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产业结构较为“奇葩”:从一产比例看,还是农业国家,从三产比例看,已达发达国家水平。农业以粮食种植业为主,农业人口占比达65.53%;工业则以家庭代工和中小型纺织服装、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近些年印度仿制药、汽车代工、机电化工产业成为印度工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以金融服务、劳动输出、软件为主,体现了外向型的特征。
此次印度疫情失控对全球产业链影响有限。印度进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比重较低,整体规模占全球比重约2.1%。在全球进出口份额中占比较高的仅有纺织、化工、农产品(5.,-0.05,-0.90%)和贵金属,因此印度此次疫情对全球产业链而言影响相对有限。如果疫情继续恶化,可能会拖累与生产相关的进口品,如化学原料、铅与铅制品、矿物燃料等,对相关的大宗商品需求造成一定的扰动,并有可能拖累棉花、糖、化纤、有机化学品等的供应。
纺织业订单可能部分重流中国。疫情的二次爆发叠加海外经济活动放开以后对服装的强烈需求或出现大量欧美纺织订单发生转移现象。目前已有中国企业接到回流订单,而二季度海外回流订单望进一步增长。印度部分农产品生产出口或受一定影响。疫情对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可能造成以下潜在冲击:一是影响收获播种。疫情原因,劳动力短缺,上一季节农作物收割以及春季农作物播种或受阻,影响后续产量;二是出口受阻,主要是参考去年印度疫情期间,大米出口受阻,糖的出口更是处于停滞状态。
印度疫情加重对原料药、仿制药、疫苗供给冲击严重。首先是原料药。印度在特色原料药市场中扮演着难以被取代角色,年因为受到疫情影响,部分订单流向了中国,但是短暂的替代效应无法改变印度在特色原料药上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优势,预计疫情二次复发对原料药产业链的扰动增加,而我国药企在收获一定替代效应红利之余,大宗原料药出口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其次是仿制药。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生产国,有着“世界药厂”称号,生产了全球接近百分之二十的仿制药。同样是得益于其较强的研发能力,印度在仿制药的地位难以被取代。三是疫苗。印度是疫苗出口大国,主要出口亚非拉国家,二次疫情或将扰乱发展中国家疫苗供应链,从而令亚非拉等国家免疫时间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