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味耳熟能详的中药,脉疾而反其道大剂量竟
TUhjnbcbe - 2021/4/28 5:21:00

痛经、月经不调是一直是中医所擅长的领域

月经的周期一般来讲是28天,但因人而异。如果月经遵循一定周期,并且没有痛经的现象,那么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另外,月经容易收到环境的变化和心理压力的影响,因此有那么一两个月出现失调的状况也不必慌张。如果出现痛经痛到影响日常生活,或者月经不调导致不孕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接受治疗了。

痛经和月经不调,被认为是因为“血”出现异常,或“气”的不足而引起的。具体来讲,其原因可分为淤血、气不足和血不足三类。痛经、月经不调正是中医所擅长的领域。

淤血的情况

如果出现淤血的话,子宫周围的血行会变得不良,导致月经时出现强烈的疼痛。这种疼痛的特征是:抚摸、按揉肚子也不会让疼痛有所减轻。月经时有时出现条状血块,月经周期也容易提前。

这种情况应通过消除淤血、使血行恢复正常的方法,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

气不足的情况

气不足的话,内脏的机能以及水分代谢都会恶化。与此同时,造血的功能也会减弱,出现缺“血”的情况,容易引起月经不调,以及经期推迟。

这种情况应通过补气来补血,使内脏的机能和水分代谢得到恢复,以使症状得到改善。

血不足的情况

缺“血”的话,会导致人体内血量的不足,经血的量也会减少,颜色也会变淡,并且经期还会推迟。另外,还会出现月经时出血不止的症状。

对于这种情况,应通过补血的手段改善症状。

饮食:

苦恼于月经不调和痛经的人,应该避免食用那些会污染血液的食物。具体来说,包括螃蟹、贝类、海胆、鱼子、涩味强的蔬菜、竹笋等等。

月经过量的人,应避免食用*油、蛋糕等蛋奶制品。同时还伴有贫血、寒性体质时,应该避免食用生蔬菜、水果、生鱼片等寒体的食物。

穴位:

对于痛经,对有消除生殖器官疼痛功能的中封穴进行艾灸,效果显著。

对三阴交、血海两个穴位进行艾灸,不仅对痛经有效,而且对月经不调也很有作用。特别是三阴交,该穴位乃是对全部妇科疾病都很有效的特效穴位。

药食:

能治疗淤血的食物有番红花和红花。番红花有着非常好的通经作用,不仅能改善淤血,因为含有镇痛作用,故而对于月经不调和痛经也起效果。可以取5-6枚放入杯中,加热水冲泡后饮用。

红花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不仅可用于痛经和月经不调,对于寒性体质和贫血也有效果,可以取5-8克干的红花,加入2杯水,煮到水剩一半,即可饮用。

除此之外,黑木耳和艾叶对于痛经和月经不调来说,也是不错的食物。黑木耳有净化血液的功效;艾叶则有止血作用和通经作用,对于月经不调和月经过量效果不错。可以取干的艾叶5-10克,加入3杯水,煮至水剩一半,而后饮用。

中药:

女人以肝为先天,以血为重。肝主疏泄,藏血,形象理解为肝是气血的发动机,肝是月经的发源地,月经的正常来潮,与肝气的条达疏畅,肝血的充足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肝气条达,肝血得藏,肝体得养,阴阳平衡,女性健康得以保障。

许多中药具有疏肝调经的功效,如平肝止痛、养血调经的白芍,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香附,养血补血的当归等。

许多中成药以此为基础,通过传承与完善,发展成集疏肝解郁,养血调经为一体的妇科综合制剂,比如全国名老中医、原江苏省中医研究所、妇科专家孙宁铨的经验方——肝郁调经汤,本方用当归配白芍以养血柔肝,用葛根,玫瑰花,代代花,泽泻等药以缓肝之急;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故用辛散之佛手,郁金,香附以散肝之结,使肝气舒畅而条达,丹皮凉血活血,丹参养血和血,川楝子苦寒清泄肝火,直走厥阴,消除少腹及胸肋胀痛。

全方合之共有疏肝解郁,养血柔肝,清肝泻火之功。本方疏肝不伤阴,清肝无凝滞,养血毋恋邪,使气血调和,血海满盈,血脉流畅,月事如常。

故而,中药调理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还是需以养肝为主!

END查看历史消息

1、绝经只代表老了?这些影响你想不到!

2、人老真的会“珠*”吗?女人如何关爱自己

3、女人养好肝就能拥有花样人生?

4、女人养肝就是养颜养命!三个养肝锦囊收好了,调理月经,改善气色!

5、不到40岁就绝经了,是怎么了?不要慌张,常吃一物,预防提前绝经

6、卵巢早衰如何调理?

7、月经量少还赖着不走?治好“不开心”,让崩漏消于无形

8、得了子宫肌瘤,为什么先调肝?

9、闭经如何“复活”?调肝养血回经血,经血有源不枯竭

10、90%妇科疾病及不孕症背后的“大老虎”——肝郁

11、甲状腺瘤、乳腺结节、子宫肌瘤是一条藤上结出的歪瓜

12、科普视频

知名中医彭玉清送您女性养肝法,绝对好用!

13、科普视频

这是最好的卵巢保养术,彭玉清教您五招

14、女人如花(脸),卵巢是根,90%以上的女性浇花不浇根

15、闭经三月,衰老一年!如何拯救即将绝经的80后姑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味耳熟能详的中药,脉疾而反其道大剂量竟