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刘晓宁
当前,山东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和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阵痛期”,外在表现就是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符合新常态背景下的增速换挡规律,也符合经济发展从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规律。
全面科学剖析山东经济形势,我们会发现,山东经济正在发生诸多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积极特征、有利信号正在加速汇集。这表明,通过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山东经济内部已经积蓄了更加强大的势能和后劲,这为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健康推进夯实了坚实基础。
山东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特征愈发显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需求结构更趋合理
去年以来,山东经济发展的高质量特征愈发显现,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大需求结构更趋合理、创新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基础支撑要素有效集聚、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民生改善成效卓著等方面。
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4%。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经济发展的质量显著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供给角度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年前三季度,山东三次产业结构为5.8:43.4:50.8,服务业增加值首次实现比重过半,对GDP增长贡献率达到77.0%,比年高1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1个百分点,比年高0.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主导的产业结构得到巩固。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农业供给结构显著优化。年全省粮食总产达到.4亿斤,比年增加7.4亿斤,连续6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9%。工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发展动力逐步优化。年1-11月,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增长4.9%、6.6%和4.7%,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5.9和4.0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增长7.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6个百分点。服务业结构加速调整,“互联网+”成为服务业新引擎。年前三季度,现代服务业中的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2.8%、13.0%、22.4%,分别比规模以上服务业高53.5、3.7和13.1个百分点,特别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速比年高44.8个百分点,涨势迅猛,三大行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的整体贡献率达到36.0%。
从需求角度看,三大需求结构更趋合理。近年来,山东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逐步向依靠三大需求协调拉动转变。首先,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年前三季度,山东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1.6∶30.6∶67.8,第三产业投资占比接近7成,引领作用更加突出;年1-11月,“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4.4%,比年提高0.5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4.7%,增速比年高1.2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下降22.1%,占比降至10.8%。其次,消费持续转型升级。年前三季度,山东网上零售额增长15.2%,增速高于总体消费12.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9.3%,对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6%,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重要力量;高科技含量商品需求强劲,可穿戴智能设备、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分别增长37.0%和1.0倍,大幅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后,出口结构明显改善。年1-11月,山东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达到69.4%,分别比年和年提升5.3和0.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为25.9%,分别比年和年降低6.8个和2.3个百分点;贸易主体结构优化,民营企业成为对外贸易主力*,年1-11月出口占比达到63.8%,分别比年和年提高7.0个和3.3个百分点;外贸布局更趋多元,年1月-11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15.4%,增幅高于全省10.0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达到29.1%,比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创新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基础支撑要素有效集聚,改革红利加速释放,民生改善成效卓著
从发展方式看,创新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年1-10月,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15.5%,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9件,比年末进一步提高1.11件。省内重大创新平台加速建设,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成立,中科院海洋大科学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启动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15家,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工业能耗结构明显优化。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3.2%,在此基础上,年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继续下降0.4%,且六大高耗能行业能耗占比不断降低;同时,煤炭清洁利用程度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煤炭消费结构中发电、供热占69.4%,比年提高5.2个百分点,年清洁化利用总体情况进一步好转。清洁能源发电量快速增长。年前三季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省发电装机容量的25%,分别比年和年提高7.3个和4.1个百分点;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54.6%,其中太阳能发电、核电分别增长20.7%和.7%。
从发展要素看,基础支撑要素有效集聚。首先,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年9月末,全省市场主体突破万户,达到.5万户,总量居广东之后,居全国第二位。总量持续增长的同时,市场主体结构也不断优化,个体工商户占比逐渐下降,企业占比逐渐上升,年9月末,企业占全部市场主体的比重达到29.1%,分别比年和年提高1.1个和0.3个百分点。其次,金融支撑不断夯实。年前三季度,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2.3%,比年同期高出4.0个百分点,比全国高1.5个百分点,增加额是年全年的1.3倍;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1.3%,比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增加额是年全年的1.1倍;本外币存款余额增长8.9%,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增加额是年全年的1.5倍。在规模增长的同时,融资结构也更趋多元,社会融资增长对表内融资的依赖下降,年前三季度表内融资占比为64.6%,比年同期下降17.4个百分点。再次,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高铁通车里程从全国第7位跃居第3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全国第8位提升到第5位;济青高铁、青盐铁路建成运营,济青高速、滨莱高速改扩建、青兰高速泰安至东阿段建成通车,省港口集团、机场管理集团组建完成。年前三季度,山东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4%,比年同期高出3.0个百分点。最后,人才支撑不断强化。年以来,新增院士工作站家、住鲁院士73位;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万人。
