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倪淑慧杨盼盼全口径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
TUhjnbcbe - 2025/7/4 18:48:00
本文重要的创新和贡献是对“全口径”行业有效汇率的测算以及对比。所谓“全口径”,是指不仅包括传统可贸易品行业的所有行业(对应着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行业),还包括传统的不可贸易品行业,即农业、第二产业中非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行业有效汇率。基于同一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和价格水平计算得出的加总层面的人民币传统有效汇率和增加值有效汇率差异较小。分行业的差异则较为显著,特别是传统不可贸易的服务业,这意味着,从行业视角入手研究增加值有效汇率将更有意义。传统有效汇率构建基于每个国家出口的均为最终产品的假设,因此权重的构建均基于贸易流数据。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和发展,最终产品生产由不同经济体分担成为常态,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增加值贸易数据为有效汇率核算提供了新的视角。增加值有效汇率传递的信息和传统有效汇率有何不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需要将相关的测算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且需兼具加总和分行业视角。对此,为更好地厘清传统和增加值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差异,考察不同行业参与全球贸易的异质性,本文基于同一口径、同一方法和同一数据来源测算并比较了加总情形以及全口径行业传统和增加值人民币有效汇率。OECD和WTO联合发布的增加值贸易数据库(TiVA:TradeinValueAddedDatabase)为我们使用同一数据来源测算传统和增加值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权重提供了可能,该数据库公布了64个国家34个行业的传统贸易进出口和增加值进出口数据,据此本文测算了四个期间的三年平均权重,分别是-年、-年、-年和-年。然后采用时变权重和三种不同价格指数(CPI、PPI和GDP平减指数),本文测算了-年间加总情形以及全口径行业人民币传统贸易权重和增加值权重有效汇率的年度和月度指数。最后,计算有效汇率在各年份相对于期初(年)的升值幅度,并使用增加值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减去同期的传统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考察两种有效汇率的差异。从测算结果来看,加总层面的人民币传统有效汇率和增加值有效汇率在样本期间升值幅度的最大差异不超过3个百分点,反映文献中二者差异的来源很可能是由平减的价格指数差异或其它原因引致。因此,不宜直接将以GDP平减指数为基础的增加值有效汇率和以CPI平减指数为基础的传统有效汇率进行比较,在对二者进行比较时的最优选择是基于同一价格水平。本文更重要的创新和贡献是对“全口径”行业有效汇率的测算以及对比。所谓“全口径”,是指不仅包括传统可贸易品行业的所有行业(对应着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行业),还包括传统的不可贸易品行业,即农业、第二产业中非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的行业有效汇率。这么做是因为:一方面,不同行业和部门参与全球生产分担的方式和角色都不尽相同,表现为行业层面的有效汇率呈现较大的异质性,这也是衡量和决定对外竞争力的关键,因此测算所有行业有效汇率显得十分必要(Pateletal.)。另一方面,通过自身的跨境流动以及附着在可贸易品上实现跨境流动等方式,不可贸易品行业变得越来越可贸易化(杨盼盼等,),各国际组织的官方数据库又为行业有效汇率的测算提供了可能,这弥补了文献中有关全口径分行业有效汇率的空白。对比传统和增加值分行业有效汇率得到两个有价值的结论:一是增加值测算行业的有效汇率变动幅度更加平滑。二是服务业两种有效汇率的差异显著大于制造业,这种差异在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业上更加明显。增加值行业有效汇率变动幅度更加平滑表现为:尽管行业间差异均比较显著,但是传统测算方法下,行业间最大差异为89.41个百分点,而增加值测算方法下仅约25个百分点。这是因为增加值核算方法将附着于货物上的服务贸易增加值分拆出来,在拆分过程中,服务业和第二产业的差异被缩小,因此增加值方法下行业间汇率变动幅度更加平滑。这也侧面反映了加总层面有效汇率的测算确实存在“加总谬误”的问题,对于分行业有效汇率的探讨十分必要。