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专门聊聊山东。为何聊山东,因为山东是北方经济风向标,是中国经济最具象征意义的几个省份之一。先从山东的人口说起:
上表是各市官方公布的人口数据,与年相比,常住人口减少的城市增加了两座,总数达到5座,而且这些人口减少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都处于中上游。我怀疑枣庄、滨州、聊城等经济相对落后城市人口数据的真实性。网上有数据说山东去年人口减少25万,数据来源未知。根据我个人感受,山东常住人口肯定是流出的,尤其是年轻人。
我猜测,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后,山东常住人口大概率会低于1亿,甚至可能下降到万左右。肯定有人问,我的猜测有没有依据?七普人口数据已经有些城市出来了:
1、抚顺
年六普人口万,本次初步统计人口多万,人口流失27.9%。
2、大连
年六普人口万,本次初步统计人口万,人口增长9.1%。
3、苏州
年六普人口.9万,本次初步统计人口万,人口增加近万,增长24.7%。
4、合肥
年六普人口万,本次初步统计人口万,十年人口近乎翻倍,增长68.6%。
可以看到,长三角的苏州和合肥人口都大幅增长,尤其是合肥,近乎翻倍,浙江、广东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而过去十年中国人口净增长仅2%,发达地区人口大幅增长,对应的必然是有些地区人口大幅流出。山东近几年年轻人流出现象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外地上学的山东籍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山东的比例不足50%。
人口进出是经济的直观反映,正是由于近年山东经济动能不足,人口才会流出。山东经济问题和人口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中有人、企业和*府三个角色:
1、人位于最底层,但人却是最主动的,工资低,赚不到钱,我就走,你说什么我都不听。
2、企业位于中间层,也是最被动的。山东企业主要是传统产业,附加值低,难以提供高薪岗位,吸引不到人才,恶性循环。
3、*府层面,山东整体的社会氛围框住了普通公务员的思维,公务员也是普通山东人,其思想也受限于当地社会整体思维,并不会领先百姓太多。山东是一个传统文化大省,缺少商业文化、企业家文化,更缺少科创文化,这种社会培养出的普通人也好,公务员也好,都是常规本地化思维,而那些具有先进思想和技术的人才又大多流失了,导致本地社会氛围日趋僵化。
这样的社会体系,拖得越久,社会就越僵化,人也越僵化,最终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回天乏术。所以山东必须尽快改变,再难,也要打碎这个渐渐冰封的社会大环境。对此,我有两点建议:
一、上层改变
*府层面我不好多说,简单来说就是:年轻化、技术化、服务化,少管、放权,放低姿态;是仆人而非主人,多把精力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多了解全国和全球经济动态;少写毛笔字,少画国画,少钻研传统文化,多接触科技产品和商业模式,多了解全球科技进展和企业动态;公务员不应该是传统文人,而应该是现代科技商业精英;不应该向封建官僚学习如何为官,而是向乔思伯、库克、马云、马化腾等商业精英学习如何治理经济。
二、突破第三产业
近年来山东一直想在科技产业和互联网产业寻求突破,效果甚微。因为山东根本就没有科技和互联网生存的土壤,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也错过了发展科技和互联网的最佳时机。别人已经把互联网蛋糕瓜分完了,你姗姗来迟,还想分一杯羹,无异于痴人说梦!我认为山东未来的机遇在第三产业!
山东有一个非常矛盾的现象,本地人感觉赚不到钱,但外地商人在山东却如鱼得水。山东最大的优势是人口,全国第二人口大省,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山东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围绕第三产业构建数字化、互联网化、品牌化、文化化、符号化、风格化的产业矩阵和品牌矩阵。第三产业也可以做成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
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老产业,新做法”,如盒马生鲜、瑞幸咖啡、和府捞面、褚橙、喜茶、蜜雪冰城、网易味央猪肉等,这些产业都是最传统的产业,但却被赋予了全新的视觉概念,从而草鸡变凤凰,变得高大上起来。
年中国将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未来15年,中国人的消费观将发生巨变,第三产业将催生出数十万亿级新市场。山东既然在科技上进展缓慢,那就必须在第三产业上取得突破,这是山东经济唯一的自我救赎机会。
然而实际情况是,山东在第三产业上的改变非常缓慢,或者说参与度非常低。以近年新兴产业奶茶为例:
前十大品牌无一山东企业,是什么限制了山东人的新思维?具体原因我不想再探讨了,毫无意义,当你失败了,没人在乎你为何失败!你自己不想变,没人能逼着你变!
山东经济的出路在第三产业,而第三产业的出路是数字化、互联网化、品牌化、文化化、符号化、风格化、年轻化、资本化。山东具有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一切条件,现在唯一的短板是人缺少新思维。山东能否把传统第三产业转变成未来化的第三产业?未来15年是关键期!
再重申一遍,这将是山东经济最后一次机会,能抓住,还有翻盘机会,抓不住,从此与经济强省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