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富论》里写道“国家繁荣最关键的因素是其居民数量的增长”。
此观点也可适用于洛阳。
当前洛阳多万的人口是洛阳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其发展的支撑力和推动力。洛阳人口的发展是洛阳更多融入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良性互动的重要基础。
一、实现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人口目标,任务艰巨
年3月27日,河南省委、省*府在洛阳召开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提出了洛阳“力争到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的发展要求与目标。
年末,洛阳市总人口.02万人,常住人口.22万人,其中市区人口.95万人。近十年,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87%,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0.75%,市区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99%。可见,洛阳人口增速缓慢,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且常住人口增速小于户籍人口增速。
《洛阳市人口发展规划(-)》指出,年到年,洛阳人口发展将进入人口总量相对稳定、人口结构越来越老化、生育水平走低的特殊阶段,年全市总人口达到万左右,较年新增35万左右。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洛阳市流动人口及外来常住人口总量增速减缓,中心城区人口集聚能力不强。因而,相较于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万人的目标,可谓任务艰巨。
欲使常住人口快速增长,路径主要有二:一是撤县设区,扩充城区区域,增加城区容量和人口;二是大力引进和发展产业,创造就业岗位,吸引大量人口流入,以就业人口增长带动城市人口总量扩张。本文将从产业布局的角度,探讨洛阳城区常住人口的增长路径。
二、他山之石:3个城区常住人口万的产业分析
城市真正吸引力来源于城市本身的经济基本面,营商环境、就业前景、生活便利性以及产业优势和城市产业布局等因素,其中产业是否对人才形成集聚向心力尤为关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比分析城区常住人口万人口城市的人口及产业发展,必然能给洛阳人口与产业的发展带来有益启示。本文以宁波市、太原市、南昌市为例。
(一)人口发展比较
1.四城市的人口数量及密度
在洛阳、宁波、太原、南昌四个城市中,洛阳区域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全市人口密度最小,但是由于洛阳城区面积太小,洛阳城区的人口密度反而是最大的。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除洛阳外,其余城市的常住人口都超过了户籍人口,且城区常住人口在全市占比最低的为43%,高出洛阳10个百分点。年开始,宁波市常住人口便高于户籍人数,外来务工人员约占宁波市劳动力资源总数的40%。洛阳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且外来常住人口小于外出的常住人口,表明城市的集聚能力相对不足。
2.四城市常住人口的增速
近十年来,洛阳全市常住人口增速显著慢于其他城市,城区常住人口增速慢于宁波,高于太原。
(二)产业发展比较根据对多个城市人口和产业的耦合研究,人口总量及结构与产业结构有较高的关联水平。具体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处于中等关联度水平,耦合作用中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关联度较高,耦合作用较强。第二、第三产业发展能够带动从业人员的持续增长,而从业人员大幅度提高反过来又推动产业经济快速发展。
从上表看出,四个城市三次产业的比重均是“三、二、一”的结构特征,除太原第三产业大幅领先第二产业外,其余城市二三产并重,第三产业占比略高于第二产业。除了年、年外,太原从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就超过了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能够吸引大量外来从业人员,是人口稳定和增长的支柱,进而推动经济不断发展。如今,各个城市不遗余力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
宁波是我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家用电器等8大千亿级产业。近十年,宁波市制造业从业人员在全行业中占比最高,约占全部从业人员的43%-48%。年9月,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宁波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连续18个月位居全国首位,远超国内的其他制造业大市。除了制造业,宁波不断发展科技与服务业,信息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劳动力资源虽然占比不高,但增长趋势非常显著。年,宁波提出“”现代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即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4个五千亿级产业,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太原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年提出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等6个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发展,非传统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75.7%。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首批入选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连锁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被评为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会展城市”。
南昌市为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核心战略,致力于构建“4+4+X”新型产业体系,即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绿色食品、现代轻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截至年底,南昌市共形成了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等三个千亿产业,新型材料和机电装备制造两个亿元以上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现代金融、电子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竞相发展。
三、见贤思齐:洛阳产业及人口发展的启示
(一)优化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发挥“集聚效应”
合理的城市人口规模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集聚效应”,显著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目前,洛阳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仍有待提高。今年洛阳印发了《洛阳市城市建成区内工业企业搬迁改造支持*策》,推进城市建成区内工业企业退城入园。除了从环境角度考虑,洛阳也应从全城全产业出发,优化各区域功能定位,中心城区定位为高端服务、现代商贸、信息中介、创意创新等功能,周边县市定位为生产制造、物流运输等功能。一方面,扩大退城入园行业范围,分阶段实施,先搬迁污染企业,再搬迁其他企业,优化城区布局;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新企业、新产业入城,填补城区企业退城带来的中心城区人口外流缺口。同时,加大旧城改造速度,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中心城区容量,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二)先进制造业是人口增长的核心支柱
建国初期,国家多项重点建设项目在洛阳奠基,洛阳相继建立了多个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重点企业,成为了一个工业名城。洛阳应不断壮大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创新,推进产业向高端发展,打造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大型核心企业平台,进而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形成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集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吸引先进制造企业或项目进城。以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发挥人口收入效应,促进常住人口不断增长。
(三)现代服务业是人口发展的重要引擎
服务业是“空间厌恶”型经济,对地理空间要求较小,能够大幅提高人口密度。高端服务业往往利润率更高,经济增加值更大,能够推进本地经济更快发展,进而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发达国家就业人口的70%以上都在服务业便是最好例证。
虽然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等知识密集型企业单体对劳动力资源需求不多,但该类产业的蓬勃发展,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带动了从业人员的迅速增加,部分行业从业人员数量甚至成倍的增长,成为了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引擎。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商务服务、市场营销、物流运输、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引领产业价值链延伸和向高端提升,实现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餐饮、养老、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生活的幸福指数。
(四)推进人口质量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企业转型升级,高端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都呼唤着从业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人才结构随之发展,减缓用工荒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要与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相适应,培养或引进高素质劳动力资源或技术团队,让企业转型升级能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优化人口素质。深入贯彻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鼓励各类人员创新创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常住人口提供更多增长点。
结束语:成为全国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是洛阳的重任与使命,也是洛阳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谨在探讨,以期引起共鸣。
往期精选
1.拉长洛阳经济外向度的短板,助力双循环
2.重任在肩:以洛阳产业结构转型来实现双循环
3.国际老年文化康养中心:洛阳双循环的突破点
4.“双循环”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
5.以你之姓,冠我之名——争取让世界百家姓总会中国代表处落户洛阳
6.回眸:郑洛西的“十一”旅游成绩单
7.“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系列探讨之三:问题概览与实现路径
8.“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系列探讨之二:可行性分析
9.“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进入国家战略的系列探讨之一:基础条件与发展定位
10.呼吁:组建“*金银行”,应对世界变局
沙里淘金财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