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济史回顾我国老工业基地所经历的时代变革
TUhjnbcbe - 2024/9/15 16:26:00
中科公益抗白 http://pf.39.net/bdfyy/zqbdf/180415/6169119.html

总体而言,中国老工业基地已经过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历程,经过了新旧中国两个阶段。

旧中国老工业基地发展的历程

自鸦片战争后,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序幕,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基地,这个阶段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近代工业的产生。中国工业大都是在19世纪中叶由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逐步兴办起来的。从英国人年在广州建造船坞、年在上海建造了耶松船厂开始,到年俄国在哈尔滨投资建立该市的第一个近代工业中东铁路临时机械总厂期间,英、日、法、美、德、俄等外资陆续在中国交通便利的地方兴办了一批工业。

官僚资本兴办的工业主要是由清政府和洋务派奠定的,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了制炮局,年清政府在天津创办了机械局等,这样一批“官商合办”、“官督商办”和“官办”的近代工业也都处于交通便利的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中国民族资本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上海发昌机器厂作为最早的民族近代工业产生于年。其后民族资本工业进一步发展起来。

(二)工业基地的形成。进入20世纪后,一方面,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进一步扩大,同时也输入了西方的技术;另一方面,民族资本工业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资本抓住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相互战争之机,使民族工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从而形成一批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上海作为全国工业的中心和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初步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

天津在年至年先后建立了裕元、华新、裕大、恒源、北洋、宝成六大纱厂,其规模仅次于上海。此外,天津还发展了如面粉加工、针织、地毯等轻纺工业,加之化学工业、制造业在天津的建立和发展,天津也逐步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沈阳自20年代初,奉系军阀用巨金购买机器设备,扩建奉天兵工厂,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奉天纺织厂又是东北最大的纺织企业。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企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到年,沈阳民族资本工厂有家,主要是纺织、食品、皮革、印刷、机械加工、建筑材料等行业。“九·一八”事变以后,沈阳的民族工业遭到扼杀,年尚有民族工业性质的工厂家,到年已半数倒闭。但日本帝国主义为了侵华的需要,利用其资本和技术重点开辟了铁西工业区,兴建大量工厂。到年,该区内日资工厂发展到家,年产值占沈阳工业总产值的48%。沈阳已发展成为东北沦陷区的工业中心城市。重庆是40年代初期形成的重要的工业基地,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都的结果。

(三)工业基地的衰退。旧中国工业基地的衰退产生于本世纪40年代后期,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统治了各工业基地城市,由于政府的腐败无能,加上随之而来的内战,使老工业基地。的企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据年统计,沈阳个民用工厂中绝大多数遭到严重破坏,勉强开工的只有45家。从年至年间,国民党政府没有建设任何新的企业,只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改组。

新中国老工业基地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实现工业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不仅对解放前形成的工业基地进行改造和扩展,同时还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由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使我国的工业发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历程,老工业基地在风风雨雨中发展了几十年。我们可以把这几十年粗线条地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建立(-年)。从年到年,是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全面建立阶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解放前原有工业基地的恢复和改扩建设,二是集中兴建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的企业;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手工业等三方面的工作,大部分原有的工业基地不仅得到恢复,而且超过了以前的最高水平。

“一五”期间,国家将原有的工业基地作为改造和建设的重点,投入巨额资金,加快生产结构调整,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工业优势的同时,加强重工业建设,着力扩建、改建和新建了大批新兴工业项目还进行了工业改组和技术改造,提高了工艺装备和产品的技术水平,从而使老工业基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尽快地担负起全国经济建设的排头兵作用。另外,根据合理布局原则,考虑到均匀分布和充分利用资源,“一五”期间我国又新建了一批工业基地,如兰州、太原、西安、成都、齐齐哈尔、包头等城市。

(二)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曲折发展时期(-年)。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情况下,产生了急躁冒进的思想,在“大跃进”的推动下,大上项目,全面开花。在七年超英,十五年超美,以钢为纲等极“左”路线和不切实际的思想指导下,造成工业规模过度,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严重失衡,使工业基地的发展呈大起大落之势,引发了一批老工业基地的第二次衰退。

天津年工业总产值比年下降50%多,武汉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了52.2%。年至年,各工业基地被迫进行经济调整。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下,各工业基地根据长远规划,改建、扩建和新建了一批不同类别的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到70年代,大多数老工业基地都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综合性基地。然而,由于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受企业的预算软约束和国家的“父爱主义”的影响,使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

(三)改革、改造、改组(年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改造、改组等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措施的贯彻与执行,老工业基地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老工业基地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经济和工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建立了比较适应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企业组织向合理方向转变;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涉外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从工业增长速度看,从年至年,武汉工业的增长速度是12.5%;重庆从年至年,其增长速度是10.6%;而上海则为6.4%(年至年)。在所有制结构上,摒弃了公有制越大越纯越好的观点,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方针,使老工业基地所有制结构得到较大的变化。天津市全民所有制企业产值比重由年的80.6%下降到年的61.4%,年非国有工业比重已占50.7%。沈阳年非国有工业比重已达51.7%。在产业结构方面,总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在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重趋于合理,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新兴产业比重上升。

在企业组织方面,规模效益逐步提高,集团化趋势加强。在技术改造方面,各老工业基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如沈阳市年至年,更新改造投资达.5亿元,仅“七五”期间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56亿元;哈尔滨“八五”基地改造总投资达73亿元。在外向型经济方面,各工业基地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天津市产品出口占GNP的比重已由年的13.6%上升到年的20%,在出口商品中,工业品比重到年已占81.8%,出口产品产值占40.38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自80年代中后期起,老工业基地由于主客观原因普遍呈现老化和相对衰退现象。

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特点

纵向考察我国老工业基地的演进过程,可以发现老工业基地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经济的波动增长。从老工业基地的发展过程看,我国老工业基地似乎经历了三次大的兴衰波动。第一次是从上个世纪的上半叶兴起,到本世纪40年代呈严重衰败状况。第二次是从建国后工业基地的复兴,到60年代初期又普遍衰退,特别是年,工业跌幅最大,沈阳跌落66个百分点,天津最小也跌落50个百分点。第三次波动是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恢复发展到80年代中后期又普遍发生衰退,增长速度突然回落,大部分基地年平均速度降至一位数;有的地区个别年份出现负增长,如武汉年工业增长-2.4%。究其波动原因,不外乎是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原因造成的。

(二)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老工业基地的工业呈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从六个老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哈尔滨、武汉)看,4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大体在10%~13%之间。年至年,工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天津为12.4%,沈阳为12.5%,哈尔滨为17.5%。

(三)经济的外延性增长。建国以后工业基地的发展,主要是靠外延性投资大量增加带来的。科学技术因素投入不足,技术进步贡献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沈阳建国以来,平均每年工业总产值的42.3%是由基本建设投资增加造成的。在工业经济增长因素中,技术进步贡献份额年至年为27.2%,年至年仅为2.8%。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史回顾我国老工业基地所经历的时代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