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份以来,我通过实地走访、交流探讨、查阅资料等方式,对龙潭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行了调研,以探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路径。
一、基本情况
龙潭乡位于潜山市中部,全国5A级风景名胜区——天柱山北麓,皖水的上游。全乡总面积93平方公里,山场面积10.7万亩,其中毛竹近4万亩,耕地亩,辖9个行*村。从年到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由村均5.26万元增长到23.24万元,全面消除了薄弱村、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入股分红、物业租赁、光伏发电等。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龙潭乡突出*建引领作用,因地制宜找路子,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1.盘活集体资产,发展“资源开发型”集体经济。清查明晰村级集体资产产权,支持鼓励村集体开发利用土地、森林、山场、荒地、水面等资源。年9月至今,龙潭乡暗冲村、谢河村、白寨村等6个村利用光伏发电,累计收益万余元。在*策许可范围内,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如暗冲村投资万元发展红心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栽种猕猴桃株,预期每亩产值达元;建立果蔬农产品仓储管理中心(占地平方米,容积立方米),预计经营性收入或盈利6万元/年。
2.立足生产生活,发展“租赁服务型”集体经济。利用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标准化厂房,出租经营收取租金。按照“互利互惠、有偿服务”的原则,创办各类经营性服务实体和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联合体,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劳务输出、农产品加工及运输等经营服务。白寨村利用集体荒山,年以来开辟茶园0亩,建成平方米标准化制茶车间,对外发包、入股分红,预计每年收益6.1万元。年,谢河村为安徽韵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潜山龙潭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潜山县谢河果蔬生态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提供经营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3万元。
3.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型”集体经济。鼓励具有民俗文化、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资源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创办或引入乡村旅游的经济实体,深挖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农家乐、度假村、采摘园等乡村旅游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万涧村抢抓中规院项目支持和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示范点建设的契机,对杨家花屋和相邻农户土坯房进行改造,发展乡村民宿,位于天柱山主峰与龙潭万亩竹海之间的陌上海心谷民宿,目前一房难求。
4.成立经营实体,发展“实体兴村型”集体经济。依托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自办创业或招商引资的方式,兴办实体企业。依托*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相关*策,兴办茶厂、自来水厂、手工制品厂等。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合作,利用*府帮扶资金、集体闲置房屋,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为村集体经济创收。湖田村,利用区位优势开办大食堂,年获得经营性收入53万元。龙湾村、龙潭村创办安徽省龙之源纯净水有限公司,在每年创收万元(预期)的同时,解决14名群众就近就业问题。
三、存在问题
1.发展思路不明。在与干部群众沟通交流时,发现部分村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还有极个别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2.人才队伍不强。人力资源相对缺乏,户籍人口不到2万人。大多数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求学、就业等,在外人才大多不愿回乡发展,留在农村的多是儿童、妇女和老人,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队伍不强,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基本由村“两委”兼职。
3.资源禀赋不佳。龙潭乡属于山区乡镇,交通不便,受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限制,招商引资、发展企业和工厂的难度较大,基础设施条件受到较大程度制约。另外,受到生态红线、环保红线等多种因素影响,集体资源或资产的开发利用受到多重限制。
四、意见和建议
1.以*建引领为抓手,提升后进村。一是发挥组织优势。在村“两委”换届中,选拔一批能力素质过硬,懂经营、会管理,善做群众工作,在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上有思路有实招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好村级*组织“带头人”的作用,将散落在农村的群众凝聚在*组织周围。二是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统筹谋划,建立领导班子包村联户制度,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规划,在全面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后进村。三是凝聚合力推进。建立村*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驻村工作队“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健全定期开展分类指导和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形成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2.以人才引流为支撑,壮大一般村。一是力保摸得清。建立健全人才信息库,全面梳理本地区各领域的专业人才,做到对各类人才“底子清、情况明、知现状、知去向”。二是力争引得进。以乡愁亲情为纽带,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引进*策,如大学生回乡工程、毕业生就业见习*策。依托文化优势,做好宣传推介,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力求融得好。充分了解和掌握各类人才的能力和专业特长,做到适才适用,增强人才的获得感。通过举办农技培训班、开展农民夜校等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专业素养,让人才的价值发挥到更大限度。
3.以产业兴旺为引领,做强富裕村。一是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围绕粮食、肉类、蔬菜等战略性农产品,坚持“因地制宜、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农村产业,把粮食生产变成粮食产业。二是以第二产业为重点。通过改善交通、提升基础设施条件等方式,创造招商引资、集体参股经营的良好环境,引进资金和技术,在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兴办更多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强村。三是以第三产业为方向。发挥龙潭乡毗邻天柱山风景区的区位优势和空气好、水质优、环境美的独特条件,写好康养主题文章,走好强村富民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增添活力。
来源/作者:蒋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