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北京人在纽约》
若环顾当今世界主要国家之后,或许将“纽约”换成“印度”,可能是最适合的。
数千年来,从区域地理位置而言,印度一直是中国的“近邻”。或许对于引领世界文明发展上千年的中华民族而言,印度只是作为一个“区域地理”和“文化单位”而存在,与强大“国家”的概念和印象无缘。浩瀚的史书中,除了佛教信徒和经师来往的记录外,鲜有与印度政治、军事和经济往来的记载。
对于这个一直掩盖在喜马拉雅山的阴影中国家,中国连这个国家的“名称”都是若有若无,影影绰绰的:印度在我国古书中其名有三:一曰身毒;二曰天竺;三曰贤豆。唐玄奘法师谓印度为正因,释曰:印度者,唐音月。…….其土贤贤继轨,导言御物,如月临照;由是义故,谓之印度。
一、印度“迷之自信”的发展经历:天庭和地狱同在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而言,第一次得知“印度”是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文化名词出现的: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为“四大文明古国“(梁启超在其写于年的《二十世纪太平洋歌》提出来)。
在世界古代文明史的研究中,还有另一个更出名的分类:轴心时代。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
公元年左右,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希腊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中东地区出现了基督教创始人先知和波斯拜火教教主琐罗亚斯德教。印度出现服务统治者的吠陀之外的“六师外道”。其代表人物以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耆那教创宗人大雄筏陀摩那最为有名。
根据年的《印度年鉴》,截止到年3月1日,印度共有人口8.5亿,其中印度教徒占总人口的82.5%,穆斯林占11.7%,基督教徒占2.3%,锡克教徒占2%。
以反对“婆罗门至上,种族不平等”为主要教旨的佛教,自年超戒寺被毁灭后,几乎在印度千年社会中,踪迹皆无,荡然无存。只是到了近代,略有发展。
印度在轴心时代兴起的佛教及耆那教徒在印度信众中的比例分别为:佛教徒占0.8%,耆那教徒占0.4%。
人类璀璨的“轴心时代”创造的文明,在印度几乎不复存在。主导着社会文明主脉的仍然是刻在骨头上的“种族制度”。
“……在午夜钟鸣之时,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的时候,印度醒来了,它获得了新生和自由。”年8月15日,印度国成立。印度政府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中展现了“新印度”的疆域规划:“我个人对未来远景的看法是这样的:我认为将来会建立一个联邦,其中包括中国、印度、缅甸、锡金、阿富汗和其他国家。”
“印度决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个二流角色,要么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要么就此消失。”火车启动的印度,开始了几乎是梦幻般的建国历程。只是他们忘了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三体》刘慈欣)
天堂在印度:一个是充满希望,有着蓬勃发展的IT服务业、富有活力的金融市场和耀眼的宝莱坞电影,以及亿万富豪的创造机器的国家;年四季度印度GDP跟年同期相比增长了8.4%,成为仅次于中国的推动增长国家。
年前3个月,印度的GDP按年平均增长7.9%,不仅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而且显著超过中国约6%的增长率,一跃成为世界第一的高增长国家。年年末,当《福布斯》杂志发布的报告显示印度的GDP总量已经超过英国时,印度媒体用骄傲的语气宣布:“这是年来首次印度经济超越了殖民时期的英国宗主国。印度的GDP排名成为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之后,首次进入了全球第五名之内。
根据福布斯杂志统计:即使是新冠疫情严重流行的印度,与年相比,亿万富豪(指身家超10亿美元,下同)新增了50位。截至到年,印度共有名亿万富翁,居全球第三,仅次于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的位和美国的位。
超级富翁的私宅:6层停车场、2层贵宾客房、2层健身俱乐部、1医院、1层家庭影院、3个停机坪。
地狱在印度:每年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因不堪负债而自杀,小农不甘被剥夺压迫而投身毛派游击队奋起暴力抗争,全球最大规模的饥饿人口,长期极度贫困,大型城市贫民窟,深入骨髓的贪腐,让人发指的宗教仇恨、性别暴力,愚昧的村落风俗、种姓制度的印度;
根据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近年来印度的贫困人口增加了7万,占全球贫困人口增量的60%。年,估计有1.31亿人属于贫困和低收入群体。印度约24%的人的月收入低于41美元。年12月,51.6%的印度家庭没有厕所,仍然有6亿人口户外便溺。每年近20万儿童因为水源污染感染腹泻死亡;印度有约3.04亿人(占人口的23%)未接通电力;年印度的全球饥饿指数在个国家中排名,属于严重级别。
当新冠疫情在世界上爆发至少一年之后,当世界主要国家已经有效控制疫情大规模的爆发时,印度三天之内,新冠感染者过百万。一时医疗机构瘫痪、医疗保障体制崩溃,路有无法得到医治病亡之人;户户居丧哀痛,家家人鬼两别。何因而至呢?
