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美两国信息基建产
TUhjnbcbe - 2024/10/31 15:33:00

引言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美两国“信息基建”产业之间有什么关联?总的来说,本研究先是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探索性地对中美两国“信息基建”产业间的关联和波及效应进行对比分析,而后将关联产业的企业作为实验组,利用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信息基建”对产业内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并探究影响的异质性及作用机理。

一、主要结论

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一)中美“信息基建”产业关联效应具有较大差异从产业关联效应来看,“信息基建”制造产业前向关联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美国的“信息基建”制造产业长期支持着制造业的发展,对传统重工业的支持更强,对第三产业的间接前向关联更大,对“信息基建”服务产业前向关联强度上升趋势明显,且与大学及研究机构等的联系较大,是更倾向于以科学为基础的产业,产学研合作是其“信息基建”制造产业创新的源泉。

(二)中国“信息基建”制造产业中间属性极强,产业的影响力极为重大;“信息基建”服务产业属于中间初级品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需求感应程度大,产业间的影响以推动力为主。“信息基建”服务产业属于最终初级品型,辐射性和依赖性均较弱,产业发展相对独立。

(三)“信息基建”显著促进关联产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但存在特征和地域异质性依据产业关联和产业互动理论,产业的关联会向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由此,本研究立足于“信息基建”及产业联合互动大背景,从微观层面探究了“信息基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

研究发现,“信息基建”显著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水平,实施后的三年间的促进作用大小有小幅波动,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结论在各类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信息基建”对不同企业特征及不同区域的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说明“信息基建”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在响应“信息基建”进行数字化转型时,拥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优势会更加有利。在不同的划分地域方面,“信息基建”对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影响体现出显著的不均衡性,东部地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受到“信息基建”的影响更大,在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影响最大,而后两年影响效果小幅下降。

(四)“信息基建”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刺激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成效。“信息基建”会刺激企业创新,加大创新的投入,进而促进了企业数字化的转型。

此外,“信息基建”还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进而影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因为在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条件等大环境支持下,企业要想提高转型的程度,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尤其是高端人才的引进,从而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二、对策建议

本研究系统探究了“信息基建”的产业间的关联和波及效应,并对中美进行比较以及探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本研究又基于产业关联,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研究了“信息基建”对关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既验证了“信息基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又对影响的作用机理加深了认识和理解。对加强我国“信息基建”在国民经济的作用发挥,促进大规模数字化应用战略部署,以及企业在“信息基建”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具体的对策启示如下:

(一)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5G基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相关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产业的投资占比。另一方面,“信息基建”制造产业中间需求巨大的特性,为中间投入产业提供了庞大的市场,产生连锁效应,可以利用大数据中心、AI、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数字化转型重要驱动力,从“信息基建”促进平台建设、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提高社会运行效率等方面着手,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及增长发挥作用。

(二)提高“信息基建”服务产业经济带动作用,促进产业内部融合疫情期间,互联网信息服务同样展示出巨大的潜能,而我国信息服务起步相对发达国家较晚,且更倾向于消费性行业,中间产品属性较弱。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信息基建”服务产业对上下游产业的辐射力和拉动力。通过技术及资本要素的融合发展,有效促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产品附加值上升,提升服务产业高度。

加大对企业数字化升级的政策支持,加强传统产业数字信息含量,以及产业的数字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整个服务产业的市场化、竞争化。从美国经验可以看出,其“信息基建”制造产业与“信息基建”服务产业的关联强度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促进“信息基建”内部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充分发挥服务产业的高扩展性,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提高“信息基建”发展水平。

(三)“信息基建”需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特征存在的问题制定差异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动态规划,进行差异化的政策安排,针对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信息基建”对其的影响效果十分显著。

因为可以实施激励政策,先一批实现数字化转型,引领高质量人力资本向高新技术企业流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机制。又由于“信息基建”对国企以及非高新技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还不显著,因此针对这些企业,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重点刺激企业创新及人力资本等多方位提升,从而促使其在发展后进行数字化转型。

而非在现阶段一味地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针对不同地方的企业推行“信息基建”不能一刀切,对于中西部企业避免达成指标而过度基建,降低冲击可能导致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的“信息基建”应结合市场的需要,充分识别企业现阶段重点问题将“信息基建”落实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四)强化产学研合作,企业加强创新及人才培养美国经验显示“信息基建”与科学研究联系密切。“信息基建”项目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议高等院校制定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专业;

另一方面,强化“产学研”结合,建设人才实训基地,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联合多渠道培养人才,发展高质量“信息基建”。在“信息基建”的数字化大背景下,企业应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在新一轮的数字化革命驱动下,企业需要加大创新及人力资本的投入,积极主动地向数字化转型才能赢得企业竞争优势。

一方面,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引进机制,加大优质人才引进力度,突破人力资本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瓶颈。另一方面,重视人才的二次培养,注重培养、激励人才以提高知识技能水平,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社会价值。多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策略。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美两国信息基建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