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业结构演变比较及其经验启示
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徐全红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王燕武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服务业的发展和结构演变显示:(1)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超过八成;(2)以消费性和分配性服务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3)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主要体现为增加值比重的提升,但对就业的贡献较小,导致服务业对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吸纳能力有限。尽管由于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但在服务业内部结构方面,两国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本文认为,美国服务业过去六十多年来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主要有:(1)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将继续稳步提升,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生产性服务业将是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演进的重点方向,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不应一味求快,需要防范快速增长带来的就业风险;(3)即使在发达经济体,传统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依旧可以在服务业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关键在于要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来改造传统服务业、提升传统服务业的生产效率。
一、问题的提出
*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服务业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和新突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52.2%,连续七年超过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成为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产业,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9.7%,创下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高;服务业的就业比重约为46.3%,连续八年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就业比重,与二者的差距分别拉大到20.2和18.8个百分点。可以说,无论是在增加值比重上,抑或是在就业比重方面,服务业均已取代工业、农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三次提及服务业,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以及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清晰指明了下一个阶段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改革方向。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升表明,伴随着经济服务化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必将愈来愈依赖于服务业发展。但反过来,这也意味着,一旦服务业增长乏力,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也会变得越来越大。由此,掌握服务业发展的内在规律,知晓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特点以及可能面临的问题,对于维持服务业进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验研究表明,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递进演变存在一定的普适规律。为廓清中国服务业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本文选择以当今世界最为发达的服务经济体——美国的服务业结构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指出其阶段发展特点,总结其规律,并借此分析其对中国服务业发展的启示。现有研究中,随着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提升,已有不少文献借助于美国服务业的比较研究来指出中国服务业所存在的问题。王硕()通过中美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比较,指出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以生产性服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李晓峰和漆美峰()利用出口竞争力指标对比,发现美国在技术密集型的服务业上有极强的出口竞争力,而中国在技术密集型服务业上具有显性比较劣势,并且中国在传统服务业运输和旅游业上的出口竞争力也在逐渐减弱;徐久香等()指出,中国服务业出口增加值总量远低于美国,服务业出口的自身价值创造能力也相对不足,在伙伴国的市场占有率较低,国际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但目前来看,现有多数文献的做法是先设定一些指标,如竞争力指标、出口贸易指标等,然后根据指标估算的差异,阐述中美服务业的发展差异。其不足在于:第一,用设定指标来对比中美服务业,容易忽视二者所处阶段差异的影响。从总量水平上看,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重分别为81.1%和84.6%,较之中国同期要分别高出30.9和42.2个百分点;从内部结构看,美国服务业愈发趋于高级化(GrubelWalker,;景跃*,;陈凯,;魏作磊,;牛华等,),而中国的服务业结构,尽管正处于快速向现代服务业演变的进程中,但总体上,消费性服务业仍占据主体地位、科技型服务占比较低等(郭世英等,;李晓峰和漆美峰,)。不同结构的服务业,在竞争力、增长效率、贸易效应等方面,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第二,多数研究看到了美国服务业高级化的一面,却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