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3/9 10:31:00
张三丰的词曲融合了儒之外衣,道之风骨,既通俗易懂,语言流畅,又意境高远,超凡拔俗,蕴含丰富的道教哲理。颇有苏轼诗词的特点。下面从张三丰《水石闲谈》中选取三首曲赋,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他的弟子们记录的他的语录,文中张子即张三丰。一张子游岳云之上,止吟风之馆,而与诸生言曰:今日山清人静,心远地偏,洵是难得风景,诸于各赋新诗,再命涵虚子一弹再鼓,以助吟兴,不亦乐乎?人即不能鼓琴,亦须善学听琴,以消其一切涴涴浊浊之私欲,糊糊涂涂之妄想。静听琴声,如游太古,声籁俱沉,旷然遐思,超然绝俗,泠然善,悠然深,如我亦在鼓琴之间,忘乎尘事,与虞、周相遇,与孔、孟相见,伯牙、子期又其后焉,乃为上等幽人,否则俗人耳、浅人耳,何足共居!吾极爱此金秋之气,至清至肃,安得携一壶酒、一张琴、一枝笛,登陟乎高峰之顶,笑玩大地山河,烟涝涝,云淡淡,看日暧暧之村墟,波渺渺之长川。彼时笛声起乎林梢,琴声发乎石上,酒气通乎红泉碧嶂之间,山禽自鸣,空翠洒落,真快事也。不知诸子亦有此兴趣否?安虚子说:读此赋,恍然有读苏东坡《赤壁赋》之浩荡无尽、《石钟山记》之动中显幽的意境,神而往之,不绝如缕。二张子出清微天界,入淡远山中,弟子数人,烹泉款洽。先生曰:呈今以《混元仙曲》戏赠圆阳,众生为我歌之,添作林泉佳话也。是时李山樵敲唤龟之竹,杨届士椎招凤之琴,刘野人按行云之板,遂为先生唱曰:“圆阳道士真游戏,访道抛官如敝屣。八年失偶梦孤栖,夜凉铁枕寒鸳被。看容颜白了髭须,论年华犹馀生意。我劝你,早觅*婆,娶个娇妻。男下女颠倒坎离,雄做雌调和神气。天台仙子的温柔婿,张果老儿的美丽妻。美丽妻,温柔婿,洞房中不知天地。性情交感,命共眉齐。浑浑沦沦,那时才见你真心;恍恍惚惚,那时才见你真意。这道情是你的初步仙梯。笑呵呵传与你,三丰道人走笔题。”曲终,见亭前月白,楼外天青,环坐石坛,相视而笑。安虚子说:此处以男女代指神气,以*婆代指真意,讲的是丹道。非男女之事也。但是通过这样的叙述,把丹道主柔、主阴阳调和、无思无虑的心法自然表达出来,真神思也。那么张三丰对男女双修是怎么看的呢?他在著作中有多处指斥其为邪门歪道。三张子以韩仙渔鼓,按节传情,唱《尘海苍凉之曲》曰:“飞龙子,在天游。开口不离忠孝,往来尽是瀛洲。欲传道,把人求,叹因缘处处不偶,叹人生几个回头。风前烛,水上舟,容易熄,往下流。势利家园谁个久?儿孙交好尽成仇?转眼便落无常手,荒烟蔓草埋髑髅。樵人伐木往来走,牧童磨坏碑石头。问野人此是谁家墓,道几句,不知不知,*泪啾啾。噫嘻乎!骑鹤仙人归去休。”安虚子说:此曲透露了世人在名利中打转,少有觉悟,道人度化工作艰难的道情。这首曲有一个近代高僧虚云的经历可以佐之。他们一个在元末明初,一个在清末民初,都逢乱世,一个仙,一个佛,生存方式颇相类。但是情调不一样,张三丰有一股仙气,而虚云有一股大悲。附:一九五八年十月十九日虚云于方便说法中向众开示古人说:“莫向名场立,山中梦亦微。”