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
阅读完约5分钟
疫情对A股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或许唯有时间可以最终给出说明。但通过当下的蛛丝马迹,也可以进行初步的预估和研判。
梳理多家券商策略研报发现,大家预判较为一致,即武汉肺炎疫情可能继续影响短期情绪和节奏,但不改变中期市场向好的方向。
1
中金策略王汉锋:
指数可能有4%至5%的回调空间
起于年年底的非典疫情是最近二十年中与当前武汉肺炎疫情最可比的事件,市场对此反应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疫情开始时市场认知不足、反应温和甚至没有太大反应;大规模爆发后市场紧张甚至恐慌;疫情继续发酵但市场已经消化直至疫情逐步结束。当年就股市表现而言,主要股指从高点到低点回调幅度约8%至10%。
此次武汉肺炎疫情从年12月8日出现首个案例到今年1月中旬左右,可能属于市场对此认知不足、反应温和的阶段,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都整体继续反弹。
从1月下旬开始,随着武汉疫情得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重视,市场对其影响认知更加充分、对其后果也开始更加担心,市场逐步演绎至第二阶段。节前A股与港股自前期高点已经累计回调约5%左右。
截至当前,武汉肺炎确认案例仍在继续上升,市场仍处于较为担心的状态,节后开盘港股就出现情绪性惯性下跌。从幅度上看,如果以当年非典疫情作为基本情形来参照,市场指数可能还有4%至5%的回调空间。当然,当前武汉肺炎疫情仍在演化中,后续实际情况仍需要继续紧密跟踪。
2
兴业证券王德伦:
A股短期仍会出现调整,“长牛”趋势未变
此次疫情,由于正值春节假期期间且假期延长,疫情对投资者情绪冲击较节前已有所缓解,恢复开市后,A股短期仍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调整。
1月14日以来,上证综指累计下跌4.46%,春节期间新加坡A50指数和提前开市的恒生指数仍在继续下跌,投资者可能处于“悲观期”。短期行情可能观测上,新增病例的趋势可能成为重要的参考指标。中期角度来看,疫情结束后,政府的相关稳增长政策措施、经济基本面受影响程度是2个重要观测方向。
整体而言,由于“挺进大别山”行情涨的过急、过快,由于疫情带来的调整,是使得部分投资者没来得及持有部分基本面较好、景气周期向上的优质“核心资产”和新兴成长“大创新”方向优质公司的绝佳机会。
3
中信建投黄文涛:
上半年是利率债交易时间窗口
从舆情看,投资者对本次疫情本身和市场的判断较为悲观。美国、欧洲、日本、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股市出现大幅下跌,富时中国A50指数11个交易日从高点下跌13%左右。如果疫情短期结束,则A股短期下跌反而给投资者带来较好的买入时间窗口。反之,经济、利润等数据和市场情绪均不支持股市,股市反弹可能要延后。
对于债市,我们继续维持上半年是利率债交易时间窗口之观点,十年国债收益率仍有下降空间。这不仅基于经济处于下降区间之判断,而且CPI二季度及之后也将走低,流动性充足和资金成本降低也是趋势。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信用债违约仍是主要风险,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评级下沉仍需谨慎。
4
天风策略徐彪:
指数下跌空间不大,把握全年景气主线
从当前市场跌幅和非典时期最大跌幅比较来看,指数还有一定下跌空间,但幅度可能不大,若节后开盘出现明显低开,建议逐步布局。
战略层面,把握核心矛盾,即全年景气主线:借鉴“非典”时市场表现,疫情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是阶段性的,且不改变市场的板块风格。疫情升级时,抗跌行业可能为前期强势行业(科技股)及医药。行情转折点可能发生在疫情开始缓和时,这时可阶段性布局超跌反弹。但疫情结束后,市场大概率仍遵循原来的景气主线,即科技股行情。
5
国金策略李立峰团队:
疫情缓解之际,即是A股反弹时
复盘年“非典”行情,对A股投资的借鉴意义:
1、年发生的全国新型肺炎疫情,结合相关权威专家给出的对此次疫情发展的预测,则当前时点可近似类比于年4月中下旬,短期内A股将更多的受避险情绪的影响而股价有所承压,医药板块或有超额收益表现,而部分消费等行业。如:商贸、体闲服务、纺织服装食品饮料以及“交通运输”行业股价承压;
2、当后续疫情出现实质性缓解(拐点出现)之际,则是A股开启反弹之时。站在当前时点,疫情对A股“春季躁动”行情仅仅是短期扰动,实质上改变不了A股运行的既有趋势和市场风格
3、决定A股中长期趋势的仍主要取决于货币政策,疫情期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相对较大,货币政策在疫情发生期间将维持较为宽松的流动性环境,需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