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每日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由个位数进一步趋零的大趋势下,上海的疫情得到了显著的缓解。
随着各区各企业的逐渐复工,以及返工潮的分批次涌入上海。上海并没有受到返工潮和复工潮的直接影响。企业复工稳步推进,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人民生活除了需要戴口罩外,也逐渐步入正规。
疫情虽然有所缓解,但是疫情结束之后上海会变成什么样呢?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年上海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显示:
第一产业增加值.88亿元,下降5.0%;
第二产业增加值.16亿元,增长0.5%;
第三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8.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2.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上海市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达到了约3/4。
而在这次疫情的袭击之下,大量的旅游服务业、餐饮服务业、KTV、酒吧等实体企业都面临了毁灭性的打击。不仅错失了春节这一重大利好机会,同时使春节前夕囤积的大量食物贬值出售或者直接损失。让本就困难的现金流再次受到影响,部分公司直接面临裁员保公司,乃至破产清算。
因此,本次疫情对上海的实体产业影响,尤其是实体服务业的影响是极具毁灭性的。
不过,根据上海市年1-12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分行业)显示
上海的服务业主要的三大内容是: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33%)
2、商务服务业(占30.7%)
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8.75%)
结合这次疫情的特殊性,以及年非典的经济形势来看。
年非典时期,上海的经济主要由第二产业的工业为主体,服务业比重相对较低。
结合当时的数据可以看到,年非典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仅有一个季度,并且在下一季度会快速反弹。
而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将有两个季度,并且反弹力度不大。
而由于现在上海的主要支柱从第二产业转为第三产业,那么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将对第三产业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直接影响上海的整个经济大环境。
但是,今日上海的第三产业的构成与年非典第三产业的构成已经截然不同。
(1)交通运输业:铁路、地铁、公交已经构成了日常生活的主要出行方式,并不会受疫情影响过大。
(2)邮政业:在疫情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利好,由于宅家通过手机买生活用品、买菜、买消毒水。
直接促使叮咚买菜、盒马鲜生的快速发展,天猫超市、苏宁优选、京东等平台也订单量大增,促使邮政业得到非常大的突破。
(3)商务服务业:主要是法律服务、广告服务、职业中介等。
其实这些行业一般来说与经济环境会有相仿的效应。
即大量公司裁员或者大量员工离职的情况下产生大量的劳动纠纷会促进法律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大量失业人员也会促使职业中介和广告服务行业的发展。
(4)软件和信息技术业:
该行业实际上与客观实体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作为互联网行业原本就与实体经济处于竞争关系。
因此,疫情对实体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并不会直接影响软件和信息技术业的发展。
综上,虽然由于目前上海是以第三产业为经济主导的大环境。但由于第三产业的主体产业与年非典疫情时期的并不相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受疫情影响。
故上海市的整体经济运行环境不会过大的受疫情的影响。
年,仍旧是上海腾飞的一年,将是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
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