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从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到杭州云城的诞生,从数字赋能城市治理到郊区新城的建设,杭州创新之举频出,也成为央媒聚焦的重点。近日,新华社与经济日报等再次相继刊文,报道数字赋能让杭州会“思考”,助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新华社
新华每日电讯10月24日6版
《当城市会“思考”——
杭州聚力打造“数字治理第一城”观察》
▼
记者赵久龙商意盈李平
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办社保、摇车牌、取公积金、预约挂号……当城市会“思考”,城市治理更加高效,人民生活也更加幸福美好。
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第六督查组走访了解到,浙江省杭州市正聚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定位新时代通盘谋划,对照新要求精准落子,通过数字赋能,探索走出一条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
“城市大脑”助力城市治理驶入“无人区”
一座会“思考”的城市,让提供更加精准的公共服务成为可能。
过去,打开杭州地图,位于市中心的浙江大医院、浙江大医院周围道路常呈现一片繁忙的红色。高峰时段,医院排队等候,最长入院等候时间近4个半小时。
医院停车难题,医院所在的上城区小营街道借力城市大脑,以“绣花功夫”医院周边2.5公里范围内的泊位资源,把城市大脑运算数据转换为可识别路线,平均停车时间从90分钟下降为15分钟。
“我们的城市每天都在产生巨量的数字,这些数字既是城市活动的轨迹,也是城市治理的密码。”杭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向督查组介绍,应用场景中越来越强的获得感,源于城市数字治理实战能力的不断提升。自年城市大脑诞生以来,通过深耕大数据综合应用,杭州初步实现“用一部手机治理一座城市”,城市治理驶入“无人区”。
“邻礼通”“村情通”“政企通”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一码就医”“先看病后付费”“先离场后付费便捷泊车”彰显城市温度……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技术总架构师王坚介绍,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覆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11个重点领域的48个应用场景和个数字驾驶舱,日均协同数据1.2亿条。
“亲清在线”架起政企“连心桥”
杭州一家公司今年收购了多户茶农的10.5吨龙井,通过“亲清在线”平台申报收购奖励政策,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获得了12.6万元的奖励。这家企业负责人说,换作以前,申请这笔奖励公司要提供多名农户的身份证复印件、多份茶青收购的小票复印件以及企业的相关经营证明等,“有了‘亲清在线’,省力多了。”
疫情冲击下国内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面临更艰巨的困难和挑战,为帮助企业快速享受政府各类补助和优惠政策,杭州基于“城市大脑”系统的“亲清在线”惠企平台今年3月上线,用“数据跑”代替“群众(企业)跑”,不仅提升了政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也推进了“亲清与共”的政商关系。
督查组了解到,上线以来,“亲清在线”平台累计兑付54亿元,惠及26万家企业。94个在线许可事项,累计为9.9万家企业办件40.1万件。多家企业负责人告诉督查组,申请相关政策补助,就像“拆红包”一样迅速直达,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但杭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坦言,一些政府部门数字化管理理念、方式还有待提升、优化。目前,杭州已依托城市大脑,给各级领导干部开发上线“数字驾驶舱”,辅助决策分析和服务管理。“我们努力将‘亲清在线’平台做成企业‘爱不释手’‘高频使用’的新型政商关系服务平台。”
第六督查组组长、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任荣发表示,“亲清在线”的成效取决于杭州多年来数字化治理的积累。推进数字化转型,需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思维理念和素质能力,探索以互联网、大数据方式“问计于民”,汇集各渠道信息,为群众需求画像,从中提炼形成改革任务,打通堵点、连接断点、解决难点,持续提升民生福祉。
以“智”提“质”杭州有“数”
走进位于杭州的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车间正紧张忙碌生产。公司财务总监冯俊告诉督查组,不用来回跑,动一动手指,今年1-9月的多万元出口退税就到账了。“既省心,也让我们添信心。”
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数字安防企业,深耕红外热成像技术近20年。疫情发生后,该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红外体温筛选设备供不应求。“以前一年只能卖出台,今年上半年卖了两万多台。”公司董事长庞惠民说,去年搬入新大楼,搬迁后生产车间的产能提升了一倍,上半年实现净利润逾3亿元,同比增长约%。
