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帮助包括旅游在内的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十四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策》的通知(发改财金号),提出新一轮纾困扶持*策措施。在旅游业面临市场收缩和艰难复苏的今天,本轮*策让市场主体和广大业者看到了*府助企纾困的坚强决心,也为消费增长和产业创新注入了坚定信心。
一、旅游业面临着历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和最漫长的复苏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旅游业先后经历了*治风波、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经济危机多重考验,但是从来没有像新冠疫情这样长时间的全面停滞,也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经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六四”风波的影响局限于入境旅游市场,而且很快就恢复了。九十年代的市场疲软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了刚刚起步的国内旅游市场,但是市场主体数量和从业人员的规模相对有限,年国庆节假期首次实施七天假期的“*金周”制度,有效激发了大众旅游的消费热情。年的“非典”、年汶川大地震对旅游业的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有限。历时三年的新冠疫情则全面影响了入境、出境和国内三大旅游市场,旅行社、在线旅行商、酒店、民宿、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旅游车船等所有业态,以及包括70万导游在内的万直接从业人员。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全国家旅行社营业收入只有.69亿元,营业利润-69.15亿元,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39.0%。
我们来看最新的一组数据,年春节,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0%,按可比口径恢复到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8亿元,同比减少3.9%,仅恢复到年同期的56.3%;省内游客占比78.3%,其中地市级行*区域的游客占比73.9%,游客平均出游距离.8公里,较去年同期减少1.5%。这意味着出游人次减少的同时,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也在下降,旅游消费进一步收缩。对于高度依赖城乡居民空间位移和异地消费、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的旅游业而言,市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面对入出境旅游全面停滞、国内跨省旅游因疫情防控不得不局部“熔断”,主要靠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市场支撑的旅游业,暂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免交协会会员费用和相关的财税*策很难让企业有切实的获得感。最令人担忧的是,旅游消费意愿仍在持续下降,旅游市场主体信心则在逐渐流失。一旦业者因为看不到希望而选择躺平,甚至连声音都消失了,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旅游业历史上最黑的黑暗。旅游业的困难,*府看到了,业者的声音,*府也听到了。
二、*策彰显了*府助企纾困和扶持发展的坚强决心
年春节过后,产业复苏和企业纾困一直都是旅游系统的工作重点。中央*府*策目标是普惠的,而非特殊的;*策传导则是市场的,而非行*的。效果上看,对行业有感的还是市场*策,3月14日恢复了省内游,7月14日恢复了跨省游,旅游业开始筑底回升。年劳动节假期,全国国内出游人次比年同期已经有了小幅的正增长。从暑期开始,受局部地点多点散发疫情的影响,特别是南京禄口机场、内蒙古额济纳旗、湖南张家界等地涉旅疫情的影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对跨省游采取了有条件“熔断机制”,旅游业复苏进程受阻,旅行社、线上旅行商、旅游景区和度假区、酒店和民宿等旅游企业自然减员和收入下降明显。
针对上述困难,本轮纾困*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分类实施,针对旅游业打出“10+7+N”的*策组合拳。10是针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服务业出台十条共同适用的纾困扶持措施,7是针对旅游业七条纾困扶持措施,N是回应业界呼声的精准实施疫情防控“四个精准”“三个不得”,力求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加上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陆续出台的专项支持举措,可以预期旅游业将进入疫情以来层级最高、力度最大、效果最为明显的*策周期,有力促进旅游市场复苏进程。
从旅游业纾困扶持措施来看,既有继续实施旅行社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的延续性*策(第24条),也有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缓缴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第25条)、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将符合条件的工会活动、会展活动从方案制订到组织协调交由旅行社承接,合理确定预定款比例的创新*策(第28条),还对*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不得限制星级饭店和民营企业参与采购的明确要求(第27条)。本轮*策还就加强银旅合作、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专项支持,鼓励旅游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旅游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为各部门、各地贯彻*策预留了创新空间(第26、29、30条)。
除了有针对性的七条*策,各类旅游市场主体更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