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十数据
本文为「金十数据」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在文章,我们讲到了美国制造业由盛转衰的过程,并提出美国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美国制造业却仍掌握着全球产业链最顶端、利润最丰厚的产业。那么,美国制造业真的出现“空心化”了吗?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福耀玻璃为什么还要到美国投资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建厂呢?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1.睥睨全球:美国制造业却出现“空心化”
虽然从大趋势上来看,美国制造业真在出现“衰落”的现象,但是与此同时,美国制造业似乎却仍站在全球产业链的顶端,并且掌握着利润最高的产业。以人们最为熟悉的苹果公司为例,年《财富》全球强中,苹果的利润名列前茅,达到亿美元,仅次于利润为亿美元的沙特阿美,位列全球第二。
从苹果的供应链来看,该企业产品的制造环节绝大部分都在中国,而留在美国的只有设计研发、采购、仓储和销售等环节。如果从该企业“微笑曲线”来看苹果的价值链分配,就会发现留在美国的部分恰恰最赚钱的,而像制造、组装等放在海外的制造部分,反而是其最“不值钱”的。
更出乎人们意料的是,GOBankingRates的研究发现,年美国利润最高的前5个行业由高到低分别为矿产行业(主要为化石燃料)、航空航天行业(民用飞机、发动机及其他零部件)、机械及机械设备(医疗精密仪器等)、汽车行业和贵金属、宝石和珠宝行业。
这从年《财富》强中可以看出端倪。统计显示,在这一榜单上共有53家千亿美元公司,其中有9家公司属于美国制造业,包括2家汽车公司(通用和福特)、4家制药和医疗器械(快捷、麦克森、美源伯根和康德乐)、1家电气公司(通用电气)和2家高科技公司(苹果和亚马逊),另外航空航天行业的典型代表波音虽没进入千亿美元行列,但是也达到了多亿美元。
综上所述,在美国利润最高的前5个行业中,居然有3个属于制造业,这可能是跟人们普遍认为的美国制造业衰落的想法有很大的出入。既然如此,那么美国制造业真的出现“空心化”了吗?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清楚:何谓制造业“空心化”?
所谓的制造业空心化,就是指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明显下降,导致国内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间的比例严重失衡。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制造业是否出现“空心化”,可以根据该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衡量。
回到美国的具体状况上,该国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该国实际GDP的比重已经降至72年来新低,仅为11%;第一季度的占比也仅有11.1%。从年全年数据来看,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也仅为11.3%;而在美国制造业巅峰期,这一数字一度高达28.3%。
与日本、德国等老牌工业强国相比,目前美国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也显得非常低。比如日本在过去20年中制造业占比一直维持在20%左右,而德国也一直维持在22%左右。由此可见,说美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其实一点都不夸张。
2.动摇根基:美国制造业存在严重问题
那么,美国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导致该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呢?
(1)产业结构升级,却动摇了社会经济的根基
对于过去几十年美国制造业持续走下坡路这个问题,发展经济学中有个颇为知名的解释,即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三个产业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是逐步转移的。也就是说,在正常情况下,国家经济会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逐步转向第二产业主导,从而实现经济工业化,随后再转向第三产业主导,令经济实现知识化信息化。
以中国为例,从年到年,中国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就从50.9%下降至7.9%,而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的占比从17.6%涨至40.5%,这其实就是实现工业化的过程。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来说,过去几十年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向金融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转移,以致于制造业的占比越来越小。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解释,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本身并非坏事,相反还体现了即使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还会对其制造业“空心化”的问题感到担忧呢?
