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供给面全面修复拉动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回升
TUhjnbcbe - 2024/8/26 17:17:00

王小广/文今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好于预期,为全年实现经济总量增长5%的目标奠定了扎实基础。比较分析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明显可以看出,经济回升向好的主要力量来自于供给面的全面修复改善,如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整体投资增长的反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改善等。

相比较而言,最终需求恢复得较慢,主要表现为消费与服务业增长偏弱,特别是与其巨大的中长期发展潜力相比,明显偏低,但也呈现一些新亮点,出现了一些新的结构优化。供给端持续恢复,拉动经济继续稳中向好。今年以来,供给端的改善是全面的,不仅有中观产业层面、如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做支撑,而且在宏观供给面和微观供给面都有了积极的响应,即供给端上中观、宏观、微观在全面向好。

供给中观面改善在先,主要体现为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

年以来,我国产业发展出现了两个重大突破:一是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厚积薄发,开始形成全球性优势,不仅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而且出口增长强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也不断取得突破,这是我国制造业正在实现由大转强的重要标志。汽车是制造业的支柱,世界经济强国,都是汽车强国。近年来我国“新三样”优势凸显,年我国太阳能电池、新能源汽车、发电机组(发电设备)产品产量分别增长54.0%、30.3%、28.5%。今年一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万辆和.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占有率达到26.1%。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全球新能源车型前20位销量排名中,中国品牌高达16款;全球装车量前10名的动力电池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形成全球性竞争优势。

多年来,反映新质生产力整体发展水平的高新技术投资与增加值增速都显著快于整体制造业和服务业。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比全部制造业和服务业增速快1倍多。同期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0.8%、12.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2.7%。

年在产业发展层面的突破另一个亮点,就是关键核心技术中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的重大突破。

受前期中观供给面持续改善的影响,今年以来宏观供给面的修复较为强劲,主要表现为工业和投资整体持续向好。

?无论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还是与去年全年相比,工业增长都明显加快,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平均值加快3个和1.5个百分点。其中主要是制造业强劲恢复,一季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并拉动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高达6.9%。这也反映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回升上,3月份我国制造业PMI为50.8%,比上月提升1.7个百分点,再次回到景气扩张区。

推动一季度经济总量增长超出预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相比于去年三、四季度,投资增长出现了明显的反弹。投资是中间需求,在我国经济呈现较显著的供大于求的运行态势上,投资在改善供给面的作用明显大于需求面,因此,投资的改善主要反映在供给侧。一季度固定资产(不包括农户)投资增长4.5%,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四季度均加快1.5个百分点。从同比来讲,这一增长也超出预期,因为是在过去两年同期增速均较高的基础上实现的,年一季度和年一季度固定资产(不包括农户)分别为9.3%和5.1%。

分领域和分产业看,投资的主动力与供给端产业面相一致,主要是制造业或工业投资的加快。一季度制造业投资增长9.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4%。与去年相比,基础设施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也对改善宏观供给面起了重要支撑作用,一季度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5%,是在过去两年连续高增长的基础上取得了,年一季度和年一季度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8.5%和8.8%。

再看供给侧的微观面,与中观产业面和宏观面的供给侧改善相对应的,是微观供给侧的改善,主要反映为企业效益的改善。

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亿元,同比增长10.2%,比去年同期回升33.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快12.5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效益的明显改善是从去年8月份开始的,年前7个月累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5.5%,8月份由负转正。

企业效益的改善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产业效益结构的改善。年后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出现了一波生产资料价格的快速上涨,这种高PPI增长因缺乏需求端的支撑,实际是一种虚涨,这也决定了它不可能引发明显的通货膨胀,相反,却使得下游消费品生产企业的成本大幅提升,其与需求萎缩结合,导致许多消费品生产企业利润大幅减少甚至亏损。因此,随着PPI的持续下降,企业利润特别是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利润则出现了大幅回升;二是国家多年减税降负的财政货币政策,特别是随着房地产的大调整,金融与财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量明显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切实减轻了税负和融资成本;三是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发展,提升了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的投资回报率。

相比较而言,经济增长的需求端恢复却比较滞后,主要是内需中的消费增长与中长期发展潜力相比,差距较大。

据笔者估计,未来二三十年,我国消费(小口径的社会消费品总额)年均有7%以上的增长潜力,而一季度全国社会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4.7%,低于同期GDP的实际增幅,也远低于消费的中长期潜在增长率。新冠疫情以来的四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率不到4%,去年7.2%的增长是在上年下降0.2%的基础上实现的,两年平均也不到4%。短期经济运行中,投资强消费弱,供给强需求弱的态势还未根本改变。

需求端主要是最终消费的全面恢复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不过,我们从去年以来的消费增长中也看到了一些可喜的亮点,主要有:汽车消费稳定增长、服务消费特别是旅游文化娱乐支出快速增长、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明显快于产业用电量的增长等。年我国汽车总产销量首次突破万辆,按照家庭全面普及的趋势,我国现在的产销量远未饱和,未来10-15年有望增长1倍。目前我国汽车消费又重新步入稳定增长期,年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连续15年稳居全球第一。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产销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6.4%和10.6%。年以来,我国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人气显著恢复,已经恢复到疫情暴发前的水平,相关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可以明证,如年我国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和14.5%,今年一季度两者均增长7.3%,明显地高于GDP的实际增速。

最令人欣喜的是,我国多年不合理的用电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其中主要反映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引起的消费结构变化,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为亿千瓦时。尽管工业用电仍然严重偏高,节能减排压力依然较大,但用电结构却出现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服务业用电量增长远高于第二产业,一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占比18.1%,增速比第二产业高6.3个百分点;二是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快于生产用电(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一季度城乡居民用电总量为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0%,分别比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用电快4个和2.2个百分点。

未来我国居民消费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人均消费总量目前不到美元,如果我国在三十年后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人均居民消费有10倍的增长空间,未来经济总量增长主要还是要靠消费。从这一点看,经济在供给端已实现全面恢复的基础下,下一步的政策要着力于扩大最终需求,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创造更多的高端就业岗位,在扩大消费的“能、敢、愿”三个方面出更多的实招、好招。

1
查看完整版本: 供给面全面修复拉动一季度我国经济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