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法苑探访沈家本故居
TUhjnbcbe - 2021/3/5 20:57: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生在哪家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前不久,我去北京出差之际,特意抽空到新建成的沈家本故居参观。

我之所以对法律历史文化感兴趣,是因为我编辑《河北审判》时,常感到对河北法院历史文化的相关内容挖掘不够,故此近些年来我多方搜集资料,希望能通过文字、照片和实物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法律线索,然后加以考证整理,将封存在岁月长河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法院故事呈现给世人。

沈家本故居位于北京宣武门南边的一片胡同深处——金井胡同1号宅院内。当得知我来自河北高院时,在此负责的最高法院博物馆的牛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我。

她介绍了故居的概况:这是一处坐北朝南、三进院落的四合院,占地面积为平方米,原为吴兴会馆,光绪二十六年(年)沈家本回京后购买此处作为住宅,直至年逝世于此。

期间,沈家本在前院影壁墙的位置修建了具有家乡江南风格的二层小楼,并题名“枕碧楼”,这个名称缘于当年小楼之上可以听到护城河潺潺的流水声,让晚年的沈家本常常忆起家乡浙江湖州的碧浪湖,从而寄托着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枕碧楼的一楼是会客室,曾接待过徐世昌、曹汝霖等许多名人*要;二楼是书房,曾藏书五万余卷,晚年的沈家本在此专心著书立说,完成了《汉律摭遗》、整理出《枕碧楼丛书》十二种。

该故居历经多年战乱、棚户区的腾退与改造,最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西城区人民*府修缮,于年1月9日正式对外开放。

走进前院正房展厅,正中央摆放着沈家本的雕塑像。

展厅的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沈家本的平生经历,共分青少年时期、刑曹生涯、任职地方、修订律例、斗室蠖居五个单元。

清道光二十七年(年)沈家本出生于浙江湖州,其父曾在刑部为官后任贵州安顺府知府,他本人于光绪九年(年)考中进士,任刑部郎中,专心法律之学。

光绪十九年(年)沈家本外放天津知府,转任保定知府,短暂代理直隶按察使一职,后调任光禄寺卿、刑部右侍郎、刑部左侍郎,期间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侵华等事件。

在署理直隶按察使期间,曾被入侵的法*拘留关押数月。主持修律期间,沈家本历任修订法律大臣、资*院副总裁、大理院正卿、司法大臣等职,辛亥革命后离开了官场。

展厅里摆放的大理院建筑模型引起了我的注意,它是欧洲文艺复兴风格建筑,气势宏伟。

历史上,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的大理院,建造于光绪三十二年(年),当时内设四个刑科审判庭、二个民科审判庭,以及详谳处、典薄厅、看守所等部门,附设总检察厅。

清*府将大理寺更名为大理院,任命沈家本为首任大理寺正卿,并把原来大理寺正卿三品改为大理院正卿二品。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仍以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至年11月17日,南京民国*府改大理院为最高法院。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曾经是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办公场所。

据说它坐落于今天北京东长安街人民大会堂的位置,年因拓宽长安街及兴建大会堂之需被拆除了。

展厅的第二部分介绍的是沈家本主持清末变法修律的经历。

他的两大成就一是对中外法律的梳理,二是主持变法修律。

鸦片战争后,清*府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侵蚀。面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20世纪初,清*府试图通过修改法律寻求出路,收回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

在袁世凯、刘坤一、张之洞三位总督的保举下,沈家本临危受命,担任修律大臣,开始了修订旧律、创制新律的立法实践。

十年间,沈家本主持修订法律馆,不惜重金专门聘请专攻*法的留学生,翻译了英、美、德、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上百部的法律,并亲自逐字逐句地对翻译后的法律条文进行了反复推敲,其质量之高,前所未有,这为日后修律积累了丰富的参考文献。

沈家本改造旧律,秉持“折中各国大同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仍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的原则,聘请日本法律专家担任顾问,对传统法律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造,曾与礼教派发生过激烈地交锋。

他废除酷刑改造旧律,会通中西制定新律,人权保障、罪刑法定、审判独立等现代法治的基本价值都体现在新律之中。

他先后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钦定大清商律》、《刑事诉讼草案》、《民事诉讼草案》、《法院编制法》、《大清国籍条例》等一系列法律,其立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水平之高令人惊叹。

其中《《法院编织法》是我国第一部全国法院组织法,共16章条(另有附则1条),确定了全国法院体系为四级三审制,具体规定了全国法院的组织、设置、权限、职责,于宣统元年(年)颁布施行。

修律生涯可谓是沈家本人生最为辉煌的时期。著名法律史专家杨鸿烈这样评价他:“沈氏是深入了解中国法系且明白欧美、日本法律的近代大法家,中国法系全在他手里承先启后,并且又是媒介东西方几大法系成为眷属的一个冰人。”

展览的第三部分对沈家本构建近代审判制度、改良监狱、创设中国检察制度、倡设中国律师制度、开创中国现代教育与研究的情况进行了介绍。

年,在沈家本的筹办下,我国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宣告成立。之后,沈家本创办了法学会并任第一任会长,同时还兴办了《法学会杂志》,成为中国最早的法学研究杂志。

观看完前院展厅,我随牛女士到了中院,她指着眼前的房子说,这所见证了中国近代法律变迁的宅院也曾历经波折。

沈家本的四世孙、中国*法大学教授沈厚铎出生在此,在他1岁时,正值抗日战争北京沦陷时期,故居被一个有权势的汉奸以8袋面粉的价格强行买走,光复后被国民**府列为敌产收归国有,解放后仍然作为敌产归为国有,成为百姓居住的大杂院。

故居在修缮前仅登记在册的住户就达46户,还不包括其余外租住户,院内搭满了违建住房,景象破败不堪。

随着法治建设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沈家本法律思想的传承也受到重视。

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西城区*府的努力下,沈家本故居的腾退与修缮工作正式启动。

两年多后沈家本故居恢复了原貌,作为纪念馆向公众开放,现在,故居里的大部分文物都是沈厚铎教授捐赠的。

在交谈中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行*庭一级高级法官(正局级)、审判长蔡小雪也是沈家本的后人,目前他已64岁,退休后他与沈家本第五代孙沈小兰合著了《修律大臣沈家本》一书。

在后院,还保存有沈家本亲手种植的一棵皂角树,放眼望去,只见古树参天,枝繁叶茂。

踏着故居的青砖,我深切感受到中国法治近代化道路的蹒跚步履。

沈家本殚精竭虑地变法修律,也没有挽回摇摇欲坠的腐败清*府最终走向灭亡的命运。

沈家本作为中国法律现代化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为中国近代法治的发展做出了及其重要的贡献,其功绩是令人敬仰的。

岁月更替,时代变迁,现如今,中国正向世界强国迈进,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已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举世瞩目的成就,沈家本所期盼的“法学昌明,钜子辈出,得与东西各先进国媲美”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猜你喜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和规范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

省法院*组会要求——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树立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河北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工作纪实

离婚约定房屋归属时:必读4大要点+4个典型案例

这些“阴阳合同”逃税的典型案例,你可能会遇到!看看法院怎么判?

最高法:民间借贷仅有借据但无支付凭证,如何才能胜诉?

“唯一住房”也能执行,“老赖”不要再拿这个当挡箭牌了(附最新案例)

智慧法院:如何“智慧”便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法苑探访沈家本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