如果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消极的一面。消极的地方在于,制造业本身就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一旦失去这个基础,服务业就会失去长期繁荣的根基,同时技术进步也会放缓。因为大多数技术进步,都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
对于美国来说,其实历史上早已存在“前车之鉴”。19世纪中期,英国因为强大的工业实力而称霸全球,并且也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然而,巅峰即是其没落的开始,英国工业资本从此开始加大海外投资,导致该国工业产值从19世纪末期开始下降,同时技术进步也明显放缓,甚至还被美国和德国超越。
20世纪上半页该国虽仍保持金融方面的领先地位,但是由于没有制造业的支撑,最后也被美国和日本先后超越,这就是失去工业基础的后果,而如今美国就大有步英国后尘的迹象。有分析认为,如果该国制造业持续下降,那么该国金融服务业中心的地位还能否继续保持,将会被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2)劳动力成本高,工人却越来越匮乏
随着美国经济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型,该国从事第三产业的收入往往也比从事第二产业的收入更高,这就导致“当工人”在美国成为一个不怎么被看好的职业选择。
比如在纪录片《美国工厂》中就有这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福耀玻璃工厂的一名工人,每年的收入为20美元,而这名工人的女儿在美甲店帮顾客抛光指甲的年收入却达到美元。
工资过低正导致美国人不太愿意从事制造业,而更加倾向于选择从事服务业,进而导致美国愿意从事制造业的人越来越匮乏,从中涌现出创新人才更是不太可能。福耀玻璃的创始人曹德旺就曾表示,美国要想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第一个难题就是劳动力,因为很多年轻人都跑到华尔街或硅谷去了。
由此可见,劳动力已经成为美国制造业中最严峻的问题了。另外,虽说美国工人收入低于服务业收入,但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劳动力成本却不低,过去20多年其成本更是大幅提升。
美国工人又不像中国工人这么能吃苦,也不愿意接受中国工厂的工作时长和方式,导致美国工人效率跟不上发展中国家。如果说高成本能带来高效率,企业家们可能还会考虑一下,但是像美国这样成本高效率还低的情况,恐怕随便哪个企业家都不可能接受吧。
(3)高福利下的低效率,企业家不堪重负
看过《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的话,就会发现美国工人的效率确实远远不如中国。不只是因为美国工人工作时间比较短,还因为其工作熟练度不够,在从美国工人工作的镜头切换中国工厂时,你甚至会以为中国工厂部分是“倍速”播放。
那有人可能会说,福耀玻璃在中国的工厂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而其在美国的工厂刚成立不久,工人积累经验的时间都不同,根本不能直接做比较。事实上还真不是这样,因为福耀在美国收购的这个PPG,本身就是一个闻名全球的玻璃巨头,而这些工人大多都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工人,然而其工作熟练度依然远远不如中国工人。
研究数据更加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从上图来看,尽管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同美国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但是比起美国,很多劳动密集型的外企仍更加愿意来华建厂,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工人的效率比美国工人来得更高。
除此之后,有着成熟工会系统的美国,还给企业家们带来另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用工的时候会受到美国工会的监管。美国工会成立的初衷是保护劳工群体不受工厂的剥削,二战后美国工会运动达到顶峰,有组织的劳工自此也成为美国经济的主要力量。
不过,经过多年的演变,美国工会已经从当初为工人争取权益的组织,蜕变成一个只顾自身利益而不管企业死活的利益集团。在年金融危机时期,工会和企业间的僵局差点就将美国福特、通用和克莱斯勒这三家汽车巨头逼入破产的绝境之中。
过犹不及,如今美国的工会过度保护了美国工人的利益,让美国工人可以在低效率的情况下获得高福利,而这对于制造业发展来说,这种现象很可能会导致企业无法发展,甚至不堪重负,因此很多企业纷纷撤离美国,从而加速美国制造业及其就业岗位的流失。
3.颠覆想象:制造业“空心化”的美国迎来了福耀
虽然美国制造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近些年来除了外企来华投资建厂之外,中企也开始到美国投资建厂。荣鼎咨询公司(RhodiumGroup)此前的数据显示,年中国对美国制造业的投资额还不到4亿美元,而到年却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另外,年中企为美国提供的就业岗位还只有2万个,到年却达到8万个,增加了4倍。
以福耀玻璃为例,该企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美国“拓荒”,年底则宣布对美投资10亿美元建厂。这颠覆了人们的想象,既然美国制造业存在着这么多问题,为什么福耀玻璃还要到美国建厂呢?对此,该企业创始人曹德旺就表示,中国实体经济的成本,除了人工便宜,什么都比美国贵。那么,美国都存在哪些因素吸引着曹德旺呢?
