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在研发投入、机构优化、科技合作、产权保护和实施机制上逐步完善,进一步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基础。
图片来源:新华社
■龙海波
年是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关键节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19%,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0%,国际科技论文发表数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二,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科技研发人员总数达到万人/年。应当看到,这些丰硕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在研发投入、机构优化、科技合作、产权保护和实施机制上逐步完善,进一步夯实创新型国家建设基础。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已有较大幅度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国从年的第29位快速升至年的第14位。科技创新步入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
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去年在前沿基础研究投入增长超过10%。瞄准“从0到1”的原始创新,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建设。实施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加强包括先进计算、核心软件、宽带通信、区块链、光电子、微纳电子、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在内的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科技重大专项持续攻关,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集成电路实现14纳米工艺产业化,5G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全面推进。国家自创区和高新区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载体,个高新区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经济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5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5.1万家。
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生态建设加快推进。一批基础性的科技制度逐步建立,科技、金融、产业和成果转化通道更加顺畅。通过改进项目评审、机构评估、人才评价,着力破除“四唯”倾向,进一步突出质量贡献绩效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和技术转移4项行动,着力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体系。
继续加大基础研发投入等硬支撑
从主要创新指标看,研发支出强度达到2.5%的预期仍有难度,尤其是研发支出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对外技术依存度还较高,原始创新能力不足,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彻底扭转。因此,必须尽快补齐短板,特别是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和优化科研机构上提供有力支撑,在这方面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有明确表述。
一方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没有足够的基础研发投入就不会有明显的科技进步,从国际经验看亦是如此。大多数科技发达国家的研究开发强度都很高,尤其是在基础研究投入上。年,美国、德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84%,日本达到了3.5%。相比之下,我国科研投入与科技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只有持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力度尤其是企业研发投入,进一步优化R·D支出结构,才能不断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水平。
另一方面,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国家实验室是大科学时代的科研组织模式,成为各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第一梯队,目前还处于遴选布局阶段。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是基于现有学科方向和行业发展需要设立的,但近年来在人员规模、协同创新、技术转化等方面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科技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领域,需要综合科技创新需求、实验室自身发展和国家财政投入情况进行优化调整。社会研发机构更加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强调科技与产业深入融合,是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载体,同时积极探索社会研发机构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合作机制。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软支撑
研发投入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但加大研发投入并不意味着科技进步贡献率一定会提升,往往还受到其他重要因素影响,比如知识产权保护、人力资本水平,以及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等。下一步,要将知识产权保护和项目实施激励作为软支撑的重点,切实改善研发投入绩效。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明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此,要在知识产权的获取、归属、分配等方面提高知识产权价值,特别是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运用,支持企业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完善专利审查制度,加强专利代理行业监管,强化知识产权质量导向。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提升执法规范性和透明度,严厉打击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应用环境,做好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对接,使之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家利益,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探索“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项目实施机制。目前,工信部在一些重点产业创新任务中已经开始探索揭榜挂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原创计划探索项目也是这种机制的有效探索,进一步丰富了揭榜挂帅机制的内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是新型举国体制在组织方式上的重大创新,关键在于“设好榜、选好帅”。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至关重要,必须回答好如何揭榜、谁来揭榜、哪些领域揭榜三个问题。如何揭榜应从具体执行层面设立一套符合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是继续沿用以往的项目招标、自由探索,还是市场需求导向。谁来揭榜就是要“英雄不问出处”,放开对揭榜人的学历资历等背景限制,但也要考虑万一接了榜没有成功怎么办,如何进行科学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具有一定难度。当然,“揭榜挂帅”并不适用于所有技术项目和领域,主要集中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和重大应急攻关项目,这是由技术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产业领域决定的。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
主编丨毛晶慧编辑丨史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