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3月25日召开的自治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重要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过*2.3万名普查人员的艰辛努力,自治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取得了丰富详实的资料和重要成果。这次普查数据显示,年末,我区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第二、三产业总数的比重达到85.4%,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达到74.7%,从业人员占比达到70.8%。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据介绍,此次普查的目的是查清我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以及各生产要素的构成,全面准确反映改革发展新进展,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数据支持。
此次普查的对象是全区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普查标准时点为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年年度资料。
全区经济的一次高质量“体检”——自治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重要成果解读制图:*日报视觉中心陈潇
3月25日,在自治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重要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自治区统计局*组书记、局长许斌介绍了全区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重要成果。至此,由2.3万普查人员完成,全面反映我区经济发展情况的“体检报告”,正式向全社会公布。
记者张万德摄
我区经济结构调整成效如何?部分新兴产业研发和投入取得哪些成绩?普查期间运用了哪些新手段来保证数据质量?通过这份经济“体检报告”,便可从中一一寻得答案。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普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区共有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24.34万个,比年末(年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年份)增加了10.80万个,增长79.8%。产业活动单位29.18万个,增加了9.95万个,增长51.7%。
“年至年五年间,不管是企业法人单位数、产业活动单位数还是个体经营户数,都出现了大幅增长,这是‘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结果,也是稳定红利的充分体现。”许斌说。
近年来,自治区一系列重大改革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全区市场主体大量增加,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整体经济结构也随之在潜移默化中发生重大变化。
记者张万德摄
从普查数据来看,年末,全区第三产业的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占第二、三产业总数的比重达到85.4%,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占比达到74.7%,从业人员占比达到70.8%。
对此,许斌表示,从单位数量、从业人员、资产等方面看,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升,作为我区经济第一大产业实至名归。另外,工业结构也在改善,制造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这次普查,全区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制造业法人单位比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增长82.1%,普查数据准确反映了我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的新进展。
根据普查数据,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大幅上升的同时,制造业从业人员比重有所下降。许斌认为,这一情况反映了两方面问题,首先,从制造业看,规模效益的扩大、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技术的提升,都会使制造业的用工规模总体下降。其次,第二、第三产业点多面广,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企业数量增加,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岗位,第三产业就业“蓄水池”的功能不断地增强,成为我区就业形势总体平稳的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质量持续提高近几年,全区上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推进,企业创新活力加速释放,创新投入较快增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普查数据显示,年末,全区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个,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14.8%,共有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51个,比年末增长82.1%。
记者张万德摄
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企业数占比,都较年有明显提高的同时,各级企业和市场主体在研发强度和研发投入上的力量也越来越大。
年,全区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研究与试验发展(简称R·amp;D)经费支出2.77亿元,比年增长.7%,R·amp;D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1.6%。
文化产业方面同样亮眼纷呈——年末,全区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1.76万个,比年末增长.1%;从业人员11.43万人,比年末增长13.4%;资产总计.91亿元,比年末增长.9%。
一串串数字见证着我区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明显变化。许斌表示,普查数据全面反映了我区创新发展深入推进、新动能培育壮大取得的新进展。伴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壮大,我区经济优质度不断上升,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体检”结果真实准确普查数据质量是经济普查工作的生命线,而数据质量直接与普查方式相关联。那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又有哪些创新之处?
许斌介绍,此次普查在数据采集、数据上报以及数据汇总方式等方面,均采用了新的手段。
其中,在普查方式上,对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采取了全面清查、全面调查的方式,对个体工商户采取了全面清查、抽样调查方式;在普查资料收集和填报上,对一套表单位采取联网直报,对非一套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采用手持移动终端设备(PAD)和电子地图,实现了数据采集、报送、处理手段的电子化、网络化、无纸化。同时,采用了行业代码自动识别赋码技术,大大提高了普查数据采集效率和工作效率。
“为进一步减轻调查对象负担和普查成本,此次普查全面应用了‘多证合一’的改革成果,充分运用各个部门的行*资料,编制普查单位底册。”许斌说,“此外,我们把优化普查方案、实施全程质量控制、依法依规普查、强化监督检查这四项主要措施贯穿于普查工作全过程,保证经济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可信。”
经国家统一反馈,*经济普查数据填报综合差错率为0.98%,低于全国1.09%平均综合差错率。“这说明我区经济普查数据质量是经得起检验的。”许斌说。
许斌最后表示,此次普查对全区经济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摸清了经济总量、结构、效益等关键指标,掌握了更加全面翔实的数据,将为总结“十三五”成就,谋划“十四五”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此文来源:天山网联系喀喀君添加喀什都市网信息资讯平台喀什本地通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