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上海公报50周年图解中美两国的8个数
TUhjnbcbe - 2023/9/28 17:17:00
                            

本文为湃客“有数”栏目独家稿件。

今天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随着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及中美《联合公报》发表,两国关系迈向正常化。

从首次“破冰”,到各自及共同发展。半个世纪,双方合作不断深化,其关系维系也数次面临挑战。

以视觉为引,回望中美两国的各自发展及交往历史,都藏着哪些数据事实?

中美经济

①经济规模五十年:中国GDP总量迎头赶上

美国经济规模处于优势地位。但近五十年,中国经济上演了迎头赶上的惊人故事。

年,“上海公报”发表之时,中国同年GDP仅有亿元(美元现价),不足美国GDP总额的10%,也仅占当时全球总量的约2.99%,实力羸弱。

九十年代,伴随全面的改革开放举措,中国GDP总量明显增长,并在新世纪后实现跨越式发展。最终,蜕变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

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全球语境下,年,中国GDP依然同比增长2.3%,稳住了经济正增长的趋势。同年,中国GDP总量已接近15万亿美元,突破百万亿人民币。与美国的全球经济总量贡献差距,仅有约7%。

经济增长,背后还显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年,中国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4%,位列产业第一。以科技、金融驱动的第三产业对中国GDP贡献度的稳步提升,是当下中国保持经济活力与韧性的重要来源。

②世界强企业数量,中国超越美国

经济规模壮大,大中小型企业的竞相发展,功不可没。年,《财富》杂志设立世界强企业排行的初始阶段,含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企业数据在内,中企入榜数量仅有4家。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年入榜的中企也仅为12家。

年后,数量增长提速,先后超过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并在年以家的数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规模庞大的公司数量增长,与中国整体经济规模的壮大呼应。世界强中企的下一个阶段,是留意将盈利能力在平均水平之上与美企对标,而这在当前与后者存在差距。

例如,观察者网的统计发现,年入榜的家中企其平均利润不足36亿美元,仅为美企的约一半。其中,利润贡献最大的为中国的银行企业,而非其他实业。

正如《财富》杂志的注解,企业规模大是竞争力强的一个因素,但是“庞大”不等于“强大”。中国企业,还有新挑战。

③中美劳动参与率均在下降

将经济与企业数据下沉至劳动参与者。易注意到,近三十年,中美劳动参与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劳动参与率,是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

九十年代的劳动参与率高峰,男性大规模涌入劳动力市场,女性也在缓慢且稳定地进入。而后,随着生育数量增长下降、更多人口进入退休年龄,老龄化的社会之下,中美两国的劳动参与率相应下降。根据年的数据,中国的比例高于美国约8个百分点。

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参与率会高于西方世界,这也是早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动力,同时也让中国承担着较大的劳动供给压力。需要思考的是,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当非劳动人口的比例上升,如何考虑社会保障的问题,同时给予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

中美贸易往来

④中对美长期存在贸易顺差

经济交流之下,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长期存在贸易顺差。即,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大于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年,中国进入世贸组织之后,顺差值进一步拉大。

根据中方数据,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约为第亿美元,同比增加7.1%。在年一季度,中国对美贸易顺差达到亿美元,比年同期增长了78.1%。

贸易结构方面,中国生产、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美国正好相反。美国的出品商品结构,以工业制成品尤其是知识密集型和高附加价值产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原材料、轻工业产品为主。

过去的数十年中,中美贸易往来虽然制造了贸易差额,但的确为两方带去收益。高品质的中美商品出口于彼此,可满足多样的生产消费需求。

但长期的差额情况,不被认为利于两国长线利益,由此滋生贸易摩擦。中方考虑汇率风险,即外汇保值增值的压力。而美国则声称贸易逆差会让其依赖外债和外国投资。

亲密的贸易关系,正在经受挑战。年后,美国以此为由发起的中美贸易战开始。

⑤机电产品在中美贸易中居重要地位

存在突出的摩擦,但中美货物贸易仍需要进行。具体到贸易品类,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报告,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与纺织品及原料是年我国对美出口品类前三位品类。

