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主题
TUhjnbcbe - 2024/7/1 16:20:00

7月1日上午10点,“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打造现代产业基地专题在银川举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潘存国;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赖伟利;自治区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万荣介绍有关情况及答记者问。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郁华: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的部署安排。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是推动我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过去五年,产业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为3.9%、7.3%、6.7%。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8%,农民收入40%以上来自特色产业;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7.1%,五年提升1.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4和9.6个百分点;服务业持续增长,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7.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3.3%,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总收入比重为42.3%,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3.9%,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

未来五年,我区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将按照党代会指明的发展方向,集中资源要素,集聚发展动能,集合产业优势,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区、特色农业提质、现代服务业扩容、数字赋能“四项计划”,加快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基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实施新型工业强区计划,推动产业链现代化。聚焦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信息、现代化工、轻工纺织“六新”产业,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再造宁夏工业发展新优势。重点做好六个强化。

一是强化项目引领,围绕做大做强“六新”产业,支持优质项目建设,紧盯重点园区、重点企业,稳定存量、扩大增量、控制减量,确保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高于全区GDP增速1个百分点。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紧扣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创新链,用五年的时间,推动有研发活动的企业达到50%,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15%以上。

三是强化动能转换,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确保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25%以上。

四是强化两化融合,以“东数西算”工程牵引数字信息产业大发展,力争五年后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企业数字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数控化率达到65%以上。

五是强化绿色低碳,坚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确保完成自治区“双碳”“双控”目标任务。

六是强化筑强培优,力争千亿级企业实现零突破,百亿级、五十亿级大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特色农业提质计划,推动价值链高端化。立足资源禀赋,以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为重点,打造集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化、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重点抓好三个体系建设,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一产业一集群”的思路,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拓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转变,由“卖大路货”向“卖品牌产品”转变,由“卖产品”向“卖服务”转变,力争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优化要素供给方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推进种业振兴,布局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良种繁育基地。实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实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行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着力完善“六特”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途径,鼓励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创建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做大13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做优50个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业品牌影响力。

三、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计划,推动供应链优质化。以需求侧为牵引,突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电子商务、会展博览“六优”产业,增容扩量生产性服务业,提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着力增强服务有效供给能力。

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数字转型工程,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信息化手段与服务业融合应用,推进组织形式、商业模式、管理方式创新,对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普遍完成一轮数字化改造;

二是实施集聚发展工程,促进市场细分和划行归市,培育建设一批专业市场、消费商圈等生活性服务业集聚区和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区市两级服务业集聚区达到60个以上;

三是实施融合促进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20个左右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地区),个以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助推形成跨界融合、相融相长、融合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

四是实施消费扩容工程,加快建设银川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培育若干个特色消费城市,每个县(区)打造一条核心品牌街区,推动服务消费供需适配;

五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组织制定30项以上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服务标准,培育30个以上区域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提升“宁夏服务”美誉度。

四、实施数字赋能计划,推动数据链融合化。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宁夏枢纽建设,立足数字经济“一带一核一节点多区联动”的总体格局,按照“”总体思路,打造黄河流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带。

“1”即壮大“一个集群”,建设全国一流绿色数据中心集群,高标准打造全国样板;

“3”即建设国家东数西算、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国家级数据供应链“三大基地”,高水平服务国家战略;

“5”即培育“五数体系”,高起点建设“西部数谷”;

“7”即实施“七项工程”,高质量建设宁夏枢纽。

到年全面建成宁夏枢纽,标准机架总数达到72万架,平均PUE(电源使用效率)值小于1.2,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大于65%,自主可控率大于90%,拉动大数据及相关产业收入达到万亿级。

新蓝图已经绘就,新征程催人奋进。我们将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四项计划”,以创新发展为动力推动路径转换、以重点产业为抓手推动聚链成群、以低碳绿色为方向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创新再创新、落实落实再落实、实干实干再实干,持续提升传统优势,加快突破新生优势,深入挖掘潜在优势,奋力打造现代产业基地,加快完善具有宁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编辑:王晶郑洋

实习:徐春露

责编:徐海鹏沙晓莉

↓↓↓这些新闻你不该再错过哦↓↓↓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系列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