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内对内循环经济理论很热,那么什么是内循环经济呢?有一篇文章说得很清楚他认为:“最近为了应对不断萎缩的外部需求,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提法,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原因主要是我们过了刘易斯拐点,人口不再是红利,在房价大幅上升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多,出口已经不具备优势了,所以就必须转内需发展模式。”(1)
从上面的文章张中我们终于明白了,由于外部环境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两条腿走路,利用国外经济大循环和国内经济的循环,提高自己的经济竞争力。从理论上,内循环经济理论是行得通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内循环经济却寸步难行。
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任何的国家经济都不能完全自给自足,即使美国的先进国家也不能独自完成任何的商品生产,美国会把制造类的生产转嫁到其他国家,只是从成本的考虑,也不得不这样做。美国消费的消费品不都是来自美国国内的产出,而是世界各国的商品都有,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特朗普呼吁美企把产业链收归美国,但收效甚微,生产成本决定了美企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从产品的生产成本的角度上看,即使美国也不能把商品的生产环节都收归国内,实现闭循环经济。那么闭循环经济到底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它只考虑生产本身,而对于成本是不考虑的。美国如果实现闭环经济如果不实现,那么中国更是实现不了。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对国外高档商品的依赖很大,即使国内不再销售国外奢侈品,他们也会通过海淘购买自己心仪的商品,把钱完全花在国内是很不现实的。
在现代世界国际经济经济是一个整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所擅长的,并占据国际化生产量的位置,也就是每一个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脱离经济一体化。内循环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与外界发生联系,这样的经济是不可能推出国际上最先进的商品,即使有,也是不顾成本的制造,这样的经济是不符合商品经济的本质的。
华为在法国研发中心华为不如电子产业是从收购日本手机公司开始的,华为已开始就是一个开放的公司,到了今天华为的研究中心遍布加拿大、欧洲,在现代世界中独立自主是不会有高品质的产品的,即使是竞争对手,华为每年也要从美国得到专利,并收取华为的专利费。在华为的经营十几种,与美国及世界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世界需要华为,华为也离不开世界。
内循环经济理论是一个自我封闭系统,这样的经济模式是不可能发展中国经济的,并且很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破坏。内循环经济希望生产链所有的环节堵在国内完成,其消费也在国内,这是与现代经济是背道而驰的,因不符合世界的潮流必然以失败而告终。
华为意大利亚娜中心所有的环节都在国内完成,这本身不是从成本考虑问题的,如果国外配套可以很低廉,我们何必要强求国产化呢?过分强求自己生产只能是一场政治目的开展的政治秀,此时经济让位于政治目的,经济服务于政治,怎么越看越像文革时期的经济思路?
尽管所有生产要素都有一国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绝招,也决定了在世界产业链中的地位,实现全球一体化,但是相对于美国发达国家的经济主要是第三产业占据GDP80%以上。美国商务部当天发布的按行业分类的第二季度GDP数据显示,当季制造业增加值占美国实际GDP的11%,低于前一季度的11.1%,也低于年的11.3%,降至年以来最低水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如果美国的GDP总量是24万亿美元,那么仅美国第三产业创造的GDP比中国全年GDP总量还要高。似乎美国并不太多的依赖环境,美国靠自给自足就能发展美国经济很好。美国三产都包括什么呢?美国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教育、医疗、金融、法律等。美国第三产业为什么会创造如此之高的GDP?这是由于美国的个人收入水平不是一般的高,是中国人均GDP的30多倍,如此之高的个人收入,自然能创造更高的三产的需要,从而使得美国在教育、医疗领先于全球。
人的收入水平和需求水平提高是相关的,如果人均GDP抵御美元,那么人们的生活只能满足基本生活为主,对更高的满足是不太重视的。当人均GDP接近于美元,基本生活已经解决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有了更大的需求,比如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我国将中国的非农业、制造业之外的服务业定为第三产业,那时第三产业仅表现为旅游、饭店服务业的繁荣,当时的中国人仅能享受到服务业的繁荣给自己带来的便利。那时的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不是很高,也不可能对第三产业有更高的需求,第三产业升级受限。到了今天,中国人均GDP已经接近于0美元了,中国人更愿意投入教育、医疗行业。毕竟收入提高了,谁不对健康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