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粤开宏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金
TUhjnbcbe - 2023/3/3 18:54:00
北京湿疹医院哪里好 http://m.39.net/pf/a_8839620.html

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粤开研究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地区承接港澳产业转移,粤港澳大湾区在“前店后厂”模式下实现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珠三角地区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港澳则转向高端服务业,三地产业发展脱节,产业合作空间有所收窄。而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则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节点,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1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格局的演变与现况

年至今,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格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年—年:“前店后厂”模式

改革开放后,毗邻港澳的珠三角地区率先享受红利,在中央的特殊优惠*策下,粤港澳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逐渐紧密。20世纪80年代港澳地区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发达,但是生产要素价格也在快速提升,而珠三角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土地充足、劳动力成本低廉,两者都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

因此,粤港澳地区非常自然地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垂直分工体系。即港澳通过投资的形式将大量低附加值制造业企业转移至珠三角地区,港澳提供资金、技术、设计、管理等,而珠三角地区负责生产加工,同时借助港澳发达的贸易网络将产品销往全球。

年9月港资在东莞设立首家“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太平手袋厂,随后大量港澳资企业在珠三角地区涌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珠三角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亿美元,其中港澳直接投资占比超70%。75%以上的香港制造业产品都在珠三角生产,80%-90%的香港玩具企业、钟表企业、塑胶企业和电子企业都在珠三角地区设厂。

在港澳地区的经济辐射下,广东省快速工业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巨变。第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明显下滑,第二产业成为广东主要经济引擎,对GDP拉动幅度由年的1.4%扩大至年的9.9%,对GDP的贡献率从16%提升至64%。

年—年广东省一直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约为60%-70%。但是主导产业有所变迁,年广东省食品制造业产值占比最高,约10%。此后在90年代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台湾IT企业率先加入珠三角地区的投资阵列,由此广东省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异*突起,逐渐发展为第一大产业,年占比高达17%。与此同时,电气机械器材、纺织服装业始终是广东省的两大强势产业,产值占比均在10%左右。

分区域来看,20世纪90年代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产业布局差异也逐渐形成。深莞惠地区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而广佛中、珠江肇则形成了装备制造、家电制造、建材制造三大传统产业集群。

产业转移浪潮和“前店后厂”模式也对港澳两地的产业结构造成了显著影响。一方面,与珠三角的合作使得香港在贸易、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进一步强化,这使得香港产业加速向服务业转型。年香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已上升至86%,其中金融、旅游、贸易物流、专业服务这四大支柱型产业占GDP比重合计高达48%,几乎主宰了一半的香港经济。香港经济转型的同时也催生了地产泡沫,在90年代带动了香港经济繁荣。澳门则是继续依赖博彩业和地产业。

另一方面,港澳地区大量轻工业企业外迁,却又跃过了重工业化阶段,直接进入了现代服务业阶段,导致20世纪80年代以来港澳地区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快速下滑,21世纪末已分别降至14%和12%,工业空心化现象非常严重。

(二)年—年:粤港澳合作与竞争并存

广东省在承接了大量轻工业转移后,要素成本逐渐上升,对工业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府也通过*策引导,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使得广东省迈向适度重工业化。2年广东省重工业产值占比为50.2%,首次超过轻工业,此后重工业占比加速提升,截至年占比已经高达68.3%,其中广州、深圳等大城市重工业占比更高。

但受制于历史条件和资源禀赋,广东省发展的主要是电子信息、电气机械以及石油化工等产业。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明显提升,其中又主要以电子信息产业扩张为主。而三大传统产业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以及建筑材料则占比明显收缩。年后基本延续了这一产业变动趋势,但在8年金融危机后,电子信息产业的扩张有所停滞,广东省的工业产业格局总体而言开始趋于稳定。

同时,广东省内部也出现了明显的产业转移。2年以来广东省在粤东西北地区建立了大量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实行“双转移”战略。在*府引导下,珠三角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开始有序向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山区转移。

此外,在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大趋势下,深圳、广州两大核心城市的产业外溢效应也愈发显著。比如在广州市“退二进三”的*策导向下,原有的许多传统工业企业开始陆续转移至佛山、肇庆等地,如佛山积极承接广州汽车产业,形成了佛山南海汽车产业基地。再比如东莞、惠州靠近深圳,又具备更强的成本优势,因此深圳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便开始向两地迁移扩散,深圳“华为入莞”便是典型案例。这种产业扩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珠三角地区各类产业集群的壮大。

在21世纪初珠三角工业不断转型升级的同时,港澳地区由于已经基本将轻工业转移至大陆,又错失了发展信息产业的良机,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粤港澳地区产业发展出现明显错位,区域间的制造业合作面收窄,原有的“前店后厂”模式开始受到冲击。

