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集装箱物流具有标准化程度高的特征,集装箱的规格标准全球通用,以20英尺和40英尺规格的集装箱为主。集装箱物流信息技术主要包括RFID技术、GPS技术、EDI技术、物联网技术、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技术等。
集装箱物流行业涉及的信息技术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年)》
二、进入壁垒
目前,我国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存在网络布局、运营体系、资金、规模效应及人力资源的壁垒。
1、网络布局壁垒
随着物联网、5G、电子商务等新技术不断发展与成熟,物流网络是经营集装箱物流的基础条件,网络的规模决定了企业开展业务的地域范围和服务水平,广阔的网络布局保障了客源、货源的丰富稳定。搭建覆盖广泛、布局合理的集装箱物流网络所耗费的资金、时间等成本较高。同时,由于行业的规模效应包括网点、供应商(集装箱码头、集装箱卡车服务供应商)、资源(船舶运力、集装箱、信息平台、客户开发)、航线布局、物流人员,企业需要维持足够的货运量以支撑网络运行并达到盈亏平衡。因此,网络布局是进入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的壁垒之一。
2、运营体系壁垒
集装箱物流服务涉及多种运输方式综合运用,所以完善的运营体系有助于提升运营效率。对于新进入的企业而言,需要对货源、箱源做出合理安排与调配,并与客户、港口、联运机构、金融结算等诸多机构的数据对接和处理,均需要通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在运营能力、船舶配载、货源箱源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壁垒。
3、资金壁垒
集装箱物流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对集装箱等固定资产端投入较大,投入运输工具、租赁集装箱、物流网络建设、内陆腹地开发、整合全国范围内的集装箱卡车、驳船、铁路等物流资源都需要一定的资金规模。
除了与运输相关的投资以外,随着集装箱物流服务产业不断升级,为搭建更加完善的“公、铁、水”一体化物流平台,增强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服务能力,还需在港口集装箱码头、堆场设施、铁路场站、内陆集疏运系统、物流中心、多式联运中心、特种集装箱服务和信息化建设方面持续投入巨额资金,对新进入者提出了较高的资金实力要求。
4、规模效应壁垒
业务规模较大的集装箱物流企业具有较高的议价能力、靠泊港效率等,同时通过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有效控制单位服务成本并降低运营成本,保持较低的空载率,提高盈利水平和企业竞争力。集装箱物流企业的业务规模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通过良好的口碑和企业品牌逐步形成。因此,对参与者形成了一定壁垒。
5、人力资源壁垒
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人才较为稀缺,对市场的研究、对航线的理解、对业务的管理等多个方面对从业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具备集装箱物流行业特有的运营规划、信息技术、工业工程、市场营销等方面专业素养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仍较为稀缺,从而构成进入壁垒。
三、市场风险
1、内河主要靠泊港口集装箱装卸码头资源有限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部分内河港口集装箱码头是由件杂货码头改造而成,有些则是使用多用途码头装卸,并且码头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计算机网络建设滞后。随着内贸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货源结构的不断优化,集装箱船舶越来越呈现出大型化、专业化的趋势。
根据观研报告网发布的《中国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年)》显示,年,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个,比上年末减少个,其中沿海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个、减少42个,内河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个、减少个;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个,比上年末增加67个。从分布结构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个、增加69个,内河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个、减少2个。若基础设施未能得到提升、管理方式未得到改进,将会成为制约现代化规模运输发展的制约因素。
年全国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年)》
年全国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构成(按主要用途分)
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中国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年)》
2、集装箱物流服务业务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证照不统一、信息不共享已成为制约着集装箱物流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集装箱码头、船公司、货运代理等的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各船公司使用的运输单证及业务流程尚没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因此,港口之间以及港口与船公司、货运代理之间很难形成标准的、统一的操作规范,造成了效率低下和责任难以划分,制约了集装箱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
3、专业人才稀缺
集装箱物流服务行业作为复合型行业,涉及仓储、转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航运等领域,更需要综合掌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营销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等相关知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我国物流行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将面临因为专业人才匮乏导致的产业发展受阻困境。
四、风险应对策略
对于内河主要靠泊港口集装箱装卸码头资源有限,可以采用多式联运的推广将延伸集装箱物流辐射区域。而且,近几年国家开展多式联运、集装箱铁水联运、江海中转等多式联运方式成为导向。例如,《综合运输服务“十三五”发展规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年)》《“十三五”长江经济带港口多式联运建设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部等十八个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开
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策均提出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是物流大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调整优化运输结构,显著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同时,由于集装箱是最适合推广多式联运的方式之一,多式联运实际操作的逐步普及将有利于使集装箱物流辐射区域不断扩大并逐步深入中西部经济腹地等潜在市场。
而对于集装箱物流服务业务操作规范不统一,则国家和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策规范及标准,并且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应用及管理。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与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给予优厚的薪酬与明确的晋升机制,来吸引人才。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区间的分工和协作得到加强,高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和大量制成品运量迅速增长,适箱货源潜力巨大,集装箱化运输比例不断提高,企业应该注重发展机电产品和大量制成品等集装箱的生产,把握市场先机。(W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