从发展预期看,改革红利加速释放。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通过多种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低效产能,煤炭、钢铁行业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80%和70%。企业杠杆率稳中趋降,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降至60%以下,处于合理区间。企业降本减负成效明显,年前三季度全省落实新增减税降费亿元以上。第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推进“一次办好”改革,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实现省市县三级“一次办好”事项全覆盖和“”改革目标。年前三季度,山东省级新取消行*权力事项10项,承接下放管理层级行*权力事项9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在全国率先上线运行。“多证合一”改革整合范围扩大到“45证合一”。再次,国企国资改革深入推进。通过多种形式稳步推进省属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首批58户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企业完成试点任务。最后,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初见成效。电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垄断行业价格监管体系更加健全,公共资源交易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推进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亩产效益”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全面铺开。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
从发展效果看,民生改善成效卓著。首先,居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年前三季度,山东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1%和8.8%;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自年起始终高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降至2.2:1。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年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其次,精准脱贫攻坚成效显著。通过聚焦“4个2”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特殊贫困群体、持续推进“千企帮千村”和第一书记扎根帮扶等方式,山东省标以下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全部完成,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年前三季度,全省各级财*安排专项扶贫资金70亿元,个产业扶贫项目已开工个。再次,民生领域投入不断加大。年,山东各级财*用于民生领域的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重达到79%;年1-11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的支出分别增长14.2%和7.5%,增速同比加快4.1个和4.9个百分点。最后,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策,年前三季度,山东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计划的98.6%,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2%,分别比年和年低0.08个和0.03个百分点。
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催化崭新的发展动能,积蓄强劲的发展势能
年,山东应继续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八大发展战略为重点,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激活潜能、催化动能、积蓄势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尽可能缩短新旧动能转换的“阵痛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实效。
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激活经济发展潜能,最重要的是深度挖掘内需潜力。投资方面,着力基础设施补短板,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外电入鲁”输电工程建设;激发企业投资活力,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鼓励民间资本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发挥财**策引导作用,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税支持力度,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投资。消费方面,加快培育新一代消费热点,挖掘医养健康市场空间,因地制宜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文化消费促进行动,加速升级旅游消费,大力推动数字消费;培育农村消费新市场,开展新一轮汽车“下乡”行动,鼓励电商企业布局建设农村电商配送末端网点,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引导境外消费回流,支持具备条件的国际空港、海港增设免税店,引进具备进境免税品经营资质的企业落户山东,加大跨境电商培育和集聚力度,扩大消费者直购规模。
催化崭新的发展动能。实施“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倍增计划,支持企业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柔性制造等现代技术,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实施“卡脖子”关键共性技术攻关行动,主动对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优势骨干企业聚焦“十强”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围绕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工程,加强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丰富民营企业融资手段,推进实施民营企业信用融资计划,探索建立重点民营企业风险补偿制度;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要素成本和税费负担,支持民营企业平等进入土地市场。
积蓄强劲的发展势能。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改革,能够有效形成*策红利和制度红利,进而为持续发展积蓄后劲。重大战略实施方面,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继续推进“十百千”示范创建工程和美丽村居“四一三”行动,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扎实开展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加快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重点领域改革方面,进一步推动*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筛选推出一批优质国有企业引进民营资本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全面落实减税清费*策,加快建设地方税体系;深化地方金融改革,推动城商行高标准引进优质战略投资者,规范发展融资担保、互联网金融、股权融资、要素交易等新业态。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山东经济蓝皮书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