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就是缘分,你点开了我的文章,小编感到万分荣幸,感谢各位朋友。既然看到了我的文章,就说明我们还是有缘,希望大家可以帮我点点左上角的蓝色字体,小编给大家鞠躬了!
今天分享的植物,它长得和常见的牛筋草有点相似,干燥后的根茎价值也很珍贵,如今在农村有很多人种植,成了农民们的额“摇钱树”。
这种野生植物的学名叫做“莎草”,它是农村里很常见的植物,在湖南、江西、贵州等省份都能见到,它的长相也比较普通,和牛筋草也有相似之处。这种植物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茎叶非常的坚硬,和牛筋草不同的是,前者是牲畜的优良饲料,但是它连牛羊都不喜欢食用。
这种植物因为连牛羊都不食用,所以一直不被农民们重视,其实它也有不少的用处,值得我们重视。它的根茎含有丰富的纤维,是古时候人们用来造纸的植物,现在也有用莎草来造纸,经济价值高,干燥后的根茎价值更加珍贵,如今在农村被大面积种植,成了人们的“摇钱树”。
这种植物干燥后的根茎,在城里称为“香附”,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它是能够入药使用的植物。这种植物味辛,能够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乳房胀痛,脾胃气滞等,一般在秋季采挖它的植株,经过炮制以后出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老君行水膏
功效:怔忡(贴心口),干呕而吐(用生姜半夏为团,搽后贴),痞满而痛(贴痛处或掺*连半夏末),痰饮(用控涎丹加膏内贴),水气喘嗽(气胸)(用苏子、葶苈、半夏、桑皮、木通、黑丑、椒目,煎抹胸口再贴膏),水结胸(用生姜搽后贴或即用十枣汤煎抹后贴),阳*疸(贴胸脐),阳水肿满(贴心脐),热胀(贴胸脐)小便*赤(贴胸脐及脐下,用麦冬、竹叶、木通,煎抹胸),或小腹急满(湿热下注膏贴小腹),或尿涩不通(用*芩、车前子、木通、黑山栀等利水之药煎汤洗脐下贴),大便溏泻(贴脐上),或便秘不通(贴脐上及天枢穴),又肩背沉重,肢节疼痛(贴背心及痛处),脚气肿痛(贴脐上及痛处)。
方药:黑丑60g,白丑30g,苍术15g,半生夏9g,防己9g,*芩9g,*柏9g,苦葶苈9g,甘遂9g,红芽大戟9g,芜花9g,木通9g,生白术60g,龙胆草60g,羌活60g,大*60g,芒硝60g,黑山栀60g,桑白皮60g,泽泻60g,川芎30g,当归30g,赤芍30g,*连30g,川郁金30g,苦参30g,知母30g,商陆30g,枳实30g,连壳30g,槟榔30g,郁李仁30g,大腹皮30g,防风30g,细辛30g,杏仁30g,胆南星30g,茵陈30g,花粉30g,苏子30g,独活30g,青皮30g,广陈皮30g,藁本30g,瓜萎仁30g,柴胡30g,地骨皮30g,白鲜皮30g,丹皮30g,灵仙30g,旋复花30g,生蒲*30g,猪苓30g,牛蒡子30g,马兜铃30g,白芷30g,升麻30g,川楝子30g,地肤子30g,车前子30g,杜牛膝30g,香附子30g,莱服子30g,土茯苓30g,川萆薜30g,生甘草30g,海藻30g,昆布30g,瞿麦30g,扁蓄30g,木鳖仁30g,蓖麻仁30g,干地龙30g,土狗36g,山甲30g,浮萍90g,延胡15g,厚朴15g,附子15g,乌药15g,龟板90g,飞滑石g,生姜g,韭白g,葱白g,榆白g,桃枝g,大蒜头g,杨柳枝g,槐枝g,桑枝g,苍耳草g,益母草g,马齿苋g,*花地丁(鲜者g),凤仙草全株干者用60g,九节菖蒲30g,花椒、白芥子各30g,皂角60g,赤小豆60g,车前草g。
制法:用麻油10毫升,将上述九十六味药熬枯去渣人丹收膏,再人铅粉炒g,净松香g,金陀僧、生石膏各g,明矾、轻粉各60g,官桂、木香各30g,牛胶g,以酒蒸化搅匀即可。
用法:上贴心口,中贴脐眼,下贴丹田或患处。如外症拔*消炎可加*蜡和用,又龙骨、牡蛎也可酌用。
阳痧救急膏
功效:风寒暑湿(病*性感冒)、胃肠疼痛吐泻(胃肠道炎症)。
方药:神曲(炒)60g,苍术90g,藿香60g,陈皮60g,枳壳60g,山楂(炒)60g,麦芽60g,*芩60g(酒炒),半夏60g,厚朴30g,羌活30g,防风30g,荆芥30g,白芷30g,杏仁30g,香附30g,乌药30g,青皮30g,大腹皮30g,槟榔30g,草果30g,木瓜30g,郁金30g,细辛30g,香薷30g,白述30g,川芎30g,车前子30g,*连30g(姜汁炒透),大*30g,猪苓30g,木通30g,泽泻30g,莱菔子30g,紫苏子21g,柴胡21g(炒),干葛21g,薄荷21g,吴茱萸15g,川乌15g,甘草15g,滑石g,生姜60g,薤白60g,大蒜头60g,菖蒲60g,凤仙30g(一株),白芥子30g,川椒30g,陈佛手30g(干)。
制法及用法:上述五十味药用麻油10毫升,熬枯去渣,人丹炸,人雄*、朱砂、砂仁、明矾、降香、木香、丁香、官桂各15g收膏,贴心脐。
灵宝化积膏