近年来,杭州不断夯实数字产业基础。督查组发现,数字经济已成为杭州鲜明的标志,呈现出“热带雨林”生态特征,既有阿里巴巴、网易、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大树参天,还有一大批乔木式、灌木式中小企业各领风骚,抗压性强、稳定性高。
在杭州,“数字”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深入每个角落、影响每个家庭、惠及每个市民。统计显示,年杭州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占GDP比重为24.7%,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年上半年,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逆势增长10.5%。
经济日报
10月26日头版
《杭州有座“云”上城》
▼
记者黄平
近日,“数字之城”浙江杭州正式对外发布杭州云城概念规划,一座新城横空出世。杭州为什么要建“云”城?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考察时,要求杭州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和宜居城市方面为全国创造更多经验。云城的诞生,正是杭州落实总书记要求的创新之举。
云城位于杭州主城西部,是浙江乃至全国创新密度、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年启动建设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如今是浙江省最具吸引力、创造力的科创热土和新经济增长极,人才净流入率是杭州市平均的2.5倍。然而,由于城市功能相对滞后,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大走廊职住分离现象严重。云城的诞生,正是提升科创大走廊发展水平的迫切要求。
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外来人口涌入,常住人口已超万,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突出。早在年初,杭州就提出“东整、西优、南启、北建、中塑”的发展思路,选择若干重点区块精心打造城市功能平台。云城的诞生,正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探索特大城市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新路子的重大举措。年4月,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在研究杭州西站枢纽规划建设专题会议上提出“杭州云城”规划设想;6月,“云城”被写入杭州市委全会报告;8月,云城建设管理指挥部正式挂牌。
云城是座怎样的城?周江勇表示,之所以取名为“云城”,就是要用“云”的形象手法来定义“城”的内涵特征,以最大的真诚和热情构建诗意空间、诠释未来城市。云城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科技创新和应用,必须把数字赋能作为首要任务,努力成为数字变革策源地的核心区。
早在年,杭州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开始与阿里云等企业一起探索以“云”定义“城”的能力极限。城市大脑从无到有,截至年底,已经应用在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个领域、48个场景。
“万物今日皆可‘云’。”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说,“云”正成为这个时代的载体,也是数字化发展的一个标志。疫情期间,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杭州健康码2天内就实现上线使用。之后一周内,浙江各市健康码均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健康码全覆盖省份。
截至目前,阿里云为全球数百万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服务,其中包括超过80%的中国科技类企业,帮助数百万客户省去超0亿元的运营成本。
云城怎么建?杭州将按照“宽视野决策、大区域统筹、小单元作战”的模式,克服碎片化、短期性、小平衡的做法,科学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整体谋划打造杭州城市西部新中心。
要体现杭州的“高度”:在云城的核心,打造高约米的摩天建筑群,这是目前杭州规划的第一高楼,同时围绕制高点,建设多幢米以上的大楼。
要体现杭州的“速度”:杭州西站枢纽是云城的核心区块,集高铁、地铁等交通方式于一体,北上对接上海、南京、郑州,南下连接温州、厦门等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设计不断优化,将形成30分钟可达杭州主城区、45分钟可达萧山机场、60分钟覆盖市域、2小时覆盖长三角的快捷交通圈。
更要体现杭州的“温度”:率先开展“产城融合、功能复合、职住一体、标杆示范”未来社区试点,确保创新创业人才在区域内实现职住平衡,预计居住人口40万、就业岗位约42万个。
“想要把一流人才留在云城,一方面是引进高能级的科创平台,另一方面是做到职住平衡,营造一流环境吸附高端人才。”杭州云城建设管理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云城规划居住用地的40%将作为人才多元化居住空间,高标准引入教育、医疗等资源。
编辑楼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