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未来第三产业比重还会提高,这些城市的制造业还会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部分城市公布的年经济数据发现,上海、深圳、宁波等地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比重比上一年提高,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反而下降。
也有多个城市因为工业增长加快等因素,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加快,比如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宁波。
其中武汉年经济增速为8%,为年以来首次超过全省平均增幅,也是年以来首次同比回升。南京年经济增速为8.1%,增幅较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也是自年以来增速首次回升。
一般而言,随着城市人均GDP不断提升,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后,服务业比重上升快,工业比重下降,为什么这些城市反而工业增速逆势加快了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环所研究员王业强指出,一些城市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发展稳定,加上年工业品价格上升,带动了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
一二线城市因为产业结构升级,未来第三产业比重还会提高,这些城市的制造业还会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原因是一二线城市的工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都比较高,但是对于服务业而言,仍会有快速发展进而集聚的趋势。”他说。
多个城市第二产业增速逆袭
数据显示,年上海、南京、成都、武汉、宁波等城市经济增长明显。
这些城市年经济增速分别为6.9%、8.1%、8.1%、8%、7.8%,分别比上一年加快了0.1、0.1、0.4、0.2、0.7个百分点。其中上海、南京、武汉的年经济增速,是年以来首次同比回升。
其中南京的服务业增长加快。年服务业增速为10.3%,比上一年加快了0.1个百分点。但是第二产业增速为5.1%,比上一年放慢了0.2个百分点。
成都、上海、宁波、武汉则与南京相反,其年经济增长加快,主要是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加快所带动,其服务业增速比上一年有所放慢。
比如上海年第二产业增速为5.8%,大幅高于上一年的1.2%,但是服务业增速为7.5%,比上一年放慢了2个百分点。成都、武汉、宁波年第二产业增速分别为7.5%、7.1%、7.9%,分别比上一年的6.7%、5.7%、6.5%加快,这些地区服务业增速也有所放慢。
工业占第二产业最大比重,上述城市工业增长加快明显。比如年成都、武汉、上海、宁波的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分别为9%、7.7%、6.8%、9.6%,分别比上一年加快了1.6、2.2、5.7、2.3个百分点。
深圳也呈现了工业加快的情况,年深圳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9.3%,比上一年加快了2.3个百分点。
对此,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指出,武汉年经济增长加快,主要靠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拉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城市工业增长在年加快,有传统产业,也有新兴产业。武汉年工业增长加快,主要是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的贡献。
成都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长加快,涉及的主要产业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26.8%、16.8%、36.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0.8%。
宁波年房间空气调节器、民用钢质船舶和气动元件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57.4%、44.1%和39.9%。
秦尊文指出,大型城市还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另一个创新型城市深圳相比,武汉科研人员存量多于深圳,但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强于武汉,原因就在于深圳的人才是面向市场的。“创新主体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转向企业,是武汉未来建立高水平科技创新城市的主要道路。”他说。
大城市服务业比重仍会上升
根据记者了解,年深圳、宁波、上海等城市的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其中深圳年服务业比重为58.62%,比上一年的60.5%要低;第二产业比重达到了41.3%,比上一年的39.5%有所提高。
宁波年服务业比重为45%,比上一年低1.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51.8%,比上一年的49.6%有所提高。
上海年服务业比重为69%,比上一年的70.49%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为30.7%,高于年的29%。
不过,这种服务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的情况难以长期持续。超大、特大城市的高房价使得商务成本上升快,从而挤出一般的工业制造业,而目前一些工业增长加快的城市,高新技术贡献并不是很大。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指出,城市经济发展向中高收入阶段迈进,服务业的比重就会越大,制造业的比重就会越小。
他认为,制造业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肯定是不如服务业的,会向三四线城市转移,这也是全世界共同的规律。大城市的核心区,肯定只适合于高端服务业。制造业向周边城市转移,这个趋势还会不断地发展下去,这些被转移到中小城市的制造业和大城市的服务业之间会有一个相关关系,可能是一个产业链上两个不同的环节。
“比如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把制造部门转移到了浙江安徽等地,总部研发部门还在上海,城市之间有不同的分工关系。城市不能代表一个完整的经济体,每个城市有其产业分工,各种产业比重不一样。”他说。
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很多产业会继续从大城市中迁走,后续发展关键是能否寻找到新的机遇。
他举例指出,武汉的传统产业转移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完成,例如纺织产业、传统化工业已经全部迁出武汉。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也正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如在洪湖发展汽车配套制造产业,在十堰建立生物医药工业园。
对于武汉的汽车产业来说,继续生产传统家用汽车,利用区位优势占领中西部市场,在短期内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要保持可持续性,关键在于转型,年国家工信部将武汉列为智慧交通示范城市,预计到年智能网联汽车会得到空前发展,这是武汉汽车产业的发展新空间。”秦尊文说。
21世纪经济报道定*,何葳,朱雨璇北京报道
(编辑:王峰,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dingjun
21ji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