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柴胡
TUhjnbcbe - 2021/2/26 19:30:00
柴胡BUPLEURIRADIX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相关名字:

软柴胡、硬柴胡、芽胡、芽柴胡、红柴胡、春胡、春柴胡、南胡、才胡、茈胡、地薰、芸蒿、茹草。

产地: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江苏、四川。

性状鉴别: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到15cm,直径0.3到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到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

1.感冒发热,寒热往来 

本品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感冒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常与防风、生姜等药配伍,如正柴胡饮(《景岳全书》)。若外感风寒,寒邪入里化热,恶寒渐轻,身热增盛者,柴胡多与葛根、*芩、石膏等同用,以解表清里,如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菊花、薄荷、升麻等辛凉解表药同用。现代用柴胡制成的单味或复方注射液,对于外感发热,有较好的解表退热作用。若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本品用之最宜,为治少阳证之要药,常与*芩同用,以清半表半里之热,共收和解少阳之功,如小柴胡汤(《伤寒论》)。

2.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本品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治疗肝失疏泄,气机郁阻所致的胸胁或少腹胀痛、情志抑郁、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症,常与香附、川芎、白芍等同用,如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若肝郁血虚,脾失健运,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胁肋作痛,神疲食少,脉弦而虚者,常配伍当归、白芍、白术等,如逍遥散(《和剂局方》)。

3.气虚下陷,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久泻脱肛 

本品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脘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肾下垂等脏垂,常与人参、*芪、升麻等同用,以补气升阳,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此外,本品还可退热截疟,又为治疗疟疾寒热的常用药,常与*芩、常山、草果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3~10g。疏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酒炙。

使用注意: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大叶柴胡Bupleurumlongiradiatum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生环节,有*,不可当柴胡用。

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