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这么多省里面,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省的省会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因为省会是这个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科技中心。其实这个看法也并没有错,不过我国的2个省里,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不过有几个省却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却并不是省会城市!
我们可以看看,年全国各省的GDP排名前十的省份(不含台湾),分别是: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和安徽省。
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和山东,而这三个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经济GDP最高的却不是省会城市!在这三个省里,GDP最高的分别是深圳、苏州和青岛。而深圳和青岛是该省的地级市、副省级城市,也被称作是计划单列市,是特殊的地级市;而苏州则是一个普通的地级市。
接下来,我们分别看看这三个省的情况:
首先是广东省
广东省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自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从这三个产业里面能看到,第三产业占比还是挺大的。
广东省经济最强的两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和广州:
深圳是地级市、副省级城市,同时还是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至今,深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被誉为“中国硅谷”!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亿元。
可以看得出来,深圳和广州GDP总和超过了5.2万亿,差不多占到了广东GDP的47.%
其次是江苏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个地级行政区,是我国唯一所有地级行政区都跻身百强的省份。江苏人均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居全国省域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为10.27万亿元,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年,江苏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全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4.4∶4.1∶52.5。
江苏的两个经济强市分别是苏州和南京:
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东南部、长三角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亿元。
南京是江苏的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年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
南京和苏州的GDP总和近.5万亿元,占到了江苏省的4%!
最后看看山东省
山东省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一个沿海省份,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年山东省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元。
山东省的产业结构占比:第一产业增加值56.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7.:9.1:5.6。
山东省的两个经济强市分别是青岛和济南:
青岛是青岛的地级市、副省级城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是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被誉为“东方瑞士”。青岛年全市生产总值.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由年的.5:5.6:60.9调整为.4:5.2:61.4。
济南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华北平原东南部边缘,济南是环渤海经济区和京沪经济轴上的重要交汇点,也是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之一。,济南市实现生产总值为.91亿元。
青岛和济南的GDP总和为约2.25万亿元人民币,就占到了1.6%。
总结
其实广东和山东的情况差不多,除了经济上面广东要强,但是城市配置上,经济第一强市并不是省会城市,而且还都是副省级城市,这在政策上有较强的优势;而江苏则不同,苏州是江苏的经济扛把子,但是苏州却是普通的地级市,无论如何政策上没有深圳和青岛那么灵活。
但是这样的格局却是可以促进省域经济发展的,因为这也被称为省域经济里面的“双引擎”,也可以称为“双子星”省份。其实,除了这三个省份以外,还有几个省比较特殊,都是省会城市的经济并不是该省第一名的,分别是福建省的经济第一市是泉州、河北省的经济第一强市是唐山、辽宁省的经济第一强市是大连。
而纵观内地省份,几乎都是省会GDP比同省排名第二的要高出很多,其中就有湖北、四川、安徽和河南等省。这些省都应该学习前几名的经济强省,发展出“双动力”促进省域经济的发展,不然因为省会在省里的“虹吸效应”,就会造成其它城市人才、科技等方面的极度流失!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声明:本文的数据和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