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螃蟹性极寒凉,它的克星也许你家门口就有
TUhjnbcbe - 2021/2/27 10:34:00

今儿,我们素问本草学习班的小伙伴们要去崇明看藏红花

群里一早开始讨论:去崇明一定要吃崇明羊肉、大闸蟹、品崇明的老白酒。。。

你们是学习呢?还是去秋游呢?

他们竟然回复说:

米医生,你不是自己说最早的中医就是一个厨子吗?

不是你自己说,神农尝百草吗?

好吧,我掉自己坑了!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崇明!

不过,我还是要给你带一个大闸蟹伴侣给你,省得您一高兴吃多了,半夜来call我!

菊花残,霜满天,把酒一壶,醉无肠!

无肠公子,是诗人给螃蟹起的雅号

别看这螃蟹长得奇形怪状,不少文人墨客吵着闹着跟它合影留念,题诗赞美。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

李白

蟹螯即金液,

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年前

李白

苏轼

李白都写了,我能不写吗?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

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

多年前

苏轼

但是:香水有*,哦,说错了,是:螃蟹性寒,有*

各位大爷大姑奶奶,螃蟹不能多吃,特别是孕妇,及脾胃寒凉人。现在无肠公子已经大部分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被圈养在某个湖里,每天激素、抗生素伴着化学饲料,飞速成长,只为快快到你的嘴里。

大闸蟹伴侣生姜,已经不够用啦,因为,现代大闸蟹还有了*性。

来,今天给你带个装备去

紫苏的来源

话说,有一年夏天,华佗在江南的一条河边上采药。他看见一只水獭逮住一条大鱼。水獭吞吃了很长时间,把肚皮撑得象鼓一样。

它一会儿水里,一会儿岸上,一会儿躺下不动,一会儿来回折腾。看来,这水獭难受极了。

可是后来,它爬到岸边一片紫草旁边,吃了些草叶,又躺下会儿竟没事了。华佗心想,鱼类属凉性,紫草属温性,紫草可以解鱼*。从此,他便记在了心上。 

后来,华佗还把紫草的茎叶制成丸和散。他又发现这种草药还具有发散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气、宽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 

本来,因为这种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华佗给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么,后来人们把它叫作“紫苏”了——这大概是音近的缘故,弄混了吧。

中药紫苏就是这么来的。

紫苏可以当菜的

元代《饮食须知》说到食蟹中*,可服紫苏汁。

我们吃蟹时可以这样标配:

A.吃蟹时可以用紫苏叶子加盐及花椒,炒后研末,撒在蟹脐中,捆好,蒸熟,可解*去腥。

Or

B.煮蟹时加生姜、紫苏、桔皮、盐,大滚后即起。蘸用橙桔丝、姜粉与老醋。

日本学者伊藤武在《风味调料趣谈》中提到紫苏,说是对疲劳、感冒、咳嗽、口腔炎、脑贫血、食欲不振、痢疾、精神不安均有疗效,很值得推荐食用。

日本人认为它能使人的神经系统得到休息。紫苏是日本代表*风味调料之一,它与意大利细面也很相配。

他们在睡前喝杯紫苏茶,精神会安定下来。

紫苏是味好中药

紫苏叶、白丝草、紫菜、黑苏、白紫苏、尖紫苏、回回苏、红苏、红香师草、赤苏、苏、苏叶、苏麻、青叶紫苏、香苏、桂荏、蚊草、臭苏、臭草、皱紫苏、野香、野猪疏、野紫苏、野生紫苏、野紫苏叶。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1,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性温,发汗解表散寒之力较为缓和,轻证可以单用,重证须与其他发散风寒药合用。因其外能解表散寒,内能行气宽中,且略兼化痰止咳之功,故风寒表证而兼气滞,胸脘满闷、恶心呕逆,或咳喘痰多者,较为适宜。治疗前者,常配伍香附、陈皮等药,如香苏散(《和剂局方》)。

治疗后者,每与杏仁、桔梗等药同用,如杏苏散(《温病条辨》)。

 

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本品味辛能行,能行气以宽中除胀,和胃止呕,兼有理气安胎之功,可用治中焦气机郁滞之胸脘胀满,恶心呕吐。偏寒者,

常与砂仁、丁香等温中止呕药同用;

偏热者,

常与*连、芦根等清胃止呕药同用;

若胎气上逆,胸闷呕吐,胎动不安者,常与砂仁、陈皮等理气安胎药配伍。用治七情郁结,痰凝气滞之梅核气证(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常与半夏、厚朴、茯苓等同用,如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金秋紫苏,不负无肠不负卿

-推荐阅读-

中医外治法真神奇,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一周就好了!

当山根出现青筋到底意味着撒呢?

中医讲的“忌口”与“发物”为何物?《收藏版》

最值得收藏的:一个中医儿科医生治疗咳嗽的“葵花宝典”

11月3日线上公益首次“宝宝咳嗽怎么办”课程

受到妈妈们的热烈反应

即将推出“宝宝积食、便秘怎么办”线上公益课程

请抓紧加入

素问中医公益妈妈营

做一个懂中医的好妈妈(爸爸)!

step1:加suwenxuan3

1
查看完整版本: 螃蟹性极寒凉,它的克星也许你家门口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