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海通证券,梁中华,侯欢)
1.就业:统计和分析
就业:几个基本概念
就业人员:16周岁及以上,有劳动能力,为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定社会劳动的人员。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报告期内,本地区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与自然减员人数之差。劳动参与率: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城镇调查失业率:根据国家劳动力调查推算的城镇失业人口占城镇就业人口与失业人口之和的百分比。
失业率:调查VS登记
关于就业状况的统计,我国有两个官方指标可以参考。一个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但在过去的20年中,这一指标基本都在3.6%到4.3%之间波动,上下波动区间不超过1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城镇登记失业率仅仅统计在政府部门登记、并且符合失业条件的人员的失业,统计的范围是较小的。所以经验上来看,登记失业率和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相关性并不大。
而实际的就业情况与经济增长往往密切相关。理论上来说,当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时,企业往往扩大投资带动就业增加,反之亦然。这一点从美国失业率和GDP增速关系能较好体现。尤其是去年6月受疫情发酵的影响,美国GDP增速大幅回落,失业率随之飙升。之后在经济的复苏过程中,失业率开始从高位回落。
经济下行:失业率不升反降?
之所以经济下行压力增加,而失业率不升反降,主要原因可能有几个。第一,我国有很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算是第二、三产业就业,如果失业后回到农村,就是农民,算是第一产业就业。而农民工作为农民获得的收入大多数时候低于在城市务工时获得的收入,这部分失业并没有纳入失业统计。第二,国有企业或事业单位在稳就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即使在经营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可能会体现为员工收入的减少,或者劳动时间的减少,而不会直接体现为失业人数的增加。
经济下行:就业承压
而实际上,如果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势必会增加实际的就业压力。在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业”一词被提及8次,相比前一年明显增多。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其它一些数据观察就业市场的状况。
2.就业:短期的“形”
经济底已过:就业仍承压
本轮疫情的冲击使得我国经济原有的复苏节奏受到影响。尽管当前经济底部已过,但是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今年6月,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自5月至今虽然小幅回落,但是仍然偏高。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