世上利锁名缰,层层缠缚,去了一层又一层。习气毛病,笼罩到转不得身。有觉照的人,不随他去,无觉照的都随他去了。故做人有种种为难处。古德每每说:“比丘住山佛欢喜,住在闹市佛担忧。”比丘应住阿兰若。《大日经疏》曰:“阿兰若,名为意乐处,谓空寂行者所乐之处。或独一无侣,或二三人。于寺外造限量小房,或施主为造,或但居树下空地皆是。”比丘常居阿兰若,不住于外,是十二头陀行之一。城厢闹市,骡马交加,名利二字,把人萦绊系缚,终日是非闹不清。所以古来祖师,居山者多。释迦世尊出家修道,于雪山苦行六年。在家、在城市不是一样修行吗?何必定要到雪山去呢?因为雪是冷的,下雪在腊月间,万物收藏的时候,山河大地,成了银色世界,万种色彩多封闭了。这种境界,就是道人的境界:叫你二六时中,冰冷冷地万念俱灰,不为境转,这就叫雪山。不在世间叫出家,不打妄想叫落发。佛修行都要躲到雪山去,我们凡夫,何以反敢在闹市里过日?古德一住深山,就不染世缘,任你皇帝来请也不下山。昔日汾州无业禅师说:“古德道人得志之后,茅茨石室,向折脚铛中煮饭吃,过三二十年,名利不干怀,财宝不为念。大忘人世,隐迹岩丛。君王命而不来,诸侯请而不赴。岂同我辈贪名爱利,汨没世途,如短贩人!”他这些话说了也做到了。唐宪宗屡召师,皆辞疾不赴。暨穆宗即位,思一瞻礼,乃命两街僧录灵阜等赍诏迎请,至彼作礼曰:“皇上此度恩旨不同常时,愿和尚且顺天心,不可言疾也。”师微笑曰:“贫道何德,累烦圣主,且请前行,吾从别道去矣。”乃澡身剃发,至中夜,告弟子惠愔等曰:“汝等见闻觉知之性,与太虚同寿,不生不灭。一切境界,本自空寂,无一法可得。迷者不了,即为境惑。一为境惑,流转不穷。汝等当知,心性本自有之,非因造作,犹如金刚,不可破坏。一切诸法,如影如响,无有实者。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即非真。常了一切空,无一物当情。’是诸佛用心处,汝等勤而行之。”言讫跏趺而逝。荼毗日,祥云五色,异香四彻。所获舍利,璨若珠玉。由于他不向名场立,全心在道,所以来去自由,不被生死所转。一般人就不同了,以为陪皇帝行过就了不起。我平生很苦,一世背时,多难多障,多魔多病。几十年骗空门饭吃,南来北往,生惭愧心。因自己一生下,母亲就去世,我这不孝,怕遭雷打,所以发心为母作功德、拜舍利。拜五台,遇文殊灵感,虽是向外驰求,也有些好处。第二回再朝五台,遇庚子年义和团起义,我想到陕西,去不成。回北京又遇八国联*之役,皇帝逃难,亲人熟人一同走,太后娘娘也能一日走几十里路,徒步无轿。走到阜平县,才得甘藩岑春煊带三千兵来接驾,才乘轿出玉门关,走口外,进雁门关。我出入陪帝一路。若是清平无事,皇帝威势最大,每逢出宫,起身时先鸣炮九声,经过的街道,两旁店铺都要关门,留出一条肃静无人的御路,路心铺*土,一切人不准看。这回逃难,急急忙忙,摆不起架子,没有轿子坐,跑也跑得,苦也能吃,见他也好见,话也好说,没有什么尊贵了,什么都放下了。到了陕西西安,岑春煊为陕西巡抚,李鸿章在北京与联*讲和,在西华门立德国公使纪念碑,要中国人八个人头祭坟,拿假人头抵数了事,李鸿章才请皇帝回北京。当时我在陕西,住卧龙寺。