迁移。
“斜杠”群体的壮大
当然,年轻群体普遍的“斜杠”绝非单因素的结果,除了新兴业态急速发展带来了能够“斜杠”的客观条件外,互联网时代就业模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人们对自我实现的期待则为“斜杠”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推动了“斜杠”群体的壮大。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运用,大大改变了生产组织形态,解放了对工作场景的束缚,很多工作都可以足不出户,律师、工程师也可以在家办公。因此,很多年轻人,即便在上班,也能够把业余的第二职业发展起来。
同时,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诸多互联网平台,如滴滴打车、猪八戒网、一品威客等,能够提供点对点的信息发布,消除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使个人能够摆脱传统组织机构的限制,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个人+平台”的发展模式异*突起,传统的职业边界变得模糊化和可渗透。
社会文化的变迁是推动“斜杠”群体壮大的另一重要因素。在传统的职业生涯中,对稳定和安全的追求使人们能够忍受单一的职业环境和枯燥的工作任务。但当代年轻人们却处在一个开放自由、异质分化、自我奋斗的经济社会。
现代年轻人思维方式趋向灵活变动、多元发散、多重交错,人们乐于探索尝试、敢于漂泊闯荡、勇于突破改变,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强。年轻人们对体制、传统、等级的眷恋更少,爱折腾、不甘心,拒绝一成不变。“不喜欢一眼望到头的人生”成为“斜杠青年”的职业宣言。
此外,在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占据主导,最基本的生活资料都需要掏钱购买才能占有,没有个人收入和财富积累意味着一无所有。个人收入一方面是青年“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证”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是青年保持自尊、追求自由、调节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
当代青年面临的生活压力和生活成本不断增大,现代社会中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和结构失业的风险导致个体对此几乎毫无控制可言,固化工作组织中有限的上升空间和“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晋级规则使青年人缺乏安全感。多重职业意味着多重收入,对收入来源多元化的渴望是“斜杠青年”产生的重要动因。
最后,自我实现,以及对工作意义的追求是当代年轻人不同于上一代,以及上上代人们的地方。这一代年轻人在收获一份体面的工作之外,希望收获更多精神层面的满足,而不只是充当“工具人”。《中国青年研究》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斜杠青年”的研究分析了这一价值取向产生的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一部分结构化组织和稳定性规范被打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和结构性失业出现,消解了年轻人就业人群的工作安全感。年轻人也面临自我实现的困境,包括职业中产生的无力感、迷失的价值感和缺失的自我认同,这迫使他们重新寻找工作的意义。
因此,斜杠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兴趣、乐趣或职趣,也成为斜杠青年在摆脱了职业束缚和身份捆绑之后,聚合起积极向上的职业动能和自信豪迈的前程憧憬。并且,斜杠青年能够依据个人能力的增长,有规划地、动态地调整职业前进的方向,逐渐实现目标。
可以看见,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斜杠青年”才有了生长的土壤,并得以壮大。某种意义上,“斜杠青年”是一种值得期待的发展状态。人具有丰富性和多面性,在实践活动中,每一层次、每一侧面、每一功能的展开都可能开启一个崭新的地平。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具体的历史的过程,并不能在想象中实现,而是要在实践中推进。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时代确实变了,这也并没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