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简要回顾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下,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国经济稳步发展,5年平均增长速度较“十二五”时期虽有所放缓,但预计仍可达到6.5%左右,为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①的2倍以上。同时,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年的50.8%提高到年的53.9%,预计年可达55%左右,单位GDP能耗五年下降1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为笔者预测)
图2中国GDP历次五年计划平均增长速度(单位:%)
2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经济发展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较“十三五”期间可能会更加复杂和困难。
(一)面临的国际环境挑战
1.逆全球化倾向将会继续导致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紧张,贸易环境恶化,技术创新环境变差。
“十三五”中后期,随着美国特朗普政府采取一系列退出国际组织、强调“美国优先”、挑起贸易摩擦等行为,逆全球化倾向不断加剧。表征之一是美国退“群”。年以来,美国已经宣布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以及《中导条约》等十多个国际组织或双多边国际协定。表征之二是美国绕开WTO等全球和多边机制,挥舞关税和非贸易关税大棒,挑起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贸易摩擦,使全球贸易量增长速度大幅度降低。表征之三是主要经济体竞争日趋激烈。美欧、美日、日韩等许多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断恶化。这归因于在本轮全球化进程中,第一和第二产业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性远不及资本要素来得顺畅,加之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先前的优越地位,人们对高福利的刚性需求,以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债务急剧扩大后失落群体的转移支付没有相应跟上等,使得农民及蓝领工人或失业或收入相对减少,所处经济地位下降,失落和不满情绪明显上升,昔日传统制造业地区成为“锈带”,逆全球化倾向加剧蔓延,打乱了经济秩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被破坏,经济和贸易活动受到冲击。此外,经贸关系的恶化,也对政治外交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出现了明显的撕裂倾向,如英国脱欧,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的竞争“白热化”等。科技创新环境因此遭到破坏,政府纷纷介入企业科技竞争,尤其是出现了对高技术进行封锁等问题,使得全球科技创新步伐受阻。上述种种问题,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十四五”时期,特别是前期,逆全球化以及国际社会的撕裂倾向可能还会继续,全球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全球科技创新的环境也会因此而变差,从而使得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空间弱化。
2.全球经济增长正处在本轮周期的底部,经济增长速度至多维持在前5年平均大约2.9%的水平。
从美、欧、日,特别是美国的宏观经济趋势看,增长速度将有所下行。虽然这几年,美国借助宽松的货币政策、赤字财政、美元的国际储备和避险优势,以及页岩油(气)等能源技术创新,经济增长、就业、股市等均创新高。但其背后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长期债务收益率与短期债务收益率倒挂、此次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美股数次熔断等;欧洲因德国经济走弱,英国从欧盟脱离,意大利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经济增长也会弱于前5年;日本经济则可能继续维持低速增长局面。尤其是日韩贸易摩擦,增加了不确定性;而发展中国家,受逆全球化及资本流出等影响,也难以有更快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除了逆全球化因素的困扰,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化、劳动生产率下降、民族宗教等问题引发的局部冲突和战争、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国家内部矛盾等均是其影响因素。此外,世界各国债务负担较重、众多国家银行利率已经降为负数,以及此次全球性的新冠病毒疫情可能导致的全球金融风险等问题,也使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并为下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埋下隐患。
3.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主要国家的竞争对手,面临重重阻碍。
随着中国的崛起,一些国家的优越感正在降低或消失,产生了疑虑或防范之心,并实施相关遏制措施。少数国家,特别是美国人为设限,将企业之间产品的竞争与安全问题等联系起来对中国进行打压和遏制,如对华为5G技术进行全面打压等。“十四五”时期,美国无论两党谁执政,其提出并实施的“美国优先”单边主义策略、以“退”谋“进”获取自身利益的政策取向及总的基调恐怕难有大的调整,特别是对中国的抑制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化,最多只是程度上和形式上的差别,“摩擦—谈判—再摩擦—再谈判”可能会成为中美贸易关系的常态。
(二)面临的国内环境挑战
1.资源环境的制约趋紧
资源制约对中国发展一直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随着经济体量的增大,资源问题更加捉襟见肘。目前,中国原油、铁矿砂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70%。以至于沙石等建筑工程最基本的原材料资源,也已经出现价格持续上涨等紧缺现象。近年来,在各项环境治理强力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环境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大气、土地、水等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许多环境的整治与修复将是长期和成本巨大的工程。庞大的生产和生活垃圾处理问题亦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环境和资源的承载能力已经十分有限。