一天到晚和宰官来来去去,落在名利场中,烦烦恼恼的,那有功夫可用。那时行住不安,怕说错话丢了头壳。你看在名利场中有什么好处?我怕烦累,所以入终南山去隐名,还躲不了。又走太白山,山高一百八十里,上山后还是有人,我不能住。又跑到云南,以为没事了,不久还出是非。天下抽提寺产,众推晋京告上状,又请藏经,是非更多了。皇帝因我一齐和他逃过难,给我嘉奖,我就走进名窠。到民国成立初期,因为我在满清时代的历史,就以我为敌,要办我。李根源派兵入鸡足山捉我,山上迦叶祖师显圣,大难过去了。以后在上海办佛教总会,又入京见孙中山、袁世凯。然后在贵州、云南、西藏,设佛教分会,颠三倒四。旧*府去,新*府来。就疑我是旧*府那一*那一派。现*府也疑我,因为曾在重庆和林森等往来,办过祈祷世界消灾和平法会。正值三十二年正月甲午初一子时立春,这是个好年份,吉祥如意,那年各国取消不平等条约,以后日本投降,中国胜利。李任潮在桂林当行营主任,我也走进了名场,又搅不清楚了,因此引起云门一场祸事。在湖北又出头,又晋京。离京后,*府又屡次要我再回京。骑坐虎背上,怎样死法还不知,现在又叫我晋京。省统战部来了人,我不去,叫我派代表。慈藏、性福二人去了,与我何干?昨天又来了信,不去,心中有疙疸。想起古人说“莫向名场立,山中梦亦微”,才悔以前出头无益。一般人总以为和贵人来往就了不得,而不知祸福相倚,如影随形,战战兢兢。劝你年轻人及早努力,道心坚固,不染世法,有好收场。世人做人真不易。昔日圭峰宗密禅师,是六祖下神会四世孙,与华严宗有缘。见清凉《华严疏钞》,十分崇奉,后入清凉之门,成华严宗第五祖。那时国家崇佛,封清凉为国师,圭峰亦被看重,因此常和士大夫来往,与李训莫逆。后因李造反失败,逃到圭峰处避难,峰以故情难却,欲留之,大众不许。这人到凤翔就捕被杀,圭峰也被捉。对案说他们有来往,圭峰无所畏,说:“不错。佛教冤亲平等,见一切人有难皆当相救。今既有罪,请依法处置好了。”大丈夫无畏精神,有那样说那样,犯罪不避刑罚。*府认为难得,就放了他。后代佛教徒与圭峰有成见,不喜欢他,也有说他来去分明很好的。我们没有他这样的功夫、志向和胆量。我这生经受的灾难多了,八国联*拿枪吓过我。反正时,李协统带兵到鸡足山捉我,七八百出家人都走光了,剩我不走。土匪杨天福、吴学显拉我拷打。后唐继尧和龙云斗争,云栖寺僧人被捕,曾责我敌友不清。民国人责我与清朝皇帝大臣来往。我怎能分清谁是人,谁是贼,任你怎样办都好,他们就赦了我。这次我不晋京,各方弟子来信,责我不识时务,不顾佛法。我想以前进京,因为事情闹得不能下台,我不得不进京。现今大体已定,信教自由,这件大领衣保存了,戒律丛林规矩仍然照旧,可以不必再去。我长年的老病,也就藏身散场了。诸位珍重!下面再来读一下张三丰《尘海苍凉之曲》“飞龙子,在天游。开口不离忠孝,往来尽是瀛洲。欲传道,把人求,叹因缘处处不偶,叹人生几个回头。风前烛,水上舟,容易熄,往下流。势利家园谁个久?儿孙交好尽成仇?转眼便落无常手,荒烟蔓草埋髑髅。樵人伐木往来走,牧童磨坏碑石头。问野人此是谁家墓,道几句,不知不知,*泪啾啾。噫嘻乎!骑鹤仙人归去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