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获评“省级”园。
今年3月13日,东营日报刊发了《放大镜下的“人才之渴”——我市春季行业用工情况调查》。调查发现,东营市很多企业在一线普工、应届毕业生、服务业从业人员等群体上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着招工难、招工贵现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业优先政策首次被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显而易见,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劳动力能否得到合理配置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服务业便是撬动就业合理匹配企业高效运行的中坚力量。本期“产财一线”,让我们再从人力资源服务业的角度解读一下如何发挥行业作用为就业与企业服务。
“一提到‘人力资源服务’,大家可能会想到劳务派遣、人事代理这样的字眼,过去的十多年,东营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也大多在做这件事,实质上,在该产业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早已被看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服务产品也日益丰富。”为了加深记者对该产业的认识,3月21日,首批入驻东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企业——东营邦芒服务外包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邹丹在接受采访时还举了一组数据。“你能想到吗,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对上海市GDP的贡献为多亿元,而我市仅为16.3亿元。”邹丹认为,体量小而散、服务低端与同质化严重是目前东营市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的特点。“人力资源产业十分庞杂,任何一个点只要深耕细作都能做成大公司。”他继续举例说,“像招聘这个大项下,猎头、专招普工、人力资源测评等每一项上都有顶级的上市公司。”
东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总经理王鑫全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注册有家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真正开展好业务的并不多,市场很大,但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除了经济体量,理念、视野、市场环境等也是造成层级低端的原因。”他分析道,我市不少大型企业每年培训费在数千万元,但由于本地缺乏高端人才服务机构,企业选择了其他国内国际企业,行业税收落不到我市。
东营市人力资源协会秘书长田新旺也认为:“目前,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的链条是不完善的,就说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吧,部门从业者很多从办公室、行政转过来的,年左右才开始出现人力资源科班出身的人从事这个领域。”田新旺分析说:“人力资源没有话语权,没有引领企业向前走。”那么,人力资源服务业及人力资源部门应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在撬动就业、企业发展中的作用,真正做到“有话语权”呢?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存在的价值体现。“我们专注金融行业的服务外包,精耕细作有二十多年了。进入东营后,迅速开展工作,目前已经为东营市金融业提供了多个岗位。”济南银雁金融配套服务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总经理孙明祝说,在入驻东营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后,下一步他们将拓展业务范围,与我市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合作。邹丹表示,劳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用工趋势。比如,生产线外包。我市制造业企业众多,企业可根据自身在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把非核心的、辅助性的、季节性强的、不定期性生产的生产环节或是生产线外包出来,由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负责组织人员按计划和指标进行生产。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将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