(1)能源价格优势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美国的能源领域发生了“页岩油革命”,这令美国制造业获得了一个竞争优势:能以更低廉的价格购买能源。在开采页岩气相应的水力裂压技术迅速产业化之后,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供应大幅增加,这就令美国钢铁、铝、造纸和石油化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所需的能源成本被大幅降低。
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ConsultingGroup)核算的数据显示,如今美国的工业用电价格比其他出口大国低30%至50%。具体来看,美国发电主要使用的是成本较低的天然气,其发电成本约为4-5美分/千瓦时,而以燃煤机组为主力电源的中国,发电成本约为6美分/千瓦时,相比之下确实存在一定优势。除了在生产环节之外,能源在运输成本中也占了大头,因此相对较低的能源价格还让美国在运输环节也出现一定的优势。
(2)劳动力成本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缩小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劳动力成本也开始有所上涨,上文就提到,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与美国的差距已经不断缩小了。从数据来看,波士顿咨询公司此前表示,随着中国工人工资增长、汇率受到影响、能源成本有所上升等因素的出现,中国在成本方面相对于美国的优势可能只有4%。
另外,美国的劳动力成本之所以下降,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美国工厂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机器人的发展不只解决了美国制造业面临的劳动力匮乏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美国工人高福利低效率的问题。因此,尽管美国人工成本高企,但是只要制造业减少人力需求,增加机器人的数量,那么就能将其成本不断压缩,令其综合劳动力成本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缩小。
(3)理论上美国税负较轻
据悉,美国的税收体系较为简单,主要的税种为企业所得税,按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收取,但是没有增值税。另外,美国联邦还有一个类似于中国五险一金的收费项目,在美国的收取标准是应付工人工资额的11%,而中国则为应付工资额的40%,因此在这个同类科目中美国工厂比中国工厂少了50%。
曹德旺此前受访时就曾表示,中国的综合税负比美国高了35%。不过,曹德旺这个结论是否将两国工人的工资水平计算在内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这跟工资水平有什么关系呢?别忘了,在两国的“五险一金”项目中,是以应付工人工资额为基数的,考虑到美国的工资水平(蓝领工资为中国的8倍),美国工厂的税负是否真的比中国少还很难说。
(4)美国土地成本低,申请手续简单
受到中美两国土地制度不同的影响,美国的土地是永久性产权,而中国的产权为50年;另外,中国还有耕地保护政策,因此申请工业土地的手续较为复杂,相比之下,美国就显得较为简单了。
和中国区别最大的一点是,美国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小城镇中,而中国制造业和劳动力都主要集中在大城市里,因此相比之下,美国的用地成本也会比中国更为低廉。
(5)直面美国市场,物流成本降低
对于像福耀玻璃这样产品直面美国市场的企业来说,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大大减少运输成本,加上上文提到的,美国较低的能源价格也压低了其国内的运输成本,这对企业来说可能也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因素。
另外,福耀制造的是玻璃这种易碎品,因此其在运输过程中产品损毁的几率可能也会更高,而在美国本土生产则可能缩小其运输距离,从而也将降低其在运输过程中产品损坏的几率。
(6)美国消费能力高,市场需求强劲
在中企眼中,美国市场的吸引力可能并不亚于中国市场在其他外企眼中的吸引力。众所周知,很多外企来华建厂,除了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之外,中国众多的人口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对中国市场的青睐也是吸引外企来华投资的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美国的人口虽然远没有中国这么多,但是与全球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的消费市场也非常强劲,这主要体现在美国年轻人口众多,为美国奠定消费基础;该国收入稳定,为消费提供了资金以及该国推崇信贷消费,提升了消费杠杆等方面。
另外,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消费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80%以上,可见该国的消费市场也非常大,因此这也成为吸引中企到美国建厂的因素之一。
(7)政策支持和鼓励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可能是在这两年才频频听到,不过这在近10年来一直是美国的目标之一。据悉,早在年美国就曾邀请众多硅谷的科技大佬共进晚餐,当时就有人问乔布斯:“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让苹果的生产线重新回到美国呢?”
