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去年12月中旬,“韧性成长:跨国公司数字化转型峰会”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举办。峰会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展望了“十四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数字化机遇。观察者网已获授权整理、发布演讲全文。
今天这个会议本身是关于韧性成长的(注:“韧性成长”指企业不应再简单追求速度快,而是更多注重发展质量,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打造更加灵活的发展模式),而韧性成长最重要的前提在于了解未来会发生什么,以及怎么穿越未来这些趋势。
因为我自己在前期做了一些“十四五”规划的底层研究,所以我会从“十四五”规划的角度预测一下大概5~15年时间内中国将会出现的五大趋势。
第一个趋势是全要素生产率的继续增速发展。
谈到中国未来5~15年的时候,有一个关键词汇,那就是“全要素生产率”,它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中国经过40年的高速增长,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背后的原因,工业化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同时,我们在政府跟市场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均衡,叫做有效的市场加上有为政府。
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可以用索洛模型解释。一个国家的劳动力、资本投入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推动经济增长,而中国在这三个因素上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解释了中国的成长。
演讲现场(中信出版集团供图,下同)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40年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全要素生产率基本维持在4%以上,它直接导致经济增长达到9%,甚至是双位数的增长。进入年之后,全要素生产率降至2.1%,甚至最近一两年有学者估测已经降到2%以内了。如今中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达到54%,工业降到40%以内,制造业占GDP的27~28%,未来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会困难一些。
怎么解决?现在政策的话语体系中经常讲,中国要保持可持续、高质量、健康的发展。来源是什么地方?全要素生产率是很重要的来源。
总书记提到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年远景目标倒推现在的任务,现在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大概是美国的43.3%,这是年的数字,年的数字更低一些,而如果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全要素生产率至少要达到美国的80%左右,甚至要高一些。
这提出一个很尖锐的挑战。我大概测算了一下,年如果要接近美国65%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意味着未来15年时间里,每一年的增速需要比美国高出1.95个百分点。美国现在的增速大概是0.7~1个百分点,它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时代的时间较早,服务业占了美国GDP的80%以上,这意味着中国未来15年需要达到2.5~3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是我们理解未来5~15年可持续、高质量经济增长时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