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二十大特刊村民们的希望田野
TUhjnbcbe - 2024/8/5 16:48:00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张宇轩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过去十年,生态农业在各地的乡村经济发展中可谓是厥功至伟。

生态产业的建设过程也是积极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关系的过程,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不同地区的实践中各具独特的诠释。

四川阿坝知木林:以特色生态农业强化乡村经济基础

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知木林镇是当地以特色生态农业带动农旅、文旅融合,借机摆脱贫困,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典范。

知木林镇过去被贴上了“贫困”的标签,资源匮乏、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受年汶川地震波及,当地经济遭受重创,交通、通信、邮政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遭到严重破坏。过去的十余年间,知木林镇几乎是从零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带领下,村民们与贫困展开长期拼搏。至年,知木林镇有5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9.5%。

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回忆,彼时的知木林镇,“交通非常不便,限制了当地产业的发展,乡民外出机会少,思想较为保守封闭,生活条件也是极其落后”。

然而,知木林镇并非“一手烂牌”“毫无胜算”。藏语中,“知木林”意为“近水平坦”,其所在的黑水县境内有卡龙沟、奶子沟、达古冰川、色尔古藏寨、三奥雪山等诸多自然景观,是著名的川藏风貌旅游胜地;知木林镇境内从卡龙沟口到知木林河坝,有30千米彩林风景带,在徒步驴友圈内也有不小的名气;当地特产核桃、藏香猪、蜂蜜等更是远近闻名。

基于颇具“原生态”色彩的“先天条件”,在当地政府的事关产业发展的文件中,“生态”是被提及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之一。在当地政府的规划中,知木林镇按照“一沟、两区、三融、四宜”的总体工作思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一沟”即核桃香猪花海沟;“两区”为河谷生态果蔬区、高山生态种养区;“三融”是指“生态农业+传统文化+休闲旅游”相融;“四宜”为宜农、宜居、宜游、宜购。

当地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产业由此开始发展。

“核桃树下可以种蔬菜,养殖凤尾鸡、藏香猪,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农业系统。”一名支援当地建设的干部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地遵循的生态产业发展思路之一是‘核桃+’,以核桃树种植为中心,衍生出的产业形成一个链条,共同发展。”

维多村新貌

在知木林镇维多村,核桃树种植颇具规模,一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核桃树。资料显示,年,围绕“核桃+”产业体系建设,维多村成立了合作社,吸纳余户村民加入,种植核桃亩;到年底,通过进一步发展,该村核桃产业总收入达到多万元,平均每户年收入达到2万余元;同时大力发展林下种养业和循环农业,完成种植生态蔬菜亩。

经过脱贫攻坚持续发力,年知木林镇实现5个贫困村、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纵观知木林镇的振兴之路,当地坚持发展的特色生态产业自然是功不可没。

知木林镇党委书记陈婷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当地政府在生态产业的规划发展中,一改往日盲目无序的发展状态,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依托当地地理气候优势,引入优良品种进行种植,同时投资兴建加工企业群,提升农副产品的价值。目前,知木林镇的生态农产品在周边区域已经打开市场,核桃油、核桃糖等特色产品供不应求,为驱动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生态农业成长的基础上,当地政府将生态旅游业与之相连,形成产业互补促进之势。据陈婷婷介绍,知木林镇毗邻“三大名沟”之一的卡龙沟(藏语音译,意译即前述“花海沟”),随卡龙沟景区升级改造完成,知木林镇计划抓住机遇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高质量游客集散地,助推当地生态农产品寻求更多的外销机会。

福建漳州诏安:生态引领传统优势产业“换新颜”

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改造,以打造生态系统的思维布局产业集群,已成为不少乡村地区生态产业的规划思路。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西部地区来说这是“强基础”,对于实力尚优的东部沿海地区就是“换新颜”。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地处闽粤交界,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被称为福建“南大门”。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诏安县本不缺乏经济高增速的支点。据诏安县年统计数据,该县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8.9∶50.2∶30.8,工业占比过半,第三产业占比也明显高于农业。但出人意料的是,诏安选择了八仙茶、青梅种植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产品作为“绿色名片”。

诏安县县长黄庆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当地产业布局时解释,一方面,发展生态农业是诏安县落实“两山”理念的重要举措;另一方面,当地从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切实取得更大的效益,得到市场口碑和农户的双重肯定。

诏安县某茶园

诏安县发展生态农业优势明显。境内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3℃,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天以上,土壤含硒量高,农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具有多宜性。

在这一基础上,诏安长久以来就有青梅、茶树种植传统。诏安青梅具有果大、皮薄、有光泽、肉厚、核小、质脆细等特点,八仙茶春季萌芽早,冬季封园迟,育芽能力强,芽梢抽长快,成茶高香耐泡,回味甘爽持久。

“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乡村地区的生态农业来说,如何打开市场,将产品卖到更远的地方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基于上述考虑,当地对传统产业进行创新升级,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至重点加工环节,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利用近年兴起的电商渠道,将产品推向远端市场,延伸至海外。

黄庆华对产品创新作了重点介绍,“近年国内更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大特刊村民们的希望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