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三新”经济发展效率的指标体系是如何构建的?——区域“三新”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监测制度》中的指标为基础,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选取,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个类别,形成由8个投入指标和8个产出指标构成且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相互呼应的区域“三新”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三新”经济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指标在社会需求和*府行为的一级分类下进行二级分类,由包括国内需求、国外需求、财*支持、数字基建和人力资源5个方面的共7个影响因素指标构成。
一、指标构建原则
区域“三新”经济发展效率的指标构建不仅要能充分反映出“三新”经济的本质特征,还要能够客观反映出“三新”经济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个层面上的发展趋势。因此,本章的指标构建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为了体现指标的科学性,构建指标时以现行国家统计局发布能够体现“三新”经济发展情况的官方指标作为指标选取的基础,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三新”经济重点统计领域作为研究范围,辅以相关文献研究的建议进行指标选取,保证指标对不同区域的“三新”经济评价是科学有效的。
(2)分类性原则
“三新”经济内涵丰富,能够体现“三新”经济特征的指标种类繁多,一味追求大而全的指标体系反而会模糊“三新”经济的本质特征。为了化繁为简,在指标中更容易地体现“三新”经济的本质,指标构建必须遵循分类原则。首先,从“三新”经济的内涵出发,既要体现总体特征,又要兼顾局部特征,还要体现出指标之间内在逻辑关系。其次,从效率的内涵出发,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分析相关指标,并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个分类内形成一种对应关系。最后,分清内外,内部变量决定效率和外部因素影响效率。
二、区域“三新”经济发展效率的评价指标构建
当前,“三新”经济评价研究通常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作为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依据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特征构建二级指标,进而选取能够体现该特征的总量和质量指标作为三级指标,力求全面反映“三新”经济特征。
从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展、潜力、动力、成效、目的等方面,归纳概括出“三新经济”的六个要素作为指标体系的二级分类指标:知识技能、互联网经济、科技研发、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将这些特征性的二级指标向上追溯,纳入对应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一级分类指标,并且在二级指标下分别选取个体指标,反映分类指标含义、性质及特点。
构建了一个三层次的“三新”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新产业的个体指标表现了产业的规模、潜力和升级的特征,新业态的个体指标主要反映新经济活动的平台构建、营商环境和创新情况,新模式的个体指标反映了积累人力资源、开展对外贸易和“互联网+”赋能的情况。其他新经济评价的研究,将技术创新、知识积累、产业发展等新经济特征纳入指标体系中,并指出指标要基于国情内含发展基础、发展环境、发展潜力与发展状况等因素。
此外,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研究设计的中国创新指数、美国新经济指数的指标体系也为本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当前的指标体系从新经济特征入手选取基础指标的做法值得借鉴,但是,指标往往一味求全且混杂绝对数指标和相对数,在综合评价中混杂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因此具有其局限性。指标注重结合“三新”经济的特征和发展态势,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注重区分“三新”经济的投入和产出。
(一)新产业
从新产业角度选取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和由新技术(信息技术)催生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高技术产业是指用当代尖端技术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业群,尤其指信息技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高技术产业充分体现了“三新经济”中新产业的特征,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对其他产业渗透性强的特点。
高技术产业中产生的研发成果和技术创新对其他产业的进步具有深远影响,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隶属于三次产业中的第三产业,是新产业类别中由新技术产生发展而来的产业,具体指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产生的,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提供相关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业务形态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软硬件开发等,具有技术更新快、应用领域广、产品价值高、渗透能力强等特点。该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产业的技术创新,为新业态和新模式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支持,推动了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是“三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因此,高技术产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以分别代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最具广泛影响力的新产业,并且侧面反映出新产业在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关键作用。据此,选取高技术产业成本、信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作为投入指标,选取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和软件业务收入作为产出指标。以下对新产业的各具体指标进行说明。
(1)高技术产业成本。高技术产业成本是投入在高技术产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本要素,从成本角度衡量了高技术产业的经营规模。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高技术产业成本不仅仅是营业成本,它是由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高技术产业利润总额和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计算得来的广义成本,除了营业成本外,其内涵还包括高技术产业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营业外支出、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
(2)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是企业主营业务或其他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是企业期间经营成果的体现。作为核心的指标之一,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这个指标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和存续能力,是体现期间高技术产业的产出的重要指标。
(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一个地区内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既能反映该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又能反映该地区吸引和接纳具有信息专业技术的人力资本的能力。由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一个轻资产行业,人的知识是该行业最大的生产要素投入,因此,选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人员作为投入指标。
(4)软件业务收入。软件是通过一系列计算机指令的集合,通过代码编译,可以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传输等功能。一些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也是围绕具有特定需求的软件开发进行的。因此,软件业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核心业务,而软件业务收入是最能体现该行业经营产出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