功效:积滞(食欲不振)。
方药:五灵脂g,巴豆仁(一百粒),蓖麻仁(一百粒),阿魏(醋煮化)30g,当归30g,两头尖15g,穿山甲15g,乳香15g(去油),没药15g(去油),麝香4g,松香g,芝麻油毫升。
制法:除乳香、没药、麝香、松香、阿魏外,余药皆切片浸油内三日,用砂锅煎药到焦黑色,去渣,入松香煎牛小时再人乳香、没药、麝香、阿魏,然后取出,入水中抽洗,以金*色为度,煎时以柳桃枝搅匀,勿令枯。
用法:摊狗皮上贴患处,每日须热熨,令药气深人为妙。
神仙化痞膏
功效:破积消肿化痞块(肝脾肿大)。
方药:刘寄奴g,当归30g,川芎30g,白芷30g,*柏30g,胡*连30g,苏木30g,川乌30g,肉桂30g,丁香30g,巴豆肉30g,草乌30g,大*90g,蜈蚣90g,穿山甲90g,白花蛇0.5g,桃柳枝(三寸),香油毫升。
制法及用法:以上药浸五日,桑柴慢火熬黑,去渣,放冷,滤清,净取g,再人锅内熬沸,下飞过*丹90g,陀僧30g,仍慢火熬,再下*丹g熬收膏,方离火待微冷,再下乳香、没药各30g,硇砂45g,麝细料0.3g,中帖掺细料0.18g,小贴掺0.09g。
五仙膏
功效:消肿化痞块(肝脾肿大)。
方药:大*g,皂角g,生姜g,生葱g,大蒜g。
制法:上药共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再熬成膏。
用法:摊绢绵上,先针轻刺患处,后贴膏药。
二龙膏
功效:症瘕痞块,婴儿积痞,肚胀腹痛,腹泻痢疾,干血痨症(子宫内膜结核)。
方药:活甲鱼g,苋菜g,三棱30g,莪术30g,乳香g,没药g,木香6g,沉香g,肉桂g,麝香1g,香油7毫升,漳丹3g。
制法:用香油先将前四味药炸枯去渣,下漳丹熬成膏药基质,再取乳香、没香及木香共研细末,每1.5kg膏药基质中兑人以上细末30g;再将沉香、肉桂、麝香混合研细,每张大帖掺张大帖掺细料0.3g,中帖掺细料0.18g,小贴掺0.09g。
用法:贴肚脐上。
禁忌:生冷油腻,孕妇勿贴。
十香暖脐膏
功效:清炎利热,腹痛泻痢。
方药:肉果30g,木通g,泽泻60g,猪苓60g,苍术60g,良姜60g,川朴60g肉桂60g。
制法及用法:上药以香油2毫升炸枯去渣,人漳丹熬搅收膏,贮于瓷器中。贴于脐上。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性或副作用
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炮制都很重视:如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甘遂、大戟、马钱子、斑蝥等,或浸渍,或漂洗、清蒸、单煮,或加入辅料共同浸渍、蒸、煮、炒等。
2.改变或缓和药物性能
“甘能缓、炒以缓其性”生甘草,泻火解*;炙甘草性味甘温,善于补脾益气,缓急止痛,常入温补剂中使用,如“四君子汤”、“炙甘草汤”,取其甘温益气之功,以达补脾益气之功。
生地*,性寒,具清热、凉血生津之功,常用于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衄、斑疹热病口渴等症。经蒸制成熟地*后其药性变温,能补血滋阴,养肝益肾,凡血虚阴亏,肝肾不足所致的眩晕均可应用。
麻*,生用辛散解表作用强,经蜜炙后,其所含辛散解表作用的挥发油含量减少,辛散作用缓和,且熟蜜可润燥,能与麻*协同作用,故而止咳平喘作用增强。
3.增强药物疗效
如*连炮制后其所含小蘖碱在水中溶出率明显提高。
“决明子、莱菔子、芥子、苏子,凡药用子者具要炒入药方得味出--逢子必炒”。
药物在炮制过程中可能产生新成分或增加有效成分的含量,从而增强疗效。如炉甘石煅制后,碳酸锌转化为氧化锌,增强了解*、明目退翳、收湿敛疮等作用。
炮制过程中加入辅料与药物起协同作用,从而增强疗效。如款冬花、紫菀等化痰止咳经蜜制后,增强了润肺止咳的作用;胆汁制天南星能增强天南星的镇惊作用,甘草制*连可使*连抑菌效力增强。
4.便于调剂和制剂
同一植物不同部位,其药效作用也不同。如麻*茎能发汗,根能止汗,故须分开。
矿物质、甲壳类等质地坚硬,通过加热处理,使其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如砂烫醋淬穿山甲、龟甲、鳖甲,蛤粉烫阿胶,火煅赭石、寒水石,火煅醋淬自然铜等。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中药的作用部位以归经来表示。如柴胡、香附等经醋制后有助于引药入肝经;小茴香、益智仁、橘核经盐制后助于引药入肾经。
中药的作用趋向是以升、降、浮、沉来表示,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其升、降、浮、的特性,如莱菔子生用升多于降,用于涌吐风痰,炒莱菔子后降多于升,用于降气化痰,消食除胀。
酒能升能散,宜行药势,是炮制中最常用液体辅料之一,“酒制升提”。
长按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