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最新控规出炉海南文昌又一滨海休闲旅游目的
TUhjnbcbe - 2023/10/20 16:42:00
来源:凤凰网房产海南站4月15日,从文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文昌市昌洒镇总体规划(-)》日前正式出炉,现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年4月15日至年5月14日,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根据规划,昌洒镇镇域规划范围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规划镇区总用地面为.7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6.92公顷,乡村建设用地面积为21.95公顷。镇区近期(年)规划人口规模为人,远期(年)人口规模为人。发展目标定位为文昌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文昌市中部区重要的农产品种植和农副产品集散物流基地。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将产业确定为“四区、多点”的布局结构。“四区”:指商业服务业及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区、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热带农业产业区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区;“多点”:多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共享农庄。《文昌市昌洒镇总体规划(-)》方案简介一、规划范围昌洒镇镇域规划范围为其辖区范围,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镇区规划范围为“多规合一”开发边界,总面积为.77公顷。二、发展目标定位文昌市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滨海休闲旅游目的地,文昌市中部区重要的农产品种植和农副产品集散物流基地。三、规划期限近期:-年,远期:-年。四、产业发展规划1、产业发展策略(1)第一产业发展策略: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应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运作规律,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突出资源禀赋区域特色,合理确定昌洒镇种植养殖业的布局,加快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业发展;健全涵盖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专业化服务网络,加快构建高效实用的农业产业产销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产销一体化发展。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利用昌洒镇农业农村的特色资源,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共享农庄、民宿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引导支持其发展成为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围绕农业农村新业态发展和新业态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和社会治理工作,深入挖掘昌洒镇特有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加快一、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昌洒镇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2)第三产业发展策略: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以月亮湾起步区和宋庆龄故居的旅游产业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昌洒镇的龙头产业,继续挖掘昌洒镇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加快景区景点旅游产品及休闲空间的打造,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品位,加快完善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配套,与龙楼镇、东郊镇、文城镇等文昌市滨海城镇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滨海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以旅游业为经济增长点,带动昌洒镇商贸、餐饮、购物、娱乐、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提高昌洒镇的经济和城镇化水平。2、产业空间布局依据昌洒镇的区位、交通、资源及景区特点,考虑到未来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将产业确定为“四区、多点”的布局结构。“四区”:指商业服务业及农副产品物流产业区、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热带农业产业区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区;“多点”:多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共享农庄。五、镇域土地利用规划(一)规划内容规划按照《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进行土地资源开发边界进行管控,昌洒镇用地由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部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6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21公顷,乡村建设用地.07公顷,旅游度假用地.13公顷,其他设施用地5.54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9.02公顷,公路用地.4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9.39公顷。规划要求:1、提高农用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集约利用。2、拓宽耕地后备资源来源,开垦出的耕地用于占补平衡。3、开展农业生产结构布局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建设高标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生产基地。4、优化建设用地布局,在多规合一的基础上进行少量调整。5、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二)三区划定规划区域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三种。(1)禁止建设区包括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和重大基础设施的预留地。包括生态红线区、二级林地、水库、河流划定的管理和保护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市*通道控制带等区域。禁止建设用地面积为:.17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31.99%。禁建区控制导则:严禁各类开发建设(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仅允许少量必要设施和相关设施的建设。不同区域应相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清退不符合。(2)限制建设区包括一般耕地、三四级林地、园地、防护绿化(高压走廊防护绿化、地质断裂带防护绿化、道路防护绿地),大型开敞空间廊道(河流水库、基本农田与其他地区的缓冲地带),滨河及滨湖开敞空间控制区域等。限建区控制导则:限制区是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的生态敏感区,根据资源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限制区内允许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在林地和园地扩大植树造林等维护生态环的活动,控制进行村镇建设、建设工业企业等非农活动,严格限制与区域发展总目标不一致的粗放式建设行为。必须开发建设的项目需通过特定审批程序,对其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进行严格控制。(3)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以昌洒镇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确定的开发建设用地为基础。主要包括:城镇区、宋庆龄历史文化园区、月亮湾旅游区等旅游地产开发用地、村庄居民点、各类基础设施用地。适宜建设区控制导则:适建区位城镇发展有限选址的地区,必须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执行力度。鼓励建设项目向镇区集中,引导村民向镇区集中居住生活,其建设项目必须按规划要求进行建设。本区域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应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开展建设活动。六、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能够影响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可避免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引导城乡的健康发展。本次昌洒镇镇域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规划设置行*管理设施、教育机构设施、医疗卫生设施、文体设施和商业服务设施等。七、镇域五网基础设施规划本次规划依据《文昌市总体规划(空间类-)》中“五网”基础设施规划,结合昌洒镇发展的实际需求,对昌洒镇基础设施进行了梳理。八、主要规划图纸1.区位图2.镇域土地利用规划3.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4.镇域基础设施规划5.镇域综合交通规划《文昌市昌洒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简介一、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镇区建设规划范围,东至吉东村,南至昌兴村,年总用地面积为.77公顷。二、城镇性质昌洒镇全镇生活、*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农产品集散为特色的小城镇;海南东部地区农产品集散地。三、发展规模1、用地规模规划镇区总用地面为.77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为56.92公顷,乡村建设用地面积为21.95公顷。2、人口规模至规划近期(年)镇区总人口为人,至规划远期(年)镇区总人口为人。四、用地布局根据总体规划思路,昌洒镇区的用地布局可归纳为“一心、一园、两轴、四区”的规划结构。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位于规划区中部,由文化活动中心、医院、集贸市场、酒店等多功能组合的综合服务中心。一园:中心公园。位于综合服务中心的东部,是昌洒镇镇区人民主要的娱乐活动中心。两轴:交通联系轴、主要景观轴。四区:北部综合服务区、老城居住区、新城居住区、美丽乡村示范区。五、主要图纸1.区域位置分析图2.土地利用现状图3.功能结构规划图4.土地利用规划图5.居住用地规划图6.公共服务设施与市*公用设施规划图7.道路交通规划图8.绿地景观系统规划09.给水工程规划图10.污水工程规划图11.雨水工程规划图12.电力工程规划图13.通信工程规划图14.燃气工程规划图15.管线综合规划图16.环卫设施规划图17.综合防灾规划图18.城市意向总平面图19.本地传统居住风貌设计引导图20.美丽乡村居住风貌设计引导图21.城镇公共服务风貌设计引导图22.重要街道景观设计引导图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新控规出炉海南文昌又一滨海休闲旅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