据说当时乔布斯的回答是这样的:“那些工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可能让问问题的人心凉了半截。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仍未放弃对重振制造业的努力,因此也采取调整税收等措施,试图让制造业回流。
年底美国就实行了30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收调整,先不说其在吸引制造业回流方面的效果如何,至少在政策方面对制造业的态度是支持和鼓励的,因此这可能会让一些企业觉得其营商环境是有利于制造业的生存的。
4.雾里看花:企业在美建厂难以跨越三道坎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吸引制造业回流的因素可能只是理论上存在,对于没有“亲口尝梨”的企业家们来说,始终有如雾里看花,无法真切地知道其效果如何。为什么这么说呢?
以福耀玻璃为例,在对美投资之前,曹德旺对美国工厂的期望非常高,但是现实却地让他大失所望。根据福耀的财报,年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的净利润为-.05万美元,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万美元,这和曹德旺设定在年从美国赚到2亿美元的目标相去甚远。
除了美国理论上众多优势没能发挥作用并让企业盈利之外,外国企业家们还会发现到美国建厂存在着很多道坎,而以下三道坎可能是比较难以跨越的:
(1)法律法规坎
在经商环境、法律制度等方面,各国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若在投资之前不做好充足的准备,就不可能做到“入乡随俗”,而这可能会令企业吃很大的亏。曹德旺就曾强调,在美国投资需要“无条件遵守美国的法律法规”。
他还举例称,福耀在美国的工厂能获得当地优惠政策的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对其工人进行培训,而且培训期长达3个月,这将确保其新员工有足够的时间熟悉工厂的工作流程和技术。相比之下,中国工人入职培训通常只有1个星期左右。
另外,美国的违法成本还非常高,如果不慎触碰到美国法律的底线,企业分分钟可能因为罚款而直接宣布倒闭,企业家也可能因此而赔得倾家荡产,因此法律法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是一道不低的门坎。
(2)劳工关系坎
在劳工保护、用工环境等方面,美国和发展中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包括员工福利、安全保障、环境保护(对员工的健康方面)等多个方面,美国的要求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加严格。例如,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对工人的护目镜、护保鞋和防割服等均有具体的规定;而且美国工人还不愿意加工,因此在订单高峰期,企业还需额外花钱鼓励员工来上班。
另外,上文已经提到,如今的美国工会已经演变成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企业死活的利益集团了,而工人可以借助工会的利率跟企业家们进行博弈,这往往会造成美国工人效率低下。在受到美国工会的干预之后,曹德旺就表示,工会制度已经不适合制造业的发展;在《美国工厂》中,曹德旺也曾坚决拒绝建立工会。由此可见,对于其他国家的企业来说,一种全新的劳工关系可能会很难适应。
(3)文化差异坎
文化差异这一点在《美国工厂》里面也有所体现,工人约翰·维斯罗就曾表示,在其工作的夹层车间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师傅,而与这些传授技术的师傅间沟通通常需要依赖手机上的翻译软件,有时碰到紧急情况,这些美国工人就需要中国师傅来解释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此时语言的差异就成为沟通最大的障碍。
除了语言沟通之外,美国工人还崇尚自由,一切以工人自愿为主,而不爱受到其他人的管束。这意味着“主管们”在发现这些工人存在偷懒行为的时候,说话也不大管用,这在中国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但是在美国却似乎习以为常。因此,文化差异也考验着企业家们的管理智慧。
由此来看,尽管美国制造业理论上存在着很多优势,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却仍存在着重重考验,这可能也正是美国实行30年来最大规模的税改仍未能吸引美国制造业回流的重要原因。
而从历史角度来看,盛极必衰是永恒的历史规律之一。曾经凭借强大的工业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巅峰时期肯定没有想到本国有一天会因为制造业的流失而沦为“二流国家”;而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全球的美国,今天却想要扭转这一历史规律,或许历史最终会让美国明白,再强大的国家都无法阻挡不断向前滚动的历史车轮。
那么,作为当今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吸引外企建厂的因素有哪些?上文提到,目前中国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差距正在缩小,那么美企特斯拉还要来华建厂呢?中国在制造业上,除了人工成本低、劳动效率高之外,和美国相比还有哪些优势呢?在文章中,金十数据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