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传统产业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境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挖掘出更大的经济价值。
事实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其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即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低质量、低效益转为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不是单纯的转行业。
转行业与转型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转了行业未必就能转型,要转型未必就要转行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升级”,既包括产业之间的升级,如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级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也包括产业内的升级。
经济转型的五大基本路径
1、高价值经济
发展高价值经济主要依靠三条路:做深、做特、做高。
做深:现在做产业一定要精耕细作,不要搞广种薄收。要深耕产业链,实现专业全球化,在细分市场中争夺前五位。
做特:竞争有两种,一种是低价格竞争,但现在价格已经降到最低,不可能再低了;第二种就是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就是不搞低价格竞争,而是与众不同创造特色。
做高:产业生产能力是正三角形,从上到下分别代表着生产能力的高、中、低。
2、新技术经济
新技术是所有产业的发展根本,不管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只有应用新技术才能不断发展。
新兴产业的本质是新技术的应用,概括起来就是“BIG”新技术的应用。B就是生物技术,I就是信息技术,G就是低碳技术。这三种技术的运用构成了所有的新兴产业。
硅谷的成功秘诀在于完备的创业服务体系,科技创业的关键是建立一整套创业服务体系,包括创业资源服务和创业能力服务。
3、大服务经济是涵盖一、二、三产业的第六产业,如果说农业经济是大地经济,工业是大厂经济,那服务经济就是高产出的大楼经济。
4、信息化经济
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举措,“四化”同步发展的关键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前面三化是做加法,信息化能产生乘数效应。
现在信息化已经发展到智慧化阶段,而智慧化是信息化的最新阶段。网络化和智慧化都是产业升级的核心要求。如大数据、软件、电子商务、云计算等。
5、低碳型经济
低碳型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提高两个生产力,第一是提高资源生产力,第二是提高生态生产力。怎样提高资源的生产效率,对于企业来讲,就是原料、能源、设备、资金、人力、时间这六个要素资源,怎样集约使用提高效率,这都属于低碳化,现在企业成本都在上升,这是静态成本,要通过降低动态成本来解决静态成本上升这个问题。
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低碳消费,这七个方面构成了低碳型发展的新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分析
1、替换掉整个产业链
比如某些资源型枯竭城市丢掉资源型产业向旅游服务业方向发展。这一转变通常并不彻底,而且成功案例的普及性值得商榷。通常,这样做对原有产业工人、技术水平等是一种丢弃,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多年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工人积累。而更多的资源型枯竭城市,比如煤炭枯竭型城市,转向了煤化工及精细化工等与原来产业相关的领域。
2、沿原产业链发展
1)向高端价值链发展
向高端价值链方向发展一般是由生产初级产品向高级产品发展,或由单纯加工向设计研发方向发展。
2)提高组织管理水平
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影响人们的行为,成为所有其他类型升级行为的基础和前提。
3)向环保方向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除了向高技术方向发展之外,还有一个方向是节能环保。包括向生产过程中的环保和生产更多的环保型产品,还可以向循环经济方向发展,但它往往意味着产业链的延伸。
3、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
这方面的例子有很多。首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向智能化生产方向发展。其次是工业化内部产业之间的融合。如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包括环保装备、环保材料、环保试剂,它是一个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产业和化工产业的融合产业。在服务业中,最明显的例子是养老产业与医疗产业等融合,当前零售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
未来,这一领域将是创新最快、增值潜力最大的方向,也是这个多元化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由B2B产融指南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