2.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由于“少子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中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逼近“老龄社会”①。“十三五”末,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13%左右,比“十二五”末高3个百分点。预计在“十四五”时期的年,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将会达到14%,进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带来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对薄弱的养老保障体系造成冲击。尽管“十三五”期间,中国的养老保障体系有了很大改善,但离应对老龄社会的要求仍相去甚远。养老保障经费捉襟见肘、保障水平较低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其二是劳动力供给不足,进而引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冲击。“十三五”期间,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16~59岁)将下降万人以上,占总人口的比重由年的66.3%下降为年的64%,年均下降0.6个百分点。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十四五”时期,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步入“老龄社会”,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3.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突出
“十三五”末,省际之间人均GDP水平差距仍然较大,人均GDP水平最高的地区是最低地区的4.5倍左右(包括直辖市)或者3.6倍左右(不包括直辖市)。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虽在缩小,但仍有2.5倍左右。与此同时,不同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等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严重。
4.企业发展的竞争中性问题亟待解决
如何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对各类经济主体一视同仁,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按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使知识产权、财产权及人身安全切实依法得到保护,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仍是“十四五”时期中国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5.地方债务问题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但与此相伴的则是资源和环境的过度消耗,特别是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债务问题。截至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达到21.3万亿元,相当于当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的2倍多。如果再考虑到各种形式的隐性债务(不同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估算大概为显性债务的1~3倍),情况更为严重。
6.国内供需总量和结构面临调整与挑战
从需求看,“十四五”时期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与“十三五”时期持平或略增。主要是汽车和房地产需求已趋于平稳或接近饱和,而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会与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同步,较“十三五”时期或会有所下降。投资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低于前5年,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大体会持平或略低,制造业投资因面临进口商品竞争和出口需求减缓,以及制造业产能依然过剩等影响,增长速度将持平或下降。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致与“十三五”时期持平。净出口的增长速度将会大大低于前5年,并逐步趋于零增长。从供给看,“十四五”时期,农业生产增长速度会与前5年相当;制造业生产因环保要求提高与资源制约趋紧及转型等因素,增长速度难有大起色,会略低于前5年;第三产业将是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亮点,但也难以推动整个经济再现前5年的增长速度。
7.防范及应对重大突发疫情冲击的能力亟待加强
自年SARS突发重大公共卫生疫情的警钟敲响之后,17年来中国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有了长足进步,并较成功地应对了禽流感、西非埃博拉、巴西寨卡、美国季节性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等接连不断的警报和疫情冲击。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是造成了重大伤害,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充分暴露出我们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明显短板,防范及应对突发重大疫情冲击的长效机制缺乏,亟需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疫情的能力和水平,建立长效机制。
3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及重点任务
尽管“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可持续发展的诸多有利因素。综合国内国际的环境与条件来看,我们认为,只要应对得当,“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增长率仍可望保持在6%左右。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从国际环境看,一是全球科技进步将会进一步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信息化、人工智能、5G、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进步,将会大大缓解人口和劳动力紧张问题,推动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推动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其中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科技进步对于全球,尤其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国家是福音,它可以部分替代人力资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对这些国家的冲击。二是众多全球性的问题需要依靠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逆全球化倾向将能得到一定缓解。如气候及环保、能源、反恐、网络安全、人口老龄化、突发重大疫病的防控等问题,都需要全球共同应对,中国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三是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一直处于艰难复苏之中,并在和年曾出现了稳步增长势头。如果能将此次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减至最低,“十四五”期间全球经济仍可能保持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四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和贸易大国,在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