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医治肝病,真的靠谱吗讨论
TUhjnbcbe - 2020/11/15 6:45:00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180509/6223398.html

今年年初,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了一个文件,文件上说,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重点传染病中的作用,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制定了艾滋病、肺结核、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肝、手足口病等五种重点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方案(年版),印发全省,请参照执行。

其它几个传染病我们不着重讨论,单说乙肝。我作为一个西医,对中医治疗乙肝有各种吐槽,临床也见了不少上当受骗走弯路的患者。可如今权威部门下发了这么个文件,说明我对中医可能存在偏见。理不辩不明,所以我发一个讨论帖,把文件原文附在后面,并且邀请了中医肝病专家杨惠敏副主任医师谈谈她的看法(下期的肝病信息推送,请
  慢性乙肝属于中医“胁痛”、“*疸”、“积聚”等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感受湿热疫*之邪,侵入血分,内伏于肝,影响脏腑功能,损伤气血,导致肝脏气血郁滞,着而不行。病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不洁(节)、思虑劳欲过度有关。本病病程较久,缠绵难愈。常见胁痛、乏力、纳差、腰膝酸软、目*、尿*等症状,部分病人可见蜘蛛痣及肝掌。病程超过6个月,症状持续和肝功能异常者,即为本病。

疾病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结证

证候:身目*染,*色鲜明,小便*赤,口干苦或口臭,脘闷,或纳呆,或腹胀,恶心或呕吐,右胁胀痛,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茵陈蒿汤合甘露消*丹加减。

组方:茵陈15~30g,栀子10~15g,制大*6~15g(后下),滑石15~30g,石菖蒲15g,*芩12g,车前草15g,射干9g,连翘9g,藿香10g。


  中成药:乙肝清热解*胶囊、肝泰舒胶囊、龙胆泻肝丸、茵胆平肝胶囊、鸡骨草胶囊、叶下珠胶囊、鸡骨草肝炎颗粒、茵栀*颗粒、垂盆草颗粒等、双虎清肝颗粒等。

2、肝郁气滞证

证候:两胁胀痛,善太息,得嗳气稍舒,胸闷腹胀,情志易激惹,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组方:陈皮10g,柴胡12g,川芎15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15g,甘草6~9g,苏梗9g,丹参15g。


  中成药:柴胡舒肝丸、逍遥丸、舒肝丸、丹芩逍遥合剂等。

3、肝郁脾虚证

证候: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乳房胀痛或结块,嗳气,口淡乏味,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逍遥散加减。

组方:柴胡12g,当归15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15g,薄荷6g(后下),甘草6g,生姜3~6g。


  中成药:五灵胶囊、肝康宁片、乙肝宁颗粒、肝维康片、九味肝泰胶囊、舒肝益脾颗粒、强肝胶囊、五灵丸等。

4、肝肾阴虚证

证候:腰痛或腰酸腿软,胁肋隐痛,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烧,耳鸣耳聋,头晕眼花,口干咽燥,劳累加重,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

方药:一贯煎加减。

组方: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5g,生地15~30g,枸杞子12g,玄参10g,川楝子6g,川牛膝15g。


  中成药:五味子制剂、珍珠灵芝片、乙肝扶正胶囊、六味五灵片、维肝福泰片等。

5、脾肾阳虚证

证候:食少便溏,或五更泻,腰痛或腰酸腿软,或阳痿早泄,或耳鸣耳聋等,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脉沉细或迟。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

组方:*参15g,白术15g,制附子15g(先煎),炙桂枝9g,菟丝子15g,山药15g,茯苓15g,干姜10g。


  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附子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6.瘀血阻络证

证候: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


  治法:活血通络。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组方:当归10g,桃仁9g,红花6g,川芎15g,赤芍15g,丹参15g,鳖甲(先煎)15g,乌药10g,甘草9g,香附10g,枳壳10g。


  中成药:鳖甲煎丸、大*蛰虫丸、片仔癀、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


  (二)中医特色疗法


  根据病情辨证选择中药穴位注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针灸疗法、肝病治疗仪等、耳穴压豆疗法、中药直肠滴入疗法等。


  1、中药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1)选择用药:*芪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生脉注射液等。


  (2)功效:健脾扶正,活血化瘀,清热解*,利湿退*,益气养阴。

(3)适应症:


  ①气虚症状明显者,*芪注射液肝俞、足三里穴位注射。


  ②气阴两虚者,生脉注射液肝俞、三阴交穴位注射。


  ③湿热瘀*盛者,清开灵注射液肝俞、阳陵泉穴位注射。


  ④血瘀症状明显而无出血倾向者,丹参注射液肝俞、血海穴位注射。


  (4)禁忌症:


  ①疲乏、饥饿、精神高度紧张者慎用;


  ②局部皮肤有感染、疤痕、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者禁用;


  ③有晕针史者慎用;


  ④对所选药物过敏者禁用。


  (5)操作:局部常规消*后,术者手持加药的注射器(排除空气),常用4~6号普通注射针头,另一手绷紧皮肤,针尖对准穴位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用针刺手法将针刺至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得气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液缓慢注入。药液注射完毕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轻按针孔片刻,以防出血,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6)药物剂量:每穴注射0.5-2ml,隔日一次,每10天为1疗程。


