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赵姗
国家统计局7月6日发布消息,年,尽管受到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和严峻复杂国际形势的影响,我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仍继续保持增长。经核算,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亿元,比上年增长4.5%,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0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促进“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三新”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银行研究院资深经济学家周景彤对本报记者表示,数据表明,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尽管我国经济受疫情影响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没有改变,不仅步伐没有停止,从某种程度上说,疫情还加速和催生了许多“三新”经济,比如信息技术、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无接触物流、“潮吃潮喝潮玩”等。这种变化,不仅是国家多项政策作用的结果,也是经济规律使然,对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未来看,在政策扶持、投资加大、形势倒逼、经济规律等多种因素作用之下,我国“三新”产业还将继续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将进一步提升。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张厚明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三新”经济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增长态势,成为破解经济发展突出矛盾的关键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特别是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新业态加速成长,客观上进一步助推了“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可以发现,“三新”经济中第三产业是主阵地,“三新”经济对消费市场、服务市场的作用更大,对激活市场需求的效率也更高;“三新”经济中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最快,“三新”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动能转换的重要推动力;“三新”经济中第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发展的着力点在于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为要。创新不仅包括科技创新,也包括组织创新、产业模式创新。这些创新的集中体现和应用的‘主战场’就是‘三新’经济。可以说,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持续发展和壮大,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战略选择。”周景彤说。
周景彤建议,促进“三新”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要从以下方面用力。一是打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树立“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理念,重中之重是理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为企业等市场主体列出负面清单。二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让科技、专业人才能够专心致志、埋头苦干,不为非科研事物占用太多时间精力。三是改革教育科技体制,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确保国家创新发展后继有人。四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创新与特定的融资模式(如直接融资)、金融制度等密切相关,通过完善政策法规,鼓励、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创新活动的支持。
张厚明表示,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培育新产业、发展新业态、拓展新模式,促进“三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首先,要加快高端要素培育和集聚。其次,要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要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加大财政资金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支持力度,扶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挥科技金融支撑作用,围绕创新链部署资金链。再次,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产业之间,尤其是高新技术和新产业、新业态的融合发展。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新业态的同时,推进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技术发展新商业模式,并对传统企业的生产模式进行整合和重组。最后,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