二、新冠疫情“吞噬”南亚大象的原因
天堂和地狱,同时出现在南亚次大陆这块土地上。新冠疫情爆发的印度:打开了通往地狱的大门。造成严峻问题的原因很多:印度社会基层设施匮乏、阶层贫富分化严重,社会治理顽疾难去。包括并不限于的还有印度的种族文化,印度国家独立时未进行土地再分配,印度的政体以及国际“资本”必然扩张及带来的超额利益引发的全球普遍性的财富不平等等等。
我们认为,任何一个社会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最主要内生要素之一。同时,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也是解读这个国家社会现象的关键指标和影响因子。因此,此文以印度经济最显著的一个特点:非正规部门占主导的二元经济结构,为切入点来分析印度的当下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失控以及印度将来的走势。
年第15届国际统计学家年会将“非正规部门”定义为:以个人或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小规模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包括微型企业、家庭型的生产服务单位和自营劳动者。非正规就业是指:未通过注册、纳税等合法方式实现的就业,即不依附于依法设立的独立法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民事义务)的就业形式。
从广义上而言,非正规就业还包括:不论在正规的或非正规的企业中进行的所有非正规工作,或指在一定的参照期内所有从事非正规工作的人,其中包括:非全时工作、偶然工作、临时工作、合同制工作和劳务派遣工作等。
三、印度政治、经济二元制的组成比例结构
年印度“兵不血刃”,从宗主国英国手里脱离出来,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建立。保持了与当时世界两大阵营的国家良好的外交关系实现。似乎是机会成本最佳和社会资源的损耗最少的外部性和内部性效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治治国大事,往往是利半弊半。英国在十八世纪仅凭东印度公司数千人统治印度最要的手段就是“制衡”:国王与土邦之间制衡、土邦与土邦之间制衡、土邦之间行政、司法和军事权、经济权之间制衡(英国殖民者让土邦领导依旧享受行政、司法权,而自己控制军事和经济权);土兵和下层指挥官之间的制衡;到了后期,利用既得利益者(中央官员和地方土邦)和觉醒的知识分子争取国家独立之间的制衡;
年,深受十九世纪国家主义影响的印度青年知识分子,谋求印度独立,召开了印民第一届大会。来自孟加拉、孟买及马达拉萨等三大行政区及联省的律师、教育家、商人和地主制定了议案,先提出的要求是成立印度立法会及减少军费。这批印度国家独立的先驱者有着两个鲜明的身份:英国大学求学的知识背景;印度的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背景;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地殖民地民族解放和独立风云此起彼伏之时,在美国和前苏联的压力之下,英国不得不允许印度独立。和平交权的背后是老奸巨猾的老牌殖民地英国巨大的阴谋:
支持印度独立派中亲英者获得组建国家的权力,将真正要求印度独立,摆脱英国“经济”、文化等方面隐形殖民的爱国人士排出出新的印度国家政权之外,以实现对独立后的印度的控制和影响力。
支持印度独立派中的上层人物和阶层,打压基层民众通过国家独立改善政治和经济权利的愿望和努力。保护独立后印度经济体制的稳定,以实现英国在让渡政权的同时,保证经济利益向宗主国输出的模式持续。
印度独立之后,国家政权统治基础在原英国默许的独立派之外,再无扩大;印度独立之后,原有的经济基础、经济体制延续至今。原基层民众未曾从国家独立的红利中获得政治地位的改变及经济利益的提升。
(相关内容,请参看诺贝尔文学奖作者奈保尔的代表作“印度三部曲:《幽暗国度》、《受伤的文明》、《百万叛变的今天》)
根据印度官方发布的信息:印度年GDP为2.94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位。印度的GDP中工业占比为27%,服务业占比为59%,农业占比为14%。各个行业的劳动人口分布为:20%是工业,31%是服务业,49%是农业。
瑞士信贷(CreditSuisse)在年7月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印度84%的非农业工人属于非正规的“灰色就业”。印度学者指出:在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力为8%—10%,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的产业园区;另外,90%以上的印度人则属于“灰色就业”,其中包括15%的黑色就业。印度的GDP有一半是由非正规部门贡献的(仅次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55%)。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享受国家劳工法律和制度保护的的工人大约只有10%左右。
印度经济的二元结构中,非正规部门(灰色经济)难以纳入GDP统计,估计占印度经济总量的50%,而其就业占不同行业劳动力总数的比重见下表。
印度非正规就业劳动力在不同行业所占百分比(%)
来源:奈克《印度的非正规部门和非正规工人(nformalSectorandInformalWorkersinin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