对照美国出口中国的数据可发现,机电产品在中美双边贸易中占重要比重,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而具体在机电产品的供应链条中,中美的工业分工存在差异。

美国在高端产品、智能化产品的制造中,具有领先的研发能力及相应的议价话语权,具有绝对优势,主导行业标准和关键零部件出口。而中国的机电产品,则更多占据价值链条中的加工装配环节。中国机电产品的下一个目标是,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以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

中美文化交流

⑥每年30余万中国学生赴美留学

经济及贸易往来近五十年兴盛,中美间的文化交流也从未间断。

追溯至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组织幼童首批30人赴美留学。直到年,清*府遴选的合计名官派赴美学生,为美国带去了第一批来自中国的留学者之声。

直到当下,中国人赴美留学的热情不减。中国学生,也是美国接收海外学生的最大群体。-学年,在美国打压中国理科学生的赴美签证资格的背景下,依然录得超过37万中国学生访美。

新冠肺炎疫情与中美关系变化对此影响有限。-学年,有31万余名中国学生顺利留学美国,比例下滑并不明显。一票难求的疫情赴美航班,可进一步印证这个事实。

与此同时,反观美国赴中留学人数,每年保持在1万以上。根据教育部数据,年,有超过49万留学生来华,印证美国学生并非中国接收来华留学生的主要群体。疫情过后,更是断崖式下滑。从侧面反映,近年来中美关系经受的显著挑战。

⑦中英语言,两国互学热

中美文化交流,语言是另一个印证。美国大学生注册中文课程的数量,在近十五年的统计中都突破5万人。全体美国人学习中文的数据难寻,但根据CGTN援引美国中美强基金会的数据,学习中文的K-12(学前至高中教育)美国学生人数预计有40万人。

文化交往、经济强盛,美国人对学习中文逐渐抱有兴趣和热情。美国金融大亨罗杰斯的两个女儿能说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可视为代表。

不过,相比中国义务教育及高中、大学对英语教育的全面推行,美国人学习中文的人数及比例有限。

根据教育部数据,截至年,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已超过万。将美国的数据与其对比,其他国家似乎更了解学习中文或者掌握其他一门外语,在当下的全球化社会中的必要性。

⑧中美旅游往来,疫情下重挫

对于更广泛年龄段的中国人,体验中美文化交流的途径是旅游访问,而非仅仅只有留学。而中国人前往美国旅游,其实在近十五年才兴起。年6月后,中国人可通过团队形式赴美旅游。此前,通过商务考察、自由行等方式前往美国游览的途径存在,但相对不便,且签证通过率不高。

伴随着更开放的中美旅游市场,赴美游客人数快速上升。从年的27万人,到年的万人,增长超过10倍。迅速壮大的市场,有*策的支持,也有中美之间不断增加的航班支持、中国人的总体收入与教育水平、中文接待服务的改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含美国作为目的地,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意愿走出国门,领略世界美景。同比之下,美国人对中国访问也一直兴趣盎然,从年起,历年游客人数都在百万人次以上,并在近年保持在两百万左右。

当然,疫情时代,中美旅游人次重挫。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难以回归到疫情前水平。对于美国而言,想要重新获得中国游客可能会更难——疫情下的国家声誉变迁,与持续而来的中美贸易战,可能会让更多中国人对组团旅游体验“美国梦”的兴趣,明显下滑。

“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公报精神存续,它见证了中国在半个世纪里的崛起。两个大国尽力消除偏见、正视彼此。分歧尚存,但大道至简,人们依然期待合作共赢会成为这段关系的主旋律。

时任美国国务卿赖斯,在年访问中国时陈述:“我们有分歧,但是这些分歧并没有模糊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美国与中国就是必须合作共事,如果我们要解决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许多挑战的话。”

参考资料: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中美机电产品外贸发展现状分析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公报50周年图解中美两国的8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