  2.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又称穴位外敷疗法,是将药物研为细末,用各种不同的溶剂调制成糊状制剂,敷贴于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选择用药:*参、丹参、柴胡、莪术、牡蛎各30g,冰片1g等,研末,可与羊毛脂、凡士林等混合,取适量,摊在无纺布胶布上。

(2)功效:疏理肝脾,软坚通络。


  (3)适应症:用于肝郁脾虚、瘀血阻络型患者。


  (4)禁忌症:皮肤溃破、过敏者,或皮下出血者。


  (5)操作方法: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敷药部位(穴位),注意保暖。0.9%生理盐水棉球擦洗皮肤,将摊好药物的纱布敷于穴位处。


  (6)用法用量:根据患者相关症状体征,酌情选用肝俞穴、肝区及其他相关穴位,每天更换1次,每10天为1疗程。

3.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等来治疗疾病。此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等功效。


  慢性肝炎,体针可选合谷、外关、阳陵泉、足三里、阴陵泉等,配穴有后溪、太冲、期门、章门、肝俞、胆俞等。每次选5-10穴位,留针20-30分钟。


  灸法常取胆俞、肝俞、阳陵泉、太冲。脾胃虚寒或脾胃虚弱者,可加中脘、神阙;气虚或脾肾阳虚者,可加足三里、关元;腹胀纳少,可加足三里、神阙、中脘等;呕吐泛恶,加内关;便秘腹胀,加天枢;神疲乏力,加气海;大便溏泄,加关元。每日灸1次,每次灸20分钟。


  4.脐火疗法:脐火疗法是在脐部使用火疗,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方法。


  (1)适应症:*疸。


  (2)禁忌症:肝病有出血倾向者,昏迷者,脐周皮肤破损、感染者,及孕妇、儿童。


  (3)药饼组成:*芪、*参、白术、丹参、肉桂、炒薏米等,加工为细粉,加水调和,制饼类圆形,直径约6cm,厚约1cm。


  (4)操作方法:先将药饼置于脐部,再将药筒(由草纸和蜡组成,中间空心,高7cm,直径2.5cm)置于药饼上,正对脐中心,在上端点燃,自然燃烧,燃尽后换第二根,7根为一次量,每日1次,1月为1疗程,连用三个疗程。

5.耳穴贴压法:用硬而光滑的药物种子或药丸,常用的如王不留行籽、磁珠等,在耳穴表面贴压并用胶布固定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1)适应症:慢性乙肝各证型。


  (2)取穴:主穴可选用肝、胆、脾、肾、三焦,辅穴可选用交感、艇中、肾上腺、皮质下。

(3)禁忌症:


  ①耳廓局部炎症、溃疡者;


  ②习惯性流产者、妊娠5个月以内者。妊娠5个月后可轻刺激,但不宜刺激子宫、盆腔、腹、卵巢、内分泌等穴;


  ③高度贫血、血友病者;


  ④严重心脑血管病者不宜强刺激;


  ⑤过度饥饱醉累,及消瘦、年迈、紧张者。


  (4)操作规范:用胶布粘上王不留行籽,敷贴在相对应的耳穴上,每贴压一次,可在耳穴上放置3-7天。初诊及痛症病人放置3-4天后更换穴位。病情好转或为巩固疗效,可5-7天更换一次,贴压期间患者每日自行按压2-3次,切勿揉搓,以免搓破皮肤,造成感染。每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后进行下一疗程。

6.中药直肠滴入疗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肝病患者病机特点,辨证组成特色中药制剂,每剂浓煎ml,放置适宜温度后,直肠缓慢滴注,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


  (1)药物组成:大承气汤加减。


  (2)功效:通腑泻热,凉血散瘀。


  (3)操作方法:将灌肠液放置至38.0℃,注入灌肠袋内,悬挂于床旁备用(肛门距液面40~60厘米)。患者取左侧卧位,退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边,双膝屈曲,垫一次性小臀下,臀部垫高15°。石蜡油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并夹管。左手分开臀部,暴露肛门,嘱患者深呼吸,右手持灌肠管自肛门轻轻插入15~25cm,缓慢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毕,拔出肛管,用卫生纸在肛门处轻揉,嘱病人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半小时以上。


  (4)适应症:*疸明显及有腹胀便秘等症者。


  (5)禁忌症:月经期禁用,妊娠期及肛门疾病慎用。

 三、护理调摄


  (一)起居:起居有时,劳逸有节。根据体力适当安排工作与生活,病重者应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活动,勿过劳,适寒温,防外感。

(二)饮食:宜进清淡而富有营养的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忌生冷、油腻、辛辣,禁酒,少食人工合成和含防腐剂的食物。


  (三)情志:调畅情志,避免诱发本病的病因。注意心理疏导与调摄护理。


  (四)用药:合理用药,告诫病人不应该随意服药,以免服药不当而加重肝脏负担,甚至造成肝功能损害。


  (五)强身:通过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增进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治肝病,真的靠谱吗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