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让“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为现实,各地抢抓冬奥机遇布局冰雪产业,赋能冰雪经济。我国地域条件差异明显,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冰雪经济?怎样充分发挥乡村的优势、补齐短板?发展乡村冰雪经济,对构建双循环格局会有怎样的影响?未来前景又如何?本期对话邀请到乔榛、李海、马天平三位业内专家,就发展乡村冰雪经济的现实条件、焦点难点、实现路径、未来前景等进行深入探讨和解析。
对话嘉宾
innoparticularorder
乔榛
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海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天平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主持人: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李竟涵赵新宁
01
冬奥会对我国冰雪产业最大的影响就是将冰雪消费推动到大众消费层面
Q
主持人:与欧美冰雪运动强国相比,我国的冰雪运动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当前,我国冰雪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乔榛:冰雪产业是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函数,是伴随冰雪运动兴旺发展起来的产业。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冰雪运动也处于自发状态。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直接带动了冰雪运动兴旺,也推动了冰雪产业发展。自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直到年底,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5亿人,整个冰雪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亿元,较年增长50.56%。马天平:我国冰雪产业相比欧美,呈现出“高起点、高增速、高潜力”的特点。我相信这一态势将继续保持。冰雪文化旅游、冰雪休闲、冰雪娱乐作为一种寒地冰雪经济,是一种特色的新型的生态旅游、时尚休闲方式,全社会很多人都有兴趣试一试,体验正在铺开中。我国相关的冰雪配套保障设施将进一步完善,如住宿、餐饮、医疗、安保、交通等将跟随升级,到那时,人们对冰雪产业的体验将进一步旺盛,冰雪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完善也将进一步刺激消费。
Q
主持人:近几年,冰雪经济开始加快发展。此次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更是让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让冷冰雪变成了热经济。您认为,此次冬奥会对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历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李海: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前,大家对冰雪运动的认识处于模糊阶段;第二阶段是北京冬奥会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呈现总体上升的态势,以冰雪为主题的旅游小镇、冰雪制造企业和冰雪旅游园区纷纷开业,人们消费热情高涨;第三阶段是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冰雪运动复苏阶段,年底,在全国上下的齐心努力下,我国冰雪产业开始逐渐复苏,冰雪运动人次上涨至万人次。从这三个阶段来看,冬奥会对我国冰雪产业最大的影响就是将冰雪消费推动到大众消费的层面,尤其是在第三个阶段,北京冬奥会为后续的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加速了我国在冰雪高新技术等装备制造领域的换挡升级。
乔榛:“冬奥会效应”将更大程度地激发全国人民的冰雪热情,从而产生巨大的冰雪运动需求,为冰雪产业聚集巨大的发展潜能。这种国际大赛效应在许多国家有过成功的经历,基于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其效应会更大。冬奥会自成功申办到举办,积累起来的冰雪基础设施建设和冰雪运营经验,为今后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提供了重要基础,为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开创了一个良好开端。同时,冬奥会加强了我国冰雪运动与世界冰雪运动的交流,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我国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优势和不足,也使我们更有效地发掘我国发展冰雪产业的潜力。02
高质量冰雪产业的根本要求与战略立足点是建立完善的冰雪产业内需体系
Q
主持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带来各地冰雪旅游人次激增,以及南北互联、四季持续的国内大循环格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发展乡村冰雪经济,对构建双循环格局会有怎样的影响?
李海:“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实际作用远远大于三亿人,因为冰雪运动的辐射效应是远远大于仅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的。一个小朋友参与冰雪运动的背后是整个家庭的旅游流动。内循环主要是冰雪制造产业、冰雪培训、冰雪服务业等各方面业态的内循环,比如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红利的助力,国家的宏观调控*策引导市场风向,“互联网+”模式激发发展潜能。冰雪产业的内循环会上升到一种文化氛围的培育上,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冰雪文化类的消费将蓬勃发展,构建冰雪文化立体化传播体系。
马天平:国内大循环中,乡村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格局,背后要求完善冰雪市场内需体系与推动创新升级。高质量冰雪产业的根本要求与战略立足点,即是着力打通冰雪产品生产、冰雪收益分配、冰雪器材人才资金流通、冰雪消费等各个环节的梗阻问题,建立完善的冰雪产业内需体系,进一步释放冰雪内需潜力。细分来看,要求形成以去往乡村参与冰雪运动为突破口,以乡村冰雪康养业为基础,以乡村冰雪文化旅游业为核心,以城市冰雪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城乡二元循环产业体系。从国际大循环看,我国乡村可充分借鉴国际冰雪小镇乡村的做法,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城乡循环效率与水平,实现在冰雪上的多个双循环相互促进,提高我国冰雪产业的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与“走出去”。
Q
主持人: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协调这些差异,因地制宜地发展冰雪经济?
乔榛:我的建议是,“南资北上,南人北游,*策扶持”。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拥有较强的投资能力,在冰雪经济兴起之际,有了较好的投资机会,北方拥有冰雪资源的省份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南方资金北上投资冰雪产业。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对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产生越来越高的热情。协调我国地区间冰雪资源和经济发展不平衡格局,必须有国家*策的大力扶持,包括在产业*策、宏观*策、微观*策等方面,国家都应该在协调冰雪经济平衡和激活冰雪资源开发方面更多、更大地发力。
马天平:“有所取舍、扬长避短、意识领先”。各地未必要开展所有的冰雪项目,可以先从战略上“舍去”部分项目,重点开展具有优势的项目,也可以设置优先级,先重点扶持较少具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天然雪场不足的地区可以开展室内冰场运动;本地人口消费不足的地区可以结合旅游项目吸引外地游客。其实,较为基础的不是天然的冰雪资源,而是地域特征决定的冰雪意识。各地可以先宣传冰雪对千家万户和外地游客的价值,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