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A黑蚁创始合伙人张沛元
“新年快乐”的祝贺之后,所有事物并不会真的自动万象更新。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关键的冬天,对很多人来说生活的困难还在继续。但好在,未来无论如何也还在继续来的路上,我们需要知道哪些变化正在发生,这其中,存在哪些可以抓住的机会,又有哪些,会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
为此,6氪发起年度策划「看见未来」,聚焦大消费、硬科技、新能源、元宇宙、数字化等五个关键赛道,邀请了创投圈里一群聪明的大脑,来告诉大家他们眼里看到的未来趋势。
本系列的第一期,我们先来聊聊消费。消费是生机的预示,正如黑蚁的朋友所写,当人处于一种失序状态时,会借用消费行为来表达对秩序的渴望。就像当生活正常后,很多人许愿要去三亚看海;要排队点一杯之前很难点到的一杯奶茶,去看迪士尼开园后的第一场烟火等等,希望大家都能实现。Enjoy!
一、消费投资是一场理性耐力赛在BA黑蚁内部,我们常说一个词:理性。查理·芒格形容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成功时,用的也是这个词。
什么是理性?对认知诚实,对事实洞察。
0年,疫情对消费的冲击从数据可见一斑。1—11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9.9万亿元,同比下降0.1%。在这11个月份里,有5个月份的社零总额同比都有所下滑,这样的情况只在疫情爆发的第一年出现过。但从不同层级的市场来看,高线城市受冲击大,县域乡村更具韧性——消费代差的存在让国内市场在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的增长速度,低线城市及部分乡村不仅受疫情影响小,居民消费还处于升级中。
即使是客观的数据,它们传递的信息也常如上述般一体两面,因此只有理性才能让投资人在「消费受疫情影响的负面情绪」里把握住结构性增长机会。宏观数据之余,我们可以再用跑步的案例辅以理解变化与机会。
中国田径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马拉松及相关路跑赛事从年的51场增长到年的场,5年时间数量增长超过0倍。但疫情爆发后,各省市的多场赛事直接叫停,未停办的比赛也只见寥寥可数的跑者。例如北京马拉松年的报名人数达16.57万人,而这一数据在0年缩水至.67万人,连三年前的零头都不到。
赛事停摆直接影响了正在进行中的跑鞋市场教育,跑步市场中超70%的品类为鞋类产品,赛事停办对产品销售有较大影响,但正如马拉松赛事,漫长的竞赛中参赛者的精神状态会经历强烈变化,消费投资也是一场理性耐力赛。
在消费者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程度的跑者对跑步的感受都有一个共性进阶:从减肥和健康需求开始,最终喜欢上跑步带来的精神体验。尽管疫情短期内会压制赛事的发展,但跑者对于精神体验的需求似非可逆反应,体验过的跑者不会因疫情就终止跑步,反倒是疫情极大提升了居民对健康和户外的需求。
在供给端,跑步所需要的运动装备是产品创新与内容创新的结合,头部品牌的壁垒源于供应链及技术,但跑步人群和使用场景的细分都让消费者对运动装备有着差异化的需求,例如随着跑者专业度的提升,会更加追求高性价比的产品;更年轻的跑者会更加注意服饰的设计和品牌表达。
过去四年,跑步的市场规模以1%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05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理性让我们厘清何为情绪,何为事实;何为短期的红利,何为结构性变量。跑步这一场景,是BA黑蚁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