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疫情之下,全球经济陷入巨大衰退中。IMF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GDP总量预计减少3.91万亿美元,相当于减少了德国一年的GDP。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成绩单越发引人瞩目。1月18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年中国经济数据,包括GDP等重磅指标正式揭晓。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历史上首次破万亿!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01:33中国GDP总量破百万亿元
看点一,GDP总量突破万亿元
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初步核算,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6.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比上年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增长2.1%。
图片来源:国是直通车
看点二,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
消费方面,数据显示,年一季度,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消费一度“冻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下降19.0%。
此后,随着中国推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烟火气回归,消费也逐渐复苏。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9%,季度增速年内首次转正。
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消费在年全年表现如何?国家统计局刚刚公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比上年下降3.9%。
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三季度加快3.7个百分点。
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亿元,下降16.6%;商品零售亿元,下降2.3%。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增速加快,四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6.0%、21.2%、17.3%,分别比三季度加快16.0、7.1、5.0个百分点。
看点三,对外贸易实现正增长
“2月的口罩,3月的额温枪,4月的熔喷布,5月的头盔,6月的自行车。”这是年外贸行业流行的一个段子,也是中国经济顶风逆行、世界经济夹缝求生的缩影。
年,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贸易遭遇“寒流”。中国经济却“低开高走”,率先实现V型复苏,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全球贸易的稳定器。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出口表现抢眼。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出口亿元,增长4.0%;进口亿元,下降0.7%。进出口相抵,顺差为亿元。机电产品出口增长6%,占出口总额的59.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看点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比上年缩小0.0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元,比上年名义增长3.8%。
其他重要数据: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万吨。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35.1%。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4%;私营企业增长3.7%。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与上年持平。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7.0%,增速分别快于第三产业14.8、4.9个百分点。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9%,制造业投资下降2.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7.0%。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万平方米,增长2.6%;商品房销售额亿元,增长8.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3%,农村上涨3.0%。
深圳:中国经济复苏“主力军”
深圳,已经连续三年坐稳中国GDP“第三城”,年更是对中国经济的复苏贡献了重要力量。
来看几组数据:
电力数据是透视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全社会用电量创新高的同时,用电结构日趋合理。
数据显示,年深圳计算机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等支柱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均超过10%。
年外贸“成绩单”显示:
中国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同比增长1.9%,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年深圳预计进出口总额突破万亿元,其中出口额实现内地城市“二十八连冠”。
港口向来是外贸经济晴雨表
深圳市盐田港区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之一,也是中国华南地区国际集装箱远洋干线运输枢纽港。
年盐田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85万标箱,同比增长2.1%,新增航线11条。盐田港区在逆境中破局,实现吞吐量自去年6月以来连续7个月正增长的傲人成绩。
深圳预计年GDP突破2.8万亿元
前不久,深圳市委六届十七次全会披露了年预计达到的经济目标。全会称,深圳预计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8万亿元、居亚洲城市前五位;地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内地城市前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居全国大中城市最低水平。
从年全国经济成绩单,我们深切感受到“挑战一旦战胜了就会转化为机遇”。我们也期待着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即将发布的全年经济“成绩单”。
中国(深圳)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副所长余凌曲认为,无论是从国家还是深圳的经济表现,都可以看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强动力。以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应对包括疫情在内各种风险的“制胜宝典”。
余凌曲告诉记者,深圳科技创新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不仅推动深圳经济在全国率先复苏,还有效保障相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在全国经济复苏中发挥先行示范和支撑保障作用。
未来,深圳科技和产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技术、数据等高端要素经济增长贡献能力进一步提升,也必将在新一轮发展中占得先机,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全球经济跌掉一整个德国?
此前,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公布了其年经济报告。
根据IMF《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年全球经济萎缩幅度约为4.4%。IMF测算,年全球GDP总量大约减少3.9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德国年全年的GDP规模。
无独有偶,世界银行也在其报告中表示,年全球经济预计下滑4.3%。在去年1月,新冠疫情尚未爆发时,世界银行对全球经济的预期为增长2.5%。而6个月后,世行的预期一度下调至下降5.2%。
世界银行表示,年全球经济萎缩在预期之内。在第四季度,随着疫苗推进进度加快,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经济体开始进入增长轨道,全球经济的复苏情况相对好于预期。
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年美国经济下滑基本已成定局。根据IMF预计,年美国经济同比下滑4.3%。而世界银行的预测则为3.6%。对美国经济最为乐观的当属美联储自己。当地时间昨日,美联储多位会员表示,去年四季度美国经济复苏情况相对乐观,预计美国经济在年下滑2.5%。
另一经济大国德国1月14日公布的初值数据显示,德国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萎缩5.0%。作为对比,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德国经济曾经历5.7%的跌幅。
在IMF和世界银行的报告中,全球多个新兴经济体经济将大幅萎缩。
据IMF测算,年印度经济将大幅萎缩10.3%。而世界银行给出的数字是下降9.6%。而印度自己给出的预估数字为7.7%。无论是哪个数字,都将会是印度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之一。
全球另一大主要新兴经济体巴西的经济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虽然,IMF和世界银行所给出的预测,其经济下降幅度在5%左右。然而IMF指出,巴西年实际的GDP萎缩规模可达到25.7%。
年中国经济展望
进入年,我国经济增长仍存在许多积极因素。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新一轮对外开放(海南自贸区、加入RCEP、外商投资新模式),以及“一带一路”的扎实推进将稳定和激发外部需求,巩固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
从国内来看,完整的生产体系、完善的配套能力、健全的基础设施,拥有强大供给能力;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形成超大规模内需市场;9亿劳动年龄人口、2亿技能劳动者,兼具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这些都为年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在年1月期的《全球经济展望》中,世界银行对年的世界经济前景作出了预期。基于对新冠疫苗将广泛推广使用的预估,继年全球经济萎缩4.3%后,全球经济预计将在年增长4%,中国GDP增长预计达到7.9%,发达经济体美国、欧洲及日本区域将分别达到3.5%、3.6%及2.5%的增长。
1月8日,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对外发布年中国经济预测数据,预计年全年GDP增速为8.5%左右,我国经济将快速回升。
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年经济复苏进入第二阶段,在此前政策刺激、出口拉动下,居民收入增速快于消费增速,经济好转,居民消费倾向上升,居民支出有可能加快。与此同时,企业盈利增速上升,生产经营预期改善,企业也将加大资本开支,这些都意味着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充足。虽然在基数效应下,中国经济增速将从年一季度逐季下降,但剔除基数效应后,经济增长并不差。
消费等需求被认为是拉动今年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之一。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分析,今年复苏的势头会深化,GDP增速有望升至近9%。主要推动力来自于消费,来自于制造业投资和出口。尤其疫情以来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境外消费加速回流,在促消费政策推出、本土供应链优势和企业研发提升,以及新式营销手段下,预计未来每年中国有高达1万多亿元的境外消费将回流国内。
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首席经济学家汪涛也认为,今年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7.5%,主要的拉动因素是出口和消费,前者因国际市场的复苏,后者则因收入和就业市场的好转。
前海传媒综合自证券时报网央视新闻中新网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