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赣州国际陆港。通讯员黎璞摄
上饶数字经济服务园。通讯员吴晓敏摄
本报记者游静
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洪灾的大战大考时,赣鄱儿女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决破除思维定势、克服路径依赖,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引领,加快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GDP翻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我们为此深感振奋——“十三五”以来,全省经济快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年,全省GDP翻一番目标提前实现;年,全省GDP达.5亿元,按年可比价计算是年的2.64倍。
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我们充满信心。年上半年,我省GDP同比增长0.9%,实现了由负到正的逆转,我省经济扛住了疫情冲击,经济运行向常态化复苏。
江西经济展现的韧性、活力与潜力,来自哪里?记者通过算速度账、质量账、结构账等,解读江西GDP的含金量。
看速度:一个国际陆港和一家家具厂的“裂变”
有这样一座港口,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却通江达海,产品销往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它就是位于赣州市南康区的赣州国际陆港,从年建成至今年上半年,累计开行铁海联运班列近列,开行中欧(亚)班列多列,赣州因此跻身全国中欧(亚)班列开行城市“第一方阵”。
7月7日,记者走进赣州国际陆港时,一列铁海联运班列正缓缓驶出。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的2个货柜共70万元的家具,将通过班列在深圳盐田港“换装”出海前往迪拜。马不停蹄,企业又加紧完成下一批发往欧洲的万元订单。该企业董事长申飞对下半年抢时间、补进度,完成企业发展目标充满了信心。
如今外贸出口已是常态,申飞仍对企业第一单外贸生意记忆犹新。年下半年,3个价值万元的家具货柜发往迪拜,当时这家经营超过10年的企业,不再满足于给外省企业做外贸订单,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出口资质。当年,企业出口额8万美元。年达到万美元;年突破万美元。
不到3年时间,企业的外贸出口额超过了万美元,这一速度来自哪里?记者在赣州国际陆港建设历程中找寻看答案。
抢抓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机遇,赣州国际陆港于年10月开工建设,年1月实现进口木材从深圳盐田港直通南康。一列列铁海联运、中欧(亚)班列从国际陆港东进、西出,北上、南下,赣州开始深度对接“一带一路”,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跑出开放加速度。
申飞给记者算起了“开放账”:货值30万元的家具,在赣州国际陆港出口可以省元;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货物抵达境外时间缩短一半以上;以前需要提前几天预定集装箱,现在什么时候出货,什么时候就能装箱……一系列利好因素,使他的外贸产品在同类型产品中,价格低5%以上。
如今,赣州国际陆港成为江西经济发展的一条大通道,仅在南康区,外贸企业就由5年前的3家发展到现在近家。
点评:
能不能按照经济增长目标实现GDP翻番,是一场对全省人民的考验。年至年,全省GDP年均增长10.1%,提前实现翻番目标。江西人民通过了这一大考。
从赣州国际陆港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国字号”平台相继在江西集成,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扩大开放,江西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提升GDP的增速。
看质量:一家创新型铜企折射GDP的含金量
有这样一位企业家,从实地考察、“收拾”家当、举家搬迁到江西创业,仅用半个月时间。最令人称道的是,通过十余年的耕耘,企业利润从每吨产品元提升至每吨0元。
他,就是位于贵溪经开区的江西云泰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士浩。如果说当初迅速赴赣创业,看中的是江西的营商环境,现在,他看中的是当地鼓励创新的氛围和助力转型升级的合力。
“不好意思,刚从中科院学习了3天回来。”7月9日,记者见到赖士浩时,他显得很兴奋。在贵溪经开区的组织下,一批企业家前往中科院的新材料研究中心,了解最前沿的铜产业发展趋势。赖士浩介绍,月底专家们还会对企业进行回访,他已经在梳理课题,期盼着专家们走进企业的实验室,助力攻克研发难关。
专家引进来、企业走出去,是贵溪经开区每年的常规动作。赖士浩介绍,正因为眼界不断拓宽,坚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信念。“生产粗铜附加值不高,而且面临高能耗、重污染以及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我们只有加快创新步伐,加速转型升级。”
6年,企业投资0万元,向中端铜板产品转型;年,投资10亿元,向高端铜板产品冲刺。黄铜板带、紫铜板带、锡磷青铜板带等新产品陆续研发;0.2毫米的铜板带误差由正负5微米,控制在3微米以内;铜板带的卷重由3吨到10吨……随着精度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也由粗铜变为电工类铜产品,再到电子类铜产品,附加值大幅提升。
作为最早一批入驻贵溪经开区的企业,云泰铜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见证了园区的变化。贵溪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徐立平介绍,园区从最早沿着国道发展的前店后厂式“马路经济”,发展到聚焦主业招大引强,坚持集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年,贵溪经开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2亿元,增长23.04%;财政收入35.67亿元,增长40.6%;实现利润总额16.26亿元,增长35.8%。
点评:
我们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