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周
自疫情出现以来,我国秉承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态度。为更需要防疫物资、生活用品的地方积极调配。各大企业也都积极响应,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能利用起来生产防疫物资的也及时调整生产线。物资短缺问题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并且成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将损失降到可控范围。
反观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疫情发生后,无论是口罩还是呼吸机等抗疫物资,还是日常生活用品,都面临严重危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出现供应链断裂情况。其背后主要是因为美国无法大量制造这些物资和设备。基于此,有关“美国制造已经衰落”的话题在全球引发热议,学术界及网上流传还有一种说法:即美国制造业“空心化”。
此外,就连美国官方也多次提出“制造业回归”的说法,为的就是让制造业再次回到美国本,希望以此带动更多的就业和拉动经济增长,那么是否意味着美国制造业真的已经“空心化”了?
据数据显示,虽然年美国受疫情影响严重,但GDP总量依旧高达20.8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经济的24.6%。到了年前三季度,在各种激励措施推动下,美国经济得到复苏,GDP不断被调高。
最初公布的数值为亿美元,后又被修正为亿美元。12月22日,最新的调整数值为亿美元,实际增长5.7%。预计美国年GDP将突破22万亿美元,依旧稳居世界第一。
既然美国制造业“空心化”了,为什么美国GDP依然是世界第一?造成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假象的原因是什么?
从制造业规模来看,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为13.5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制造业增加值为3.85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8.5%,排名世界第一;而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34万亿美元,也高居世界第二的位置,随后才是日本、德国、韩国等国家。
由此可见,美国制造业力压除了中国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所以美国制造业规模仍然是很庞大的,可见美国制造业并没有“空心化”,依旧在美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当然,美国也确实经历了去工业化过程,但并非制造业的全面退场,而只是对中低端产业的主动转移。当于进行了产业升级。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如此,美国在早期工业化发展中,工业增加值也曾是世界第一,但是随着各方面成本的上升,很多中低端产业都转移到了其它市场。
事实上,美国本土留下的都是高端制造业,并且美国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如国防工业、生物制药、精密化工、半导体和信息技术等。其中,波音公司的民用飞机,市场占有率就依然稳居全球第一。高通的手机芯片技术,中国各手机品牌也都需要它,包括小米、OPPO、vivo全部都是。
当然,剩下的这些高端制造业的贡献肯定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的GDP。而美国经济则通过第三产业来做支撑。根据统计,年美国第三产业增加值高达16.5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79.3%,可以说美国几乎80%的GDP增长都来自于第三产业。其中包括,金融业、房地产、法律诉讼、娱乐电影、文化创新等等。
尤其是金融行业和房地产业,为美国的贡献是很大的。和中国不同,美国房地产行业在统计GDP时,会有一个“虚拟租金”的收入,无论是自住房,还是租的房子,都需要统计租金收入,计入GDP,其实这也在无形中拉高了美国房地产行业在GDP中的占比。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说美国GDP带有水分的原因。
并且美国这样的产业形势确实并非完美无缺。由于转移了大量的中低端产业,而这些产业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这也导致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居高不下。根据,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ISM制造业指数为58.7,创下年1月以来新低,不及预期的60。当然,这也与疫情反复有关,但也反映出了美国制造业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要知道的是,这也是很多国家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须经历的过程。而我国目前也逐渐开始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比如一些低端的制造业我国也已经开始逐渐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全力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在5G通信、新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
不过,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即便我国已向高端领域逐步迈进,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依旧存在明显的差距。虽然,我国和美国在制造业领域难免竞争,但在制造业领域都还有不足的地方,因此仍然具备广阔的合作空间,毕竟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当然,我们也期待着我国能够成功超越美国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