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与德美之异同
OFweek工控讯 :作为未来10年引领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对此,管理层表示,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将是保证我国强大经济的支柱和基础,因此发展制造业的决心不能有丝毫动摇。 然而,近日有一种声音与《中国制造2025》一起飘荡开来。络上、微信朋友圈里近期常看到这样的标题 德国都工业4.0了,中国才开始中国制造2025 、 美国都工业互联+时代了,中国还在谈中国制造 ,等等。这些言论且不说对错,感觉有必要为大家厘清一些基本的概念。 德国工业4.0 我们先来看看何谓德国的工业4.0。工业4.0在德国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府2011年11月公布的《高技术战略2020》中的一项战略,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保持德国的国际竞争力。2013年4月,德国机械及制造商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与新媒体协会、德国电子电气制造商协会合作设立了 工业4.0平台 ,并向德国*府提交了平台工作组的最终报告 《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 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该报告提出,德国向工业4.0转变需要采取双重策略,即德国要成为智能制造技术的主要供应商和CPS(信息物理系统)技术及产品的领先市场。 德国工业4.0其本质是基于 信息物理系统 实现 智能工厂 。按照设想,工业4.0连接的是生产设备,即生产的 一体化 。工业4.0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CPS络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连通、相互识别和有效交流,从而构建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智能制造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生产由集中向分散转变,规模效应不再是工业生产的关键因素;产品由趋同向个性转变,未来产品都将完全按照个人意愿进行生产,极端情况下将成为自动化、个性化的单件制造;用户由部分参与向全程参与转变,用户不仅出现在生产流程的两端,而且广泛、实时参与生产和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美国工业互联+ 而在美国,德国的工业4.0概念更多地被 工业互联 概念所取代。尽管称呼不同,但这两个概念的基本理念一致,就是将虚拟络与实体连接,形成更具有效率的生产系统。从*策层面来讲,美国*府在金融危机后将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以新的革命性的生产方式重塑制造业。从行业层面上看,工业互联联盟的组建,宣告了企业界进*工业4.0时代的号角吹响。 近年来,美国一直在用*府战略推动创新,为应对新科技产业革命,争夺国际产业竞争话语权,美国将重振制造业作为近年最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金融危机后,美国*府又出台了一系列法案,着力兴建制造业创新研究中心,希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推动美国经济再次走上可持续增长之路。如2012年3月,奥巴马首次提出建设 国家制造业创新络 ;2013年1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高端制造业国家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制造业创新络初步设计》,要投资10亿美元组建美国制造业创新络,集中力量推动数字化制造、新能源以及新材料应用等先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先进制造业能力的创新集群。 据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美国研发投资量位于世界首位,其中四分之三投向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势明显。分析人士认为,在*府和私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很有可能出现以无线络技术全覆盖、云计算大量运用和智能制造大规模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 中国制造2025 回过头再看《中国制造2025》,不难发现其实际上是中国版的 工业4.0 规划。其战略目标是立足我国国情,立足现实,力争通过 三步走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