但是在3年CEPA合作框架实施后,香港又开启了服务业移驻广东的的热潮,这成为两地新的重要合作领域。据新华社报道,仅6年广东便吸收香港服务企业逾多家,实际投资超亿。香港转移的服务业涵盖物流、金融、文娱、商业服务等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多个领域。

香港的服务业转移,加之广东省城市化进程提速,带动了广东省服务业的高速发展。年-年,广东省第三产业产值占比从36.5%提升至50.6%,其中房地产和金融业是主要增长力量,两者产值占GDP比例分别提升了3.1和4.0个百分点。

从区域分布来看,服务业也逐渐向更发达的城市集中。年珠三角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整个广东省比例约为93%,较21世纪初提升了10个百分点,其中仅广深两市占比便高达61%。

反观港澳两地,进入21世纪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渐被压缩至只有1%左右,产业结构调整基本集中在服务业内。

其中澳门博彩业的GDP占比越来越高,从年的30.1%一路攀升到年的峰值63.0%,近年虽有所回落,但年仍然高达50.5%,远超其它行业。

而香港则致力于推动服务业高端化,相对低端的贸易及物流业自7年以来占比持续下滑,金融业则实现了迅猛发展。-年金融服务GDP占比由12.8%增长至19.7%,基于金融市场发达、制度健全、资金自由流动等一系列优势,香港成为全球金融中心。

此外,香港特区*府曾于8年开始倡导发展创新科技、检测及认证、医疗服务、文化创意、环境保护、教育服务等六项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但效果并不显著。8-年十年间,这六大产业占GDP比例从7.4%提升至8.9%,仅提升了1.5个百分点。

随着珠三角地区服务业崛起,并且在珠三角城际交通改善的情况下,服务业本地化趋势明显,而香港的四大服务业并未与广东服务业形成产业互补,粤港澳之间的利益格局出现分化,经贸关系过渡到合作与竞争并存的阶段。

(三)年至今:新机遇,新挑战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但与世界其他三大湾区之间仍然存在明显差距。

纵览全球各大湾区发展的历史进程,湾区经济一般呈现出“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的四阶段演进过程,目前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均已超过80%,已具备了成熟的服务经济形态,并且已经跨入创新经济阶段。但截至年,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的比重约为65%,第二产业比重约为32%,整体仍处于由工业经济逐步迈向服务经济的过程之中。

与此同时,区域内各城市产业结构的梯度差异较为明显。其中,香港、澳门两地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0%左右,服务经济特征显著。广州、深圳两地第三产业比重约为60-70%左右,紧随港澳之后。其他7市第三产业比重则仅40%-50%,尚处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混合发展的阶段。11个城市中,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者(澳门)与最低者(佛山)相差超过50%,这也意味着湾区内部的产业分布形态更为复杂化和多元化。

总结粤港澳大湾区的历史发展轨迹可知,区域间的产业联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区域经济增长潜力,但是发展至今,粤港澳要进一步向服务经济乃至更高级的创新经济转型升级,不能像以前一样完全依赖单纯的产业转移,而是需要一种通过更复杂、合理的协同机制来实现。

年以来,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另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然上升为国家战略,担负着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新增长极的重任。粤港澳大湾区如何推动产业融合、转型与升级,进而在中美贸易摩擦的钳制下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2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区域之一,外向型经济特征显著。外贸依存度(=进出口贸易额/GDP)是衡量区域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年珠三角9市整体对外贸易依存度约为8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其中东莞、深圳、珠海的外贸依存度均超过%,在全中国所有城市中位居前列。

由于广东省存在占比约36.7%的大规模加工贸易,而进出口贸易额的重复计算会导致外贸依赖度数值存在高估。但就算完全不考虑加工贸易,广东的外贸依赖度也高达46.6%左右,在全国位居前列。因此,贸易状况好坏与否会对区域经济造成显著的影响。

粤港澳大湾区对美出口占比较高,年以来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冲击也更深远。近年来粤港澳地区对美出口比例有所下滑,但总体而言美国仍旧是该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在分母中剔除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相互出口这一因素后,计算得年广东省、香港、澳门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例分别为23.7%、19.1%、5%,前两者尤其是广东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相对更大。

另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于,美国的关税清单和广东省优势出口行业有较高重合度。

首先分析美国关税清单中的行业构成。美国亿美元和0亿美元关税清单中均详细披露了加征关税商品的8位数编码,将其与美国统计局

1
查看完整版本: 粤开宏观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型升级之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