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建一座大桥,在前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它能够承受多少车辆通行,还要考虑到大风、大水、地震等特殊情况下它是否能屹立不倒,这就是“韧性”,一座城市亦是如此。
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外部复杂变化的环境,对区域建设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个时期,也是对于区域经济实力的一次“大考”,就城市而言,经济是否有韧性,将决定其未来发展的走向。
再看江苏,年一季度,江苏全省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4.6%。作为全国经济第二大省,江苏这一经济增速保持和全国平均增速基本同步,继续成为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重要压舱石。
而整体平稳的背后,哪些城市韧性十足、哪些城市被动向前?
江苏,“韧”在何处?
新冠疫情时代,各省经济发展受到强大的冲击,并且具备持续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除了对企业生存形成巨大的挑战,更多考验的是各省经济发展的智慧与坚韧度。
一季度对于一座城市全年的经济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毕竟,一个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江苏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同比增长4%。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是江苏经济的最大优势,而其中的制造业又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根基。从经济增长看,一季度江苏GDP增长4.6%,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快于GDP增速1.8个百分点,占GDP比重37.4%,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
具体到工业经济,前三月,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6.8%,民营企业增长8.9%,私营企业增长8.3%。分行业看,全省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3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2.5%。
创新驱动释放发展强大动能,一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高于规上工业6.5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4.7%;智能手机、光纤、工业机器人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3.1%、27.6%、22.1%。
透过数据,不难看出高新技术、数字技术正在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江苏制造业创新驱动的特征愈加明显。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浇灌。3月末江苏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同比增长9.8%、14.9%。不仅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金融支持,这也充分反映出江苏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活力。
投资,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支撑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一季度,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恢复,同比增长7.3%。
其中,重大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运行的压舱石、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成为拉动投资“强引擎”。一季度全省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个数同比增长25.2%,完成投资增长15%,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54.4%。其中,10亿元以上年内新开工项目比上年同期多20个,完成投资增长45.5%。
放眼全局,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4.6%,成绩的取得亦是全省十三地市勠力同心的结果。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