服务业两种有效汇率的差异显著大于制造业表现如下:第二产业制造业中,增加值有效汇率下,“纺织品及皮革”的排名仅从第24位调降至第23位,“汽车、挂车及半挂车”的排名从第26位调降至第25位,“计算机、电子和光学设备”的排名均在第32位;第二产业非制造业中,“采矿和采石业”、“建筑业”和“电力、燃气和供水”亦是如此。这些行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可以部分解释加总情形下两种有效汇率差异较小的现象。而第三产业中,“运输和贮藏”的排名从第22位调升至第10位,“批发零售业”的排名从第23位调升至第18位,“研发及其他商业活动”的排名从第5位调降至第27位,“设备租赁业”的排名从第7位调降至第30位,“计算机及相关活动”的排名从第10位调降至第32位。进一步分析服务业的差异,本文发现差异主要集中在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业上。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业主要包括“运输和贮藏”和“批发零售业”,这两个服务行业均与货物贸易流密切相关,前者侧重于支持货物贸易的运输、物流与储藏,后者则侧重于货物贸易从生产者端向批发、零售和消费者端的多次转移。知识技术密集型商业服务业主要包括“研发及其他商业活动”、“设备租赁”和“计算机及相关活动”,这些服务业通常不与货物贸易直接相关,而是由货物贸易引致的。譬如,高科技产品的贸易会引致研发活动以及高科技相关产业活动的发展,其生产和运输也会引致对租赁业的需求。具体比较两类服务业两种有效汇率的差异可以发现,货物贸易相关服务业差异表现为传统行业有效汇率升值幅度和排序小于增加值测算,意味着使用传统测算方法在样本期内会高估这些行业的对外竞争力。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则正好相反。由于使用了相同的口径和测算方法,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类服务行业权重调整的来源不同。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业主要体现为附着在产成品上的服务(传统贸易口径)被拆分至和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业之中,继而带来这些服务行业的权重调整。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商业服务业主要体现为在高端服务业领域,增加值在各个国家之间的重新分配,特别是发达国家在高端服务业中获取了更高的增加值,继而带来了权重的调整。受权重调整方式差异的影响,增加值方法调高了货物贸易相关服务业中新兴市场货币的比重。比如“批发零售业”俄罗斯的权重被调升了0.62个百分点,“运输和贮藏”被调升了0.9个百分点;年9月份以来,由于同时面临国内经济增长停滞和国际市场油价下跌引发资本外逃的问题,俄罗斯卢布大规模贬值,从年8月份1美元兑36.93卢布一路跌至年底的69.47个卢布,贬值幅度近90个百分点,这导致人民币对卢布大幅升值。新兴市场货币在观察期内的贬值带来了货物贸易相关服务业基于增加值有效汇率的走强,使得增加值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大于传统情形。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增加值大量被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获取,表现为增加值情形提高了发达国家的权重。比如,知识密集型的“计算机及相关活动”中,增加值情形下美国权重被调升7.71个百分点,远大于加总情形被调升的2.32个百分点,也大于“纺织及皮革业”的2个百分点;在美元持续强势的背景下,美国权重的提升使得这些行业增加值有效汇率走势相对走弱,表现为增加值有效汇率的升值幅度小于传统情形。综上,基于同一测算方法、数据来源和价格水平计算得出的加总层面的人民币传统有效汇率和增加值有效汇率差异较小。分行业的差异则较为显著,特别是传统不可贸易的服务业,这意味着,从行业视角入手研究增加值有效汇率将更有意义。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启示:第一,对于增加值有效汇率测算以及其政策含义的研究,应当从加总视角过渡至分行业视角;第二,在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和中国进一步深化开放的背景下,传统不可贸易品行业变得越来越可贸易化,测算并发布包含服务业各行业的全口径分行业有效汇率具有较高必要性;第三,增加值有效汇率核算方法,对于服务业的增加值有效汇率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分析这些行业的对外竞争力时,更有必要将传统及增加值有效汇率的信息纳入进行综合考量。(本文发表于《世界经济研究》年第10期。此版本为缩减版,查看全文
1
查看完整版本: 倪淑慧杨盼盼